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信心从何而来?

丁兴发 原创 | 2012-05-18 10:52 | 收藏 | 投票

        笔者最近反复在观察和思考一些事情,当今中国经济的发展重心究竟应该放在什么地方?是适时全方位启动二次改革,还是继续维持渐进思维,在现有大的利益格局不动的状况下,进行局部的修补工作?

        在探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对当下的经济运行格局做一个逻辑判断。

        首先,我们看到中国在内外发展环境的约束下,实质性进入经济发展的逆周期中。此点,笔者曾发文提及。这个发展周期的空间宽度和时间维度有多大,现在还无法判断。但整体上,经济规模萎缩是客观的实际。

        其次,经济不好这个客观实际,对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影响有多大呢?目前笔者的观察,这个反馈主要在于中上层阶层,尤其是资本和实业投资阶层,比较敏感,并趋向于悲观。由于国家不断调高退休人员的薪酬来对冲通货膨胀积累起来的购买力下降,中低收入阶层对经济不好的预期并不强烈。信息不对称导致同一信息的传输链条是不一样的。这样,人们的生活水平感受并没有下降。经济不好,而生活水平感受并未下降,这个状况是矛盾的。政府在经济中对预期的干预显示出了积极的效果。但是,这并不能够根本解决经济不好这个问题。政府干预只是暂时腾挪出时间,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提供缓冲的空间。

        最后,中国政府在为解决逆周期经济发展做一些全面改革前的努力。从温州金改这个信号传递,中国的智慧高层或者已经准备了一出二次全方位的改革大餐。我们需要看到的就是这个大餐的普及程度。金融、财税、反垄断等等一旦全面启动改革元素,重归市场经济主轨道,那么市场信心将得到重塑。中国二次改革的红利将得到有效激发。

        基于上述实际状况,笔者以为,中国二次改革的探讨已经可以结束了,中国智慧高层应该尽快抛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全面启动以市场经济为核心的改革方略,让私人资本的创业激情得到有效激发,从而导入创新经济元素,让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质量在市场经济中得到提高。

       启动改革不需要遮遮掩掩,需要在制度层面高歌猛进。就如当年邓小平那样,通过92南巡就让改革的春风燃遍祖国大地,才有了今天我们的物质和生活状况。中国今天的经济结构不合理,就在于国有垄断力量过于强大,失去应对经济逆周期的措施和创新的动力。中国当今需要强化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大力度扶持私人资本,为国营经济在可预知的并购大潮中出现的“下岗”人员提供避难所!这一点,当年铁腕总理朱镕基为我们提供了典范。在下岗工人的唾骂声中,朱总理成为主要对象。但是。历史记住了他。历史也让老百姓理解了他。我们今天,需要的,或者正是朱总理这样不怕得罪既有利益集团的好总理。

       中国今天的发展环境正在失序。中国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时间并不多。一旦不能够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一旦不能够为民营经济提供坚实的发展环境,一旦市场信心在种种政府干预下丧失,中国的失业大军就将成为洪流,一旦悲观预期穿传导到普通老百姓阶层,想要一个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来拯救,政治和社会风险有多大,谁可估量!

       到今天,真真是“信心比黄金更珍贵”的时候了。依靠二次改革,依靠市场力量,信心才可以重塑。即便这依然需要很多年。但早做远比晚做好。

个人简介
诚实,善良,敬业可以包容我的人生观。
每日关注 更多
丁兴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