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位商业领袖产业转型大调查

方闻水 转载自 经理人网 | 2012-04-05 11:01 | 收藏 | 投票

  无论中国经济是否已经开始硬着陆,有一点很明确的是,中国政府将2012年的增长目标设定为7.5%,8年来首次“破8”,态度坚决的降速换挡,目的就是为了转型升级。

  在去年《英才》“两会”调查报道中,“转型升级”作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最核心关键词,被来自七大主流产业的企业家深入讨论。然而,过去的一年时间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动荡,中国经济的下滑和通胀压力并存,都直接影响了中国经济寻求转型升级突破的进程,也引发对在逆境中推进转型战略的一些思考。

  尽管,转型升级已为共识,但怎么转,往哪里转,在企业界仍是一个不好定论的问题。而将这个问题与经济大背景联系在一起,又不免引发忧虑,经济放缓会使企业趋于谨慎保守,更缺乏对于创新变革的动力。

  亦有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比较优势就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盲目转型升级实际上是抛弃自己的优势,拿自己的劣势去参与全球竞争。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变被动转型为主动转型之艰难。

  今年“两会”期间,《英才》记者延续去年的调查思路,对来自科技、工业制造、金融、地产基建、航运物流、能源、医药、农业以及投资等主流行业产业的30多位企业领袖进行调查采访,试图从他们的转型困惑和战略判断中,得到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状态样本,为进入攻坚阶段的中国经济改革,厘清下一步的转型思路。

  科技 转变商业模式

  高端访谈

  原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

  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

  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

  当移动互联、云计算等新浪潮袭来,曾通吃通信产业链的运营商们也已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

  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告诉《英才》记者,对经济大环境的感受,他认为眼下比2008年金融危机时还要糟。但尽管充满困惑,对于企业来说,常小兵还是认为运营商必须抓住经济增速放缓的机遇,调整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向新兴产业领域迈进,并进一步转变商业模式。

  “移动互联市场太大,绝对不可能通吃。”原中国移动董事长王建宙对《英才》记者说,对于运营商的定位,他有三句话:智能管道、开放平台、特色产品。“管道工是不得不做,只能是提升管道盈利能力,从语音业务转向对流量的精细化运营,同时,以应用开发平台推动流量增长。”

  此外,中国移动去年3G客户总数超过5100万户,数据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5.4%,占营运收入比重达26.4%,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对于第四代通信网络(4G)商业化,中国移动更为看重——今年将启动第2阶段9个城市的4G网络规模试验,包括杭州、深圳正式开展业务试商用。至2013年,基站规模有望增至超过20万个。

  不过,在巨额成本与市场需求的双重考验下,多数分析师认为,3G服务在5年内仍是主流,王建宙也坦言,4G业务对于收入贡献仍需时日。

  移动互联领域的另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来自于智能终端。在全球PC市场“坐二望一”的联想,正在将规模化优势渗透到P C、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三者联动的新

  由于智能手机拥有C P U和操作系统,在产品结构上与PC相似,作为老牌P C企业,联想可以在品质管控体系、产品推陈出新上移植经验。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杨元庆对《英才》记者称,制造业是不容放弃的核心竞争力,不过,联想要永远把握好两条主线,创新和效率。如果不是过去几年在移动互联网持续投入研发,就很难成为排头兵。

  与移动互联相生相伴的云计算,已经不是第一年吹响号角。温家宝总理在总结2011年政府工作时谈到了云计算试点步伐加快。不过,中国IT产业转型云计算的挑战并不容小觑。

  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对《英才》记者称,在Iaas层,一些国产虚拟化系统已经达到云计算底层要求,但行业认知度差;在Paas层,中间件的技术升级和优化不是特别明显;在S a a s层,正在经历从卖软件向卖服务转变。

  纵观全球云产业链上,从Iaas、Paas到Saas布局最全的是美国,微软、IBM在Iaas、Paas也找到了一些商业模式,孙丕恕坦承,在技术创新上有待继续跟随,在商业模式上应该探索中国特色的路径。

