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疲软期的三件“法宝”

陈九霖 原创 | 2012-09-27 16:3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2010年以来,中国国内经济增速逐步走缓,GDP同比维持小幅下行的态势:2012年一季度GDP降至8.1%,二季度更是降至7.6%;最新出炉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物价指数PMI为49.2%,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自2011年11月以来首次跌破50%,创下9个月新低;此外,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降幅再超预期,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0.5%,创34个月新低。

  这些数据,让人们不可避免地对目前的经济形势产生深层次联想。未来经济形势将走向何方?答案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归纳下来不外乎两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较为悲观,却占据了主流地位,大概80%的人都持有这种态度,其中,不乏专业人士。无论是2011年底十年股市归零,还是央企被迫进军养猪业;无论是中远巨亏百亿,还是中小企业亲身经历的经营难、融资难,这些现实事例均佐证了这种悲观的观点。并且,更多人相信,这种悲观的事实会持续很长时间。有人甚至担心,中国经济会持续下滑,加之外部环境恶化,甚至可能导致崩盘式的下跌。

  第二种观点则过于乐观。持此观点之人认为,中国经济将继续维持高增长,甚至个别人相信,中国未来20年将持续8%的GDP增速。理由是,中国人口众多,有利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消费将逐步替代投资和出口,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驱动力。

  我认为,对未来经济形势的预期,过于悲观或过于乐观都不客观。

  首先,完全看空中国经济的悲观观点并非实事求是的长远眼光。事实上,经济下滑是符合经济周期规律的。从世界视野来看,历数20世纪的几件大事:1949年美国二战后期短暂繁荣之后突然爆发的金融危机、1973年前后第一次石油危机、1990年日本房地产泡沫、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0年互联网泡沫危机,人们可以发现经济总是遵循着繁荣衰退、往复循环的规律。

  再来看世界头号发达国家美国的经济发展历程。在其1910年至2006年近百年的GDP发展历程中,美国经济短期内出现波动的频率较为频繁,但每一次下滑之后带来的却是反弹与再度上升。而作为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美国股市曾经历若干重大事件:1929年10月28日,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道琼斯指数狂泻38.33点。1932年7月8日,更是下跌到历史最低点41.00点。直至1956年3月12日,道琼斯指数首次越过500点,表明经济恢复,往后历年道琼斯指数总体呈上升态势,一直攀升到2012年8月6日的13165点。总体来讲,如同美国历年GDP走势一样,美国1900-2000年的道琼斯指数也是小波不断但总体上升。同理,中国目前较为消极的经济现状并不意味着经济会一蹶不振,相反,如果利用好这次机会进行有效调控就极有可能带来巨大的增长空间。

  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哪怕是蝴蝶效应)是很自然的过程。只要始终尊重、遵循经济规律,便没有必要过于杞人忧天。

  再说第二种观点,即过于乐观的观点。虽然我很希望我国经济能够继续保持20年连续的高增长,但客观而理性地看,中国经济不可能继续保持8%的增速发展。理由是:有一部分外需将永久地消失,而内需扩张也将减弱。两个重要支柱——汽车和住房消费将明显下降,以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的持续高速高增长也会在几年之后出现饱和,它们对于经济的贡献度将越来越小。更何况,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经济总量的基础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就将会越缓慢。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性现象,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会经历这样一个阶段,即越往后经济增速会越缓慢。

  那么,企业应如何对目前的经济形势进行判断并且在不利的情况下对经营状况进行调整呢?个人认为,可以考虑这三件“法宝”:挤泡沫,调结构,捕机会。第一,所谓挤泡沫,即不管市场走势下行或者上升,我们都应借着当前经济不景气的现实,重新厘清之前的思路。当经济处于高位的时候,企业的思想膨胀,不断地扩张、拿地、增员、涨薪。特别是近些年,实体经济的低回报率甚至负回报率导致资本游离。大量实体资本转移至市场炒作,不是炒房就是炒股,不是炒股就是炒农产品,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更是全民PE、投机盛行。更值得忧虑的是,不少企业利用所获得的贷款去放高利贷、炒房地产、炒矿产或大宗商品,甚至购买杠杆化的金融产品,以求获得超额投资收益。大家挤破头往一处钻,于是催生了泡沫经济的风险。在当下经济不景气之时,企业应该静心沉淀,把握调整的机会。假如企业中存在泡沫,就该挤掉泡沫,该裁员的就裁员,该调薪的就调薪,少招人的少招人。挤掉泡沫,才能剩下干货。

  第二是调结构。目前的形势正在逼迫我们理清思路,下定决心调整结构。如果我们不适合所在的行业,那么,该转行的就得转行,该延伸产业链的就得延伸产业链,甚至要“英雄断臂”,把不适合的砍掉,留下最精粹、核心的内容。

  不过,这种整合型“调结构”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选择在此时投入几百个亿用于养猪、养鸡等非钢产业。目前,猪肉价格已从年初高位跌落。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第37周,全国出栏肉猪平均价格14.07元/公斤至14.19元/公斤,同比下降27.44%,而且,该价格水平可能会在以后很长一段时期保持企稳,很难有较大的上升。各大实业企业应该在自身的产业链上寻求机会,在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取得适当的平衡点。

  我们应该看到,在当前全球制造业黯淡之际,正是供应链重组和产业重新洗牌之时。8月,官方制造业PMI为49.2%,中国制造业从扩张转为收缩态势。行业景气下行,正是淘汰落后产能、主动调整结构,向高端产业或产业链过渡的良好时机。

  第三则是捕机会。未来将会怎样,谁都无法预测。但是,危机有时意味着机会。古人陶朱公说,旱则资舟,涝则资车;巴菲克也有名言,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要贪婪,别人贪婪的时候我要恐惧。再以道琼斯指数为例,从2009年3月9日探底6440.08后,它依然还能上升到现在的一万三千多点,这是一个不可逃避的规律。同样,尽管当前经济处于低迷时期,但依然有看涨的时机,只要我们提前做好准备,就能捕捉到有利的商机。只要我们保持冷静的心情,就有可能在风险中捕捉到机会。这种机会包括以较低成本并购、整合、重组等等。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土山),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这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故事。

  同样,对于我们来说,在市场不景气之时,更应时刻保持理性的态度,抓紧苦练内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升核心竞争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最为坚实的基础。不少人预估,市场环境大约还需要3年左右的时间才得以回升。果真如此,假若我们借此时机挤掉从前的一些泡沫、调整好发展的结构、并抓住一些有利的商机,那么,我们也一定能够做到“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

个人简介
前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毕业于北大,曾就职于航空公司,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硕士学位。陈久霖执掌中国航油期间,除了使公司经营业绩大有起色外,还策划和主导了一系列收购兼并活动,为中国能源…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