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