  从云基础装备到政府云、企业云、行业云等细分市场,浪潮正在上下渗透,以完善对整个产业链的服务能力。

  据C C I D报告,2012年中国云计算产业规模将达到2750亿,其中以服务器、存储等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占全产业的近一半。在国家有关部委积极推进自主可控云计算的大背景之下,如浪潮一样,用友也在主动迎接从企业管理软件向云计算的蜕变。

  “一方面,致力于大型企业和政府客户的私有云市场;另一方面,针对中小企业发展Paas平台”,用友软件董事长兼CEO王文京向《英才》记者表示,不管宏观经济走高或走低,不管政策放松还是收紧,加快转型都是硬道理。

  工业制造 被转型

  高端访谈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顾建国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纯济

  浙江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

  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

  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数据显示:国内钢铁行业的销售利润率已从2005年的6.25%下降至2011年的2.42%,而且这一下滑的颓势还在延续。钢铁企业已经整体陷入低谷。

  马钢集团董事长顾建国并不避讳向《英才》记者坦言2012年遭遇的开门黑——1月单月亏损额就超过了1亿元。

  全行业的亏损迫使每家钢铁企业都在急切寻找转型之路,不过在顾建国看来,整个钢铁形势好的时候,还有条件去转型升级,现在钢铁非常困难的时候,转型就变得艰难。比如,如果加大对多元产业的投资,收益就会受到很大影响,如果动员职工围绕着转型升级共同努力,职工的收入也可能会受到影响,这一系列不利的因素,都是大问题。而且国有企业特有的负担,也令企业裹足不前。

  一方面现实环境逼企业加快转变,另一方面又缺少转型的资本。靠别人靠不住,等这个市场也等不来。为了摆脱困境,马钢专门组织了一个小组,加大对境外资源的收购,“但中国的企业走出的太多,相互抬价,结果搞到最后成了天价。”

  顾建国的无奈也许是钢铁企业共同的无奈。之前,盲目投资造成的产能过剩几乎透支了整个行业的红利。和许多同行一样,马钢也在积极寻找多元化的机会,并开始涉足金融业,成立了财务资产公司,但目前还处于考虑如何运营阶段,没有拓展任何投资业务。

  对于武钢“养猪”的新闻,顾建国一笑置之,在他看来,这不过是媒体的一场炒作。

  尽管状况好于钢铁制造企业,但汽车制造企业也明显感觉到了产业调整期的压力。今年1月,针对汽车产业集中度不高的问题,国务院颁布的《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提出,我国汽车行业前10家企业的产业集中度要从2010年的82.2%提高到2015年的90%以上,并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

  对汽车产业集中度提出如此明确要求,在中国汽车业尚属首次,这也给汽车生产企业带来严峻的考验。

  不过,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马纯济对此并不悲观,在接受《英才》记者专访时他表示:汽车行业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去年开始下调,今年总体下调的趋势更明显,但不会大起大落。这样的调整给汽车产业带来了一次实现产业升级的机会。”

  面对全球经济不确定,汽车市场需求不足,马纯济仍然信心满满。“去年初,我们就提出要进行优化调整,就是从量变到质变,如果说前十年,我们实现了量的大幅度增长,那么‘十二五’,我们则期盼质量效益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作为民营车企大佬的李书福,其关注的焦点似乎已不在行业的整合集中上。

  今年“两会”中关于汽车的提案并不多,李书福提出的旨在降低车内空气污染的提案成为热议焦点。提案建议,中国车内空气质量标准应当尽快实现与汽车发达国家接轨,并加速《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由目前的推荐性标准向国家强制性标准转变。

  李书福对《英才》记者表示,“中国服装、鞋帽纺织品和家用电器在国际上已经具有竞争力,但汽车出口主要针对相对不发达国家,原因是行业标准定的太低,包括质量、技术、品牌形象等等。”

  中国汽车行业每年增长40% -50%,2011年出口达70多万辆。不过,李书福认为包括吉利在内的中国汽车厂商仍需要在安全性、可控性、环保性和节能方面进一步提升竞争力,才能助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虽然很多专家认同新能源汽车代表未来汽车发展方向,但万向集团董事局主席鲁冠球有自己的看法。

