社会资源配置均衡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

田庆林 原创 | 2012-04-16 22:35 | 收藏 | 投票

社会资源配置均衡是事业单位改革成败的关键
                         
 田庆林

   今天新华社播放了事业单位改革意见。是一件值得赞扬和值得快速推进的工作,各级不能延误机遇,要保持与中央的一致,要站在对党和国家负责任的立场上,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但是在改革的实践中还会有很多问题存在。要坚持分类指导,角不能一刀切,为此需要着重注意一些关系,解决好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公益性体现不足失去平衡,令改革举步艰难。虽然说中央坚定了这轮事业单位改革决心,但由于公益性的范畴成为助长市场资源快速集中的问题,预计将导致社会资源失去平衡。如何终结社会资源向公益性事业单位快速集结问题,成为这次事业单位改革的重要话题。
    比如党报党刊、各级广播电视等都属于从事公益服务的公益一类。按道理,这是党和人民给予的公益一类权力,自然就要为企业免费刊登各类信息,服务企业和纳税人,不能收取企业和纳税人的任何广告费用,这才能体现公益服务的属性。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情况,人民日报和中央级的广播电视以及各级党报和各级的广播电视的广告费之高却令人叹为观止。既然非时政类报刊不是公益一类,那就要将社会和市场资源配置到这些文化产业中,得到较快发展,而现实并不是这样,作为时政类报刊和非时政类报刊,不仅在发行渠道不能站在一个起跑线上,而且市场资源也不在同一起跑线上,这样的事业单位改革,那到底让不让非时政类报刊生存,让不让我们的悠久文化传承。这些存在的问题值得中央重视和商榷。要么停止各级党报和广播电视的广告宣传,要么,全面停止各类非时政类报刊和广播电视。让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永远成为空话。
    同样,具有救死扶伤的公立医院,完全具备着公益性质,但就医难、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经成为卫生部的心病,久治不愈。中央政府想了好多办法,但总不能彻底解决。问题的焦点就是利益和剩余价值的关系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令国人谩骂不息。   
    目前中央对改革是坚定不移的,接下来的操作路径就是事业单位养老、工伤、医疗全部社会化,改革过程采取“新人有新办法,中人有中办法,老人有老办法”的方式,对应不同的制度安排。
    在改革路径设计上,不能简单化,既不能把事业单位全部推向社会,让他们自己养活自己,也不能回归到公务员队伍,而是走一条既要使他们很好地提供公共服务,又要使他们积极性调动起来的中间路径。
这就需要将社会资源从均等变为倾向,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引导,倾向于公益二类,使其发展和壮大。
    但是这还需要调整,不能饮鸩止渴。《意见》指出,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在改革方案中被划入公益二类。这类事业单位将根据财务收支状况,财政给予经费补助,并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但我们应该看到,虽然我国的高等教育并不是义务教育,存在市场竞争,目前的经费由政府提供,但如果将这样的基础事业单位划分出去,势必导致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最终加速中国高等教育的产业化(高收费)走向收费教育,那中国的国民素质又怎么能提高,高等教育支撑国民经济建设的责任就会衰退,何况这些组织是不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
    诚然,国有中小企业的改革,每年把6000万的人力资源从国有企业中推向市场,但遗留下的包括国有资产流失在内的问题,至今干扰者我们的各级政府工作,一些不安定的因素也随之产生,尽管近年来中央政府想了好多办法,化解了很多问题,但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依然拖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虽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我们有极个别的经验值得赞同,但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和总结这些经验,把事业单位改革简单化,势必造成新的折腾,新的矛盾。

个人简介
关注农业,聚焦经济,关注民生,聚焦发展。 稿件交流: tianqinglin18@sohu.com; tianqinglin@126.com; tianqinglin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