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价值的形成归属和运作管理

金小明 原创 | 2012-09-04 10:49 | 收藏 | 投票

剩余价值的形成归属和运作管理---剩余价值剥削论和西方经济理论缺陷的探讨

  (一)剩余价值形成过程  

  国民收入→国民消费→阴流子释放(M±△M)→央行发行货币→资本G→生产过程→活化生产要素→剩余价值(m)→国民收入。

                   资本增殖过程图

 

(二)金钱概念:阴流子乃集能力与欲望一身的币符抽象物,币符是阴流子载体。

1.金钱的本质是能力与欲望,而与币符的形式无关,与发行者的能力欲望大小有关,因能力保障信用,欲望产生需求。

2.谁都可以发行货币,但其能力欲望的大小决定流通水平,流通量其发行能否成功。当货币发行统一垄断时,普通个体的货币发行资格被取消。

(三)剩余价值的归属

剩余价值虚拟值在人民消费得到满足后,以阴流子粒子释放,生活水平下降时释放值为M-△M,则经济倒退;生活水平不变时释放值为M,经济停滞不前;生活水平提高时释放值为M+△M,经济发展。

剩余价值实体值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数值为△M的等当量兑换,通常称为m。剩余价值表现为虚拟值和实体值,其物质硬支持来自古今中外科技文化创新,具有一定区域性(国土概念),由政府宏观调控提高效率。因此,剩余价值不是劳动者的,也不是企业主的,更不是政府或国家的,而是全人类的。

(四)剩余价值的运作管理

出于社会财富的保值增殖需要,人类财富的运作一直由企业家代理、政府代管,只是人类一直误认为归资本家、地主或政府所有。如果代理者不遵守劳动法规,不足额缴税,不担当社会责任就会有凭据财力物力进行的剥削发生(剩余价值剥削论);如果代管者不遵循国家法规,不提供应有规模的公共消费品,不建立应有规模的社保体系,不努力改善民生。一句话,不取之民用之于民,不履行公仆职责就有发生凭据武力权力剥削人民的可能。

剥削概念可理解成“三力”剥削:武力剥削、权力剥削、财力剥削。其中武力剥削是根本,权力剥削、财力剥削是武力剥削的衍生物。权力剥削是普遍的,是剥削主体,而财力剥削是最弱的,必须巴结或依靠权力或武力方能发生剥削效应。剩余价值剥削理论应归属于财力剥削范畴,但不能将剥削理解成劳动者是资本增殖的唯源泉,资本家占有剩余价值就是剥削劳动人民。可见,以往剩余价值的运作管理(代理代管)过程中,是以“三力”剥削为特征的,剩余价值主要被少数人(武力、权力、财力握有者)占有。

(五)西方经济理论的缺陷

根据剩余价值发生过程图,投资对象是阴流子,消费对象是全部产出,不是凯氏理论认为的那样,国民收入一部投资一部分消费。凯氏理论关于国民收入用于投资与消费的矛盾基于边际消费效应,使得消费越来越少而投资越来越多,不利于改善民生,是内积经济危机的理论。如果产出10个馒头,只消费5个,储备5个用于生产消费,显然是生产服务消费率的对折,人民生活没有充分提高,阴流子释放量近乎腰斩。等到进入到第二轮、第n轮产消循环时,必然出现人民生活得不到满足,生产过剩越发严重,经济危机不可避免。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分为民生消费金和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会通过人体释放阴流子,阴流子投资(主要是购买劳动力)到生产建设中去,会活化生产要素,形成剩余价值(可变资本)。生产消费金(民生消费金前期释放的阴流子)通过购买生产资料支持生产过程循环(再生产),价值等价转移到产品中去,不产生剩余价值(不变资本)。民生消费金(币符绿)与生产消费金(币符红)应等当量配置完全投入到生产中去,不得有剩余,也不得用民生消费金去购买生产资料,否则削弱民生加大生产,导致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混淆投资与消费的概念,不区分两种币符(红绿),导致产大于消是凯氏理论的缺陷。

 

个人简介
1998年10月起任职南电一厂计算机高工;2000年11月起受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2000年5月起为中国未来研究会会员、特约研究员;2002年3月起兼、任职南海乙兴经贸公司首席执行经理、顾问;2005年8月起,兼职唯美公司事务…
每日关注 更多
金小明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