  根据万向的市场调研,在国家政策的导向下,新能源汽车实际上需求将会很大。但鲁冠球也坦诚地告诉《英才》记者,新能源车在市场上的推广并非易事,一方面其价格与同类产品较高;另一方面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政府有责任建立配套的公共设施方便消费者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与李书福、鲁冠球不同的是,同为老牌制造业代表,宗申产业集团董事长左宗申认为,单纯依靠制造业无法转型升级。左宗申对《英才》记者称,要整合上下游,以金融的手段串联产业链,形成类似“商帮”的利益共同体,并拓展新兴业务。

  同时,“制造业‘商帮’也可以抱团出海,在德国,中国企业已经注册500多家公司,堪称中国企业落地欧洲的一个总部基地”。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对制造业的压力,左宗申认为当下是多元化扩张好时机,关键在于如何将金融与产业配套,宗申集团正在探索适应中小企业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平台,帮助完善产业链资产管理。

  相比民营企业家的“激进”,上海电气重工集团总裁吕亚臣则

  “转型过程中,肯定有一些企业要死掉。”吕亚臣认为,2008年中国企业产能还不是很过剩,欧元区经济形势也没有那么差。但现在全球的经济都处于艰难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说转型就能转型是不可能的。我们企业对于转型非常谨慎。以前在硬件方面我们曾投入过百亿。而现在根本不敢投,只会投软实力的建设。比如拿到一定比例的销售额,用于科研、开发,人才队伍的建设等。现在我们还是有点儿竞争能力,就是发电设备。”

  去年,上海电气重工控股青海一家公司,但并没有资金投入。“只是管理输出和技术输出,因为低成本,创造效益的可能性增大,企业压力小了许多。”对于只能保持谨慎转型的现状吕亚臣很无奈。

  银行 金融创新是“双刃剑”

  高端访谈

  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

  东方集团董事局主席、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张宏伟

  “GDP 放缓还是在既定的操控范围之内,因为整个‘十二五’期间G D P 增长就是这么定的,年度定量尽量向它靠拢、衔接是正常的。”中国工商银行行长杨凯生对《英才》记者称。

  不过,对于不少金融专家谈到的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收入的挑战,杨凯生显得有更多话要澄清。

  “不要以为中国目前利差是世界最高的,不知道一些数字是从哪里来的,实际上这都是似是而非的说法。如果去调查一下全世界的情况,可以看出那些已经利率市场化的国家,银行利差大多数比我们还高。”

  根据工商银行的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利差是2.59%,花旗、汇丰、美国银行的利差则是2.8%。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并不能简单推断出利差升降,而是与不同银行的客户结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有关。

  对于银行业来说,最务实的做法也许是灵活应对利率市场化、加快业务结构调整,加大非利差收入占比。

  “我们要从资产持有型银行变成一个资产服务、管理型银行”,杨凯生表示。为应对金融创新的不足,工商银行专门成立部门,研究产品、管理和服务创新业务。

  但杨凯生亦特别谈道,金融创新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国际金融危机让人们认识到过度的、脱离实体经济运行需求的,缺乏有效监管的所谓金融创新会带来严重后果;另一方面,创新又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对于应对“资本充足率”制度,各银行家对于巴塞尔协议III 有所分歧。中国光大集团董事长唐双宁向全国政协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银行业暂缓执行新资本监管标准,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提案”,明确提出,中国银行业应暂缓执行新资本监管标准,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杨凯生则对《英才》记者回应称,中国银监会提出的资本管理要求是结合了巴塞尔Ⅱ、巴塞尔III和中国实际制定出来的一套办法,各家商业银行都应该认真实施。“工行资本充足率是够的,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10%,一般整体资本充足率达到13%,两条都达到资本监管协议要求。”

  如果说杨凯生对于银行业发展是作为一个金融家的视角来观察,那么东方集团董事长张宏伟则更多是通过实业家的眼光来分析银行业。

  张宏伟向《英才》记者表示,以银行为代表的中国金融业转型升级有两个要点:“中国金融业先要调整商业模式,更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商业模式谁来创新?需要一支国际化队伍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怎样把引进国外人才和本土人才结合,沟通创造一种既适合于中国、又适合于国际游戏规则,创造一种新型文化是金融业必须思考的问题。”

