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降息的多重意义

卫祥云 原创 | 2012-07-09 15:2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中国央行决定两次降息。其行动之快,设计之妙和结构之新。既在预料之中,又在预料之外。至少包涵了以下多重意义。

第一,负利率有所减少是不争的事实。虽然降息以后的银行存款仍为负利率,但因为在两次降息之后,大多银行都立即上浮了存款利率,实际上使存款降息变成了加息,或名义上降息实际上是加息或至少与降息前持平。

第二,银行利润的减少是顺民意之举。由于两次不对称降息,银行的存贷差缩小,直接影响到银行的利润减少100亿元以上。大家都记忆犹新,在物价飞涨,通胀不断高企的2011年,银行存款的负利率日甚一日,急需启动加息通道的情况下,为了不给国有企业和各级政府项目贷款增加成本,央行选择了不断提高“存准率”的做法,放弃了呼声甚高的不对称加息。当时,就有一位国有银行的高管代表直言:要加息就一定要对称加息。遂使应该采取“加息”措施的宏观调控政策“胎死腹中”。这种“屁股指挥脑袋”的荐言无可指责,也无需道德谴责。但在我国目前的宏观调控语境中,利益集团的话语权还是颇能左右决策层的顶层设计思路的。概因其政府部门制定宏观政策的投鼠忌器和优柔寡断。而这次宏观调控的两次降息,则表明了央行及其决策者们的果断和勇气。

由此看来凯恩斯关于政府干预的宏观调控理论,只要运用得当,掌握好度,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就能设计好结合实际和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创新思路。这次政府的明智选择,就体现了决策者高超的调控艺术和决断能力。同时,也说明目前中国的经济现象十分复杂,只要决策者肯学习,肯钻研,善于调查研究,体察民情,体恤民意,“外行”有时候也可以领导好内行。

第三,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有所降低。目前的中国股市跌跌不休,大多数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步履维艰,就连一向财大气粗的央企也在准备要过三到五年的寒冬,甚至“武钢”养猪、“晋煤”卖肉的现象也已出现。事实说明企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转型困境,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企业不是缺钱,而是缺乏市场需求或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盈利能力下降和盈利前景不容乐观。而通过这两次降息后,则会有力地促进了银行业改善管理水平和提高服务水平。目前几大行的存款利率普遍上浮,广大储户在降息通道中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上帝的感觉。而企业通过降息,确确实实收到了降低成本之效,对于处于生死煎熬之中的大多数企业来说不啻是久旱逢甘露的一场及时雨。虽然银行的利润有所减少,但在过去几年赚了那么多,现在吐出来一点既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

第四,有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央行在最近宣布第二次降息时没有忘记一句重要的话,即继续实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实行好差别化房地产贷款政策。 细忖央行之意,此话前半句是“应景”之言,因为本不属于自己分内之事;而后半句则是肺腑之言,让那些苦于贷款成本之高不能实现购房意愿的刚性需求一族感到了盛夏酷暑中的一丝凉爽和快意。事实是明摆着的,虽然经过史上最严厉的政策调控并没有使商品房价格下降很多,但在目前的基础上却也不会出现较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有降有跌将成为今后房地产市场的常态。也就是说,今后的投资性和投机性购房机会大大减小,而刚性需求则不会因为调控政策而发生任何改变。因此,央行的两次降息,是从去年的增加刚性需求成本到目前的降低刚性需求成本的一大利好。同时,还可能促使部分地区的租房价格下滑。从长远来看,对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应该是利好,可谓一箭多雕之举。

第五,为利率市场化和银行业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两次降息的作用,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和证明,但至少可以断言:首先,国有银行靠存贷差盈利和生存的状况必须改变,而利率市场化则是改变这种现状的前提。央行的两次不对称降息,既是一次大胆的尝试;也是针对复杂的经济形势做出的审时度势的改革之举,将为今后国有银行的改革和实现利率市场化奠定基础,或者叫先行先试的基础。其次,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大多数成功的改革案例都是被逼出来的。形势逼人,目前的几大国有银行应该感同身受。再次,任何改革举措都不但需要周密的顶层设计,但更需要决策者的勇气和胆量。

以上“两次降息”政策出台的多重意义,不难看出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我们国家党和政府宏观调控的“顶层设计”思路和自我纠错机制正在不断形成和完善。一个开明的,开放的和具有开拓精神、改革创新精神的领导层正在形成,让我们翘首企盼,拭目以待。

201278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