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债务闹剧再次给中国敲响警钟

马光远 原创 | 2013-10-17 23:49 | 收藏 | 投票

      北京时间周四上午,美国两党就提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达成了协议并提交参众两院进行投票表决,围绕美国债务上限问题的政治闹剧以绝大多数人预料的结果暂告一段落。

 

但是,很显然,这是一出乏味的每一集的剧情都基本雷同的连续剧,回顾这出闹剧的过程以及各方参与者的心态和博弈,对于为这场闹剧的揪心的中国等债权国,无疑具有再次警醒的意义。

 

美国2014年财年从2013101日开始,但由于美国两党在2014年财政预算问题以及提高美国债务上限问题上的分歧,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已经停摆。特别是,如果两党不能在1017日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就提高债务上限达成妥协,美国政府将面临债务违约。对于全球经济而言,这无疑是一个灾难性的结果。

 

要明白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必须先解释所谓的“债务上限”。美国的债务上限源于美国宪法关于政府收支的基本理念:政府花钱必须经过国会的批准,这个理念在1917年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但是,“债务上限”的设定本身是一个悖论:随着美国经济规模的扩大以及政府开支的增加,特别是多年以来美国政府赤字生存的模式,美国的公共债务越来越庞大,美国政府要么持久保持财政盈余,要么削减支出,否则,债务上限不断上提就是必然事项。事实上,自美国设立“债务上限”以来,债务上限已经累计提高上百次,确保了美国政府债务生存的模式,避免美国债务违约。

 

然而,债务上限本来是一个无需争议的技术问题,但却成为美国两党争夺政治筹码的工具。特别是在上一次即20118月,共和党将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与奥巴马的医改以及减税等问题捆绑,进行讨价还价,上演了美国债务上限设立以及最不负责的闹剧,虽然两党在82日的最后期限达成上调债务上限的协议,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全球对美国违约的恐慌,全球金融市场为此动荡,评级机构穆迪甚至历史性的下调了美国的信用评级。然而,这此事件并没有给美国政客们足够的教训,因为在全球经济都仰仗美国以及美元的情况下,最不愿意美国违约的是可怜的债权人,而不是全球最大的债务人美国自己。一个极其扭曲的现象出现了:从基本的数学常识看,美国庞大的公共债务以及外债最终如何偿还,也许只有上帝才能知道答案,但美国的海外债权人却必须一致相信,美国肯定能还钱,如果债权人认为美国还不了钱,那是最大的灾难。正是基于这样的逻辑,20118月的闹剧之后,美国的借债成本并没有明显上升,美国的信用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包括中日在内的全球的债权人根本无法承受美国违约的后果,而只能选择“相信”美国而继续投资美国国债,维护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稳定。

 

这显然惯坏了美国。这一次,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共和党卷土重来,将提高债务上限问题与2014年的预算问题以及医改问题捆绑。共和党提出提高债务的前提是奥巴马政府放弃2010年通过的医改法案,而这是奥巴马最引以自豪的政绩,在这个问题上,奥巴马没有任何让步的可能,直接导致101日美国新的财年开始之际美国联邦政府非核心部门的关门歇业。美国目前的债务上限为16.7万亿美元,如果在1017日,不能提高这个上限,则美国政府就会出现还不了钱的尴尬局面。从目前民调对此问题的调查看,在上调债务上限问题上,CNN的调查显示,有54%的受访者认为如果债务上限届时没有提高,责任在共和党,只有25%的受访者归咎于奥巴马。盖洛普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在债务上限问题,共和党的支持率更是跌至历史最低点。在这种情况下,共和党迫于压力,最终和奥巴马政府就债务上限达成妥协的可能性极大。对于共和党而言,演演戏,在政治博弈的过程中尽可能使得共和党的收益最大化,见好就收是上上策,如果一定“死磕”导致美国债务违约,这是共和党的政客们根本承担不起的罪名。如果美国真的违约,不管美国如何重要,美元信心的崩盘将导致美国债务成本的飙升,同时,以美元为唯一储备货币的全球货币体系将崩溃,美元霸权最终终结,这是美国的国家利益绝对不允许的,是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敢妄为的。

 

但是,不管美国两党是否达成协议,在这场闹剧中最尴尬的角色莫过于中国和日本这两大美国海外最大的债主。美国债务上限是美国的问题,却是中国和日本等债权国的痛苦。两党打架,感觉痛的却是债权国,一旦美国两党真的入戏太深,玩违约的游戏,直接持有近1.3万亿美国国债的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害国,多年来依靠出口辛苦积累的绿票子的价值可能化为乌有。因此,更奇特的一幕发生了:美国两党演习,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却不断“喊停”,这种尴尬的角色和痛苦,恐怕在美国每一次谈判债务上限时都要经历。

 

坦率而言,美国两党之所有敢在债务上限问题上如何胡闹,恐怕中国和日本等债权国的纵容功不可没。如果没有中国多年来提供的廉价资金,美国也不会如此享受举债度日的模式。中国要求美国“负责任”是必要的,但中国更应该反思,为什么要陷自己于如此尴尬的境地。对于一个人均收入位居全球100名之后,一直通过各种优惠措施吸引资金的国家,却把自己的资金又廉价的借给人均收入高于自己20多倍的全球最富裕的国家,这本身就很荒唐。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道,并不是什么外汇储备投资的多元化,而是应该反思:中国为什么要通过人为压低人民币汇率,鼓励出口,积累这么多的外汇,而不是优化资源配置,将资金和购买力留在自己国内。

 

是该真正反思的时候了,不要等到警钟变成丧钟。

 

个人简介
经济学博士,执业律师。师从成思危先生,学术旨趣主要在资本市场、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关注中国的法治转型和制度变迁。是《中国经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的特约评论员和专栏作者。作为中国律师,主要在上市公司…
每日关注 更多
马光远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