  地产基建 应对调控

  高端访谈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

  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叁

  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

  面对今年中央号召的“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促使房价合理回归”,对比之前的“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对《英才》记者称,这两句话没有实质性改变,意味着今年房地产态势依然从紧,上半年比较难过,下半年适当放松。

  从业25年,让王健林有一个深刻体会:房地产“好日子”不会连续超过5年,同时“调控期”也从没超过3年。这与经济发展的规律相关,调控一旦超过3年,对实体经济和关联产业的影响就会比较大。

  依此推算,本轮调控从2010年开始,2012年正是第三年。

  “GDP增幅目标压低到7.5%也说明经济走势逐步放缓大局已定,今年外部形势发生了变化,欧洲、美国目前都不乐观,外需受影响,内需又缺乏动力。在第三、四季度,经济增速跌到8%以下,意味着房地产的好日子又将到来,那时候至少就不会再‘打你了’。”王健林称。

  从数据看,万达并没有放缓扩张的迹象。2012年前两个月,十大房企中只有万达在继续拿地,累积投资50亿元以上。同时,万达每年开业20个广场、10个以上酒店的步伐依然如故。

  由于商业地产比普通住房开发周期长,当年经济指标的下调与上升,并不是万达的“晴雨表”。用以抗击政策风险的,是一种类似工业企业的特殊计划:每年9月1日做第二年投资规划,根据当年现金流、以及持有物业、不动产抵押能拿到的贷款,来测算次年土地投资额度等,并在11月底签发开业计划。

  “今年取一个低线,各项计划指标与去年相比不增加”,王健林对《英才》记者直言,这是“做计划”23年来第一次“不增长”,也是对宏观调控的一种应对。

  如今,房企转行拍电影、搞文化公司、挖矿、开采石油,已经屡见不鲜。林达集团董事长李晓林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房地产在商业模式上几乎没有创新,只能是在产品创新上下功夫。

  房地产企业可以立马转型去做各种投资,但其上游的建材企业就不那么好转身了。

  去年7月推出的淘汰的水泥企业名单和水泥淘汰数量,一些地区的淘汰量和实际落后产能已几乎接近,一定程度上缓解水泥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但业内有人士预计,今年上半年水泥行业状况依旧艰难。

  不过,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文叁却告诉《英才》记者,水泥行业是一个技术性原材料行业,实际情况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糟。没有水泥,就不会有高楼大厦、高速公路、房地产等行业,在国家提倡产业升级转型的时候,不可能把传统的产业完全放弃。

  面对经济的不明朗,海螺水泥并没有想过要转型。在郭文叁看来,做传统行业就要持之以恒,不能因为遇到一点困难就转到并不熟悉的行业。即使是技术创新,企业也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不能盲目听从有些部门提出的观点。企业是主角,只有企业才知道哪些是新技术,哪些项目值得投入。

  对于虚拟经济兴起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郭文叁也呼吁社会应该关心实体经济,关注加工制造业,给一些大型的传统企业政策或人才方面的支持。加工制造业的强大,也是增加国力,真正创造财富的根本。

  航运物流 冷暖不均

  高端访谈

  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

  中国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

  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

  2011年,中国航空运输业周转量的增长只有6.5个百分点,十多年来第一次低于两位数增长,并低于G D P的增长。加之,欧盟开始征收航空碳税的计划;航空业又面临高通胀、高油价和高铁这3座高山。航空业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在突出主业的同时,能够有一些相关性的其他产业,产业的多元化有利于降低一些公司的风险,特别是对于投资量大、回报周期长、周期性表现特别强的行业,包括海运、航空等”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绍勇认为,当前环境下,航空公司的多元化转型尤显必要。

  结合东航的发展战略,刘绍勇告诉《英才》记者:“东航面临的两大任务;一个把主业做强、做优。未来将从传统的航空承运人、货运商,向现代服务集成商、物流集成商转变;另一个任务是在其他产业上发展。现在东航已有金融业、旅游业,航空食品,进出口公司、文化传媒公司等等,这些规模都不是很大,但希望能够有新领域的增长点。”

  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低回报,航空业周期性特征非常明显,但是先收钱、再生产、再付款的流程模式,也令航空业拥有非常好的现金流。这也许更较其他行业有利于走多元化发展的道路。“中国有快速增长的国内市场支持,所以说对于中国的航空公司来讲,我相信它会维持未来比较好的发展”。对航空业未来刘绍勇仍然充满信心。

  相比仍在盈利赚钱的航空公司,国内大型海运企业陷入经营亏损、资金短缺的窘迫境地,中小型海运企业更是遭到生死存亡的考验。

  “两会”期间,中国海运集团董事长李绍德提案呼吁出台扶持海运的政策和措施,建立产业龙头法——“航运法”。

  为迎接“冬天”考验,中国海运集团正在“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李绍德对《英才》记者称,当前战略是增收节支,通过绑定电厂、钢厂等大客户稳定市场份额、通过规模效应降低运营成本,同时调整船队、船型、船龄应对市场波动;对中长期规划,则以航运为主,向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向物流、码头、相关金融业延伸。

  李绍德还表示,未来要加强船岸联动,形成航运、修造船(制造业)以及码头、物流和航运保险、航运基金(配套服务业)三足鼎立的局面。

  进出口贸易在萎缩,船舶业运力过剩,供大于求,甚至有业内人士预言,未来世界航运业不景气状况可能会持续好几年。不过,作为与航运业密切相关的港口业,青岛港董事局主席常德传却对未来非常乐观。

  “港口和航运还不一样,现在全球航运业很不景气,是因为航运业船舶下水太多,但港口不一样。分析当前全球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在不断回暖,我国国民经济还要适度增长。而港口实际是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的。外贸进出口要增长港口效率肯定要增长。船舶业萎缩不但不会影响港口发展,反而会促进港口发展。”

  谈及未来发展规划常德传说,青岛港已经开始连续几年进行了信息化的升级战,用信息化拉动港口的发展。

  能源 东方不亮西方亮

  高端访谈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学

  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

  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元

  皇明太阳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鸣

  就在去年,由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15个省(市、区)的勘察设计企业、电力施工企业和修造企业重组而成的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刚刚完成重组合并。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杨继学在接受《英才》记者采访时表示,重组后的新企业,规模变大,产业链条变完整,若干家企业的业务相整合,抗风险能力更强。“这就是优势互补,东方不亮西方亮。”

  但是在新集团上任不久,杨继学遇到最大困难依然是市场的不确定性。“成在市场,败在市场,企业规模大了以后,竞争就会更激烈,因为‘蛋糕’就这么大。”

  转型升级无疑就成为传统能源企业的分水岭,杨继学认为,实体经济必须有个转型期,中国需要高技术含量,具有国际知名品牌的,又可持续长期发展的企业。一些效益低高耗能的企业也必须毫无客气的淘汰。这就是市场竞争特有的优胜劣汰规则。另外,转型还需要符合可持续长远发展的总体科学规划。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谈及的能源问题,是五年来篇幅最多的一次。这让不少企业家更加意识到了转型的大势所趋。

  “能源发展应该从资源为王转向技术为王,从粗犷式使用转为关注环境和生态,从单一能源转向多种能源互换。同时,改变发电企业只发电、产气公司只产气的点状生产方式,通过能量阶梯来应用,才是大能源生产的关键。”新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向《英才》记者表示,经济增速放缓证明经济体在调整,没有包袱压力,将更利于能源企业的转型。

  面对能源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新奥集团正视图通过技术研发,催生一种清洁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以应对挑战。

  当然,即使新能源也需要总体的规划。就在此次“两会”上,“制止太阳能、风能等产业盲目扩张”的说法也引发诸多讨论。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再次被推至风口浪尖。

  “原来说两头在外,原材料在外、市场在外。现在多晶硅基本上国产化程度已达一半以上,很快自给自足,唯一差的就是市场在外”,通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汉元对《英才》记者称。

  目前,产品出口额高达90%-95%,加之外围经济不景气,前几年投资产能渐渐释放之后,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可谓进入了寒冬。“这种状况原则上不可持续,中国应该把自己的市场用起来”,刘汉元称这是最大挑战,也是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式最根本的转变,“只有认知更坚定、政策更得力、足够的社会资源跟进,才能快速启动国内市场。”

  3月13日,“两会”接近尾声,皇明太阳能公司董事长黄鸣现身北京街头,向来往行人宣讲节能减排,并现场操作太阳能“光伏热逐日烤炉集成”为过往群众烤制太阳能地瓜,这款产品是皇明要从中低端市场转身高端市场的主打产品。

  “皇明转型的最大困难就是人的思想观念,包括我自己,其实企业在一开始的定位就要非常清晰、坚决,而且不留后路。要针对客户开发很多类的产品,但对客户群的定位也一定非常精准。”黄鸣说。

  消费零售 低迷中重塑

  高端访谈

  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

  当电子商务渗透到社会经济各个领域之后,老牌商业零售企业不得不加紧应对网络化生产与消费模式带来的冲击。苏宁电器集团董事长张近东判断,“十二五”期间我国电子商务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电子商务正是企业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重大战略。

  不过,多数零售业大腕试水B2C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回避的是线上线下渠道时有冲突,以及缺乏互联网基因和经验。

  张近东对《英才》记者称,苏宁易购未来的目标是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两三百万件品类,扩长空间非常大,所以,不会存在“左手打右手”。

  苏宁“去电器化”已越发明显,按照张近东的说法,苏宁正在从传统企业转型为科技企业,未来10年,苏宁不再是家电连锁商,而要做中国的“沃尔玛+亚马逊”。

  按照规划,未来10年,苏宁线上销售要达3000亿元,线下3500亿元。加速布局电商已经成为苏宁今年的重头戏,张近东称,已调拨20多个中高层去苏宁易购,新增百货、日用品、图书、虚拟产品、以及金融等5大品类,期待今年有4-5倍增长。

  与丰富品类相匹配,苏宁也在加快物流配送建设。今年,苏宁已开工7个物流基地的建设,完成8个物流基地的交付使用,2015年将覆盖除西藏以外的所有区域。

  20岁的苏宁以大转型作为重塑发展的开始,而“一百年就做一杯酒”的青岛啤酒则依靠专注,塑造自己的竞争优势。

  “青啤在平常就有很强烈的危机感,真正困难的时候就感受不到困难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金志国告诉《英才》记者,青啤会一直坚守在一个行业,把酒做到极致,绝不走多元化的道路。

  同时金志国也表示,经济低迷时是企业进行训练内功的好机会。只有练好内功,才能从危机中寻找到机会。“企业的领导人心要静,面临复杂多变的一种环境,心不静如同水不静,水不静就会浑浊。”

  医药 步入“深水期”

  高端访谈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辉

  不管宏观调控,还是个人消费,医药领域的投资比重始终是在增长。云南医药集团总裁、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明辉向《英才》记者表示,未来的几年当中,医药产业整体会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也处在一个转型的过程中,经济效益在向一些有品牌、规模的企业集中。

  近年前,云南医药提出了“新白药大健康”的发展战略,核心产品云南白药的系列化,把传统的中药融入现代生活。除了众所周知的云南白药牙膏,同时开发了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的个人洗护产品。

  对新领域的跨界开拓王明辉充满信心,但医药政策的不确定性令他深受困扰,“医改在下一个三年将步入一个‘深水期’。随着过去三年医改新政的实施,我们整个行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其实对企业来说都很有挑战的。那么下一个三年政策如何变?我既有期盼,又有几分担心。担心主要是政策面可能出现的摇摆和不确定性。”

  工信部发布的《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显示,未来五年医药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目标分别为20%和16%,这显示出医药行业的成长潜力。

  农业 向适度规模化迈进

  高端访谈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俊杰

  “中国农业转型已经到了一个关键点”,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对《英才》记者指出,一方面,小农经济正在向现代化、适度规模化迈进;另一方面,更多资本流向农业及食品产业,投资机会的来临也将加速农业现代化和规模化的转型。

  按照去年国家统计部门报告,中国城市人口超过农村,意味着“农民大国”的历史被改写,随着城市化、工业化不断推进,农村实体经济也在发生巨大变革。

  一方是政策助推,一方是各路资本纷纷涌入,互联网、钢铁企业、国外基金等都意图在中国农业转型中攫取利润。刘永好认为,当下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仍是一个充满困惑的概念。事实上,消费市场大、农业企业有利润,并不意味着农业投资不存在风险,与工业投资不同,尤其是养殖畜牧业,有生物风险、食品安全风险、价格周期波动风险和政策风险等各种制约。

  而在农业下游产业的食品行业里,上海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葛俊杰对《英才》记者谈起的则是食品业正面临人民币升值、国内消费升级、国外巨头渗透中国大市场等三大难题。“如果不对接国际标准、推动传统产业商业模式的转型,而是盲目搞活虚拟经济,则又脱离了产业规律。”

  应对2012年经济增速的放缓,光明集团选择适度放缓乳业的发展速度,更多从集团层面继续夯实产业链,从农业、食品制造业、到分销、代理、终端和终端零售,以严格把控食品安全。

  投资 回归主业

  高端访谈

  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

  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成

  内蒙古鄂尔多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都各有各的难处,也各有各的优势。复星集团董事长郭广昌认为,对于民营企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是在金融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尤其是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非常高。他呼吁,要充分让民间资本的借贷阳光化,放开小贷公司,满足整个市场经济发展的这个多元的金融需求。

  对于大的经济环境郭广昌则认为,不可能会快速回暖,企业要做好长期处在经济低迷状态的准备,比如说制造业,像钢铁、铝,包括水泥这些行业,高歌猛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做好长期艰苦的准备,企业必须开始进行调整,积极转型。

  作为一家投资公司,复星也已经开始转型。郭广昌告诉《英才》记者:在做好原有行业的基础上,复星投资方向将要逐渐从金融业往消费业去转型,并以中国为动力核心,全球发展。除了在中国投资之外,会投资海外整合全球资源。但海外投资一定会跟中国产业相链接。形成复星特有的一个网络,这样才能达到效率最高,竞争力最强。要如何调节资本与实业的关系?江南商人李如成是个中高手。

  有媒体曾指出,雅戈尔是因在地产和股权投资受到重创时,才又对服装寄予厚望。但是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如成则告诉《英才》记者,从2009年开始,雅戈尔就开始重新思索,最后还是把服装品牌作为主导产业发展。

  “现在看起来调整是对的,因为房地产在中国,还有很长的路可以走,但是大量企业都去搞房地产肯定不对;金融投资在中国来说是一个完全新兴的产业,处于初级阶段,尽管我们也做的挺成功,但毕竟不是核心产业。而服装我们可以说,在国内、国际都具备了很强的竞争能力。所以,我们进行这样的调整。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多位纺织行业代表委员共同呼吁减轻企业税收负担。内蒙古鄂尔多斯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王林祥也不例外。

  “纺织企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企业,因为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现在一些中小服装企业已经步履艰难,好多都濒临破产。但是高额的税费并没有对我们减免。服装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国家要保护,而我们的税负却要远远高于一些发达国家。应该实施更有利于服务业和实体经济的财税金融政策。”

  实际上,今天的鄂尔多斯除了纺织业外,还横跨煤炭、能源、化工、冶金和房地产等多个产业。在这些产业当中,服装也早已不是效益最好的产业,王林祥甚至用微利来形容这一产业。

  不过,与李如成一样,王林祥坚持不放弃纺织行业,并且还要做强做大。特别是投资房地产业遭遇政策调控,让他觉得回归实业是明智的选择。将鄂尔多斯打造成世界名牌是他下一步的计划,也已经开始寻找可收获的国际一线品牌企业。

  在投资领域,王林祥看好的产业则是重工业。鄂尔多斯虽然进入重化工比较晚,但据王林祥说,旗下的铁合金产业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后来者居上,源于王是控制成本的高手。重化工与羊绒业也将成来鄂尔多斯集团并驾齐驱的两个主力行业。

个人简介
勒珂投资有限公司合伙人
每日关注 更多
方闻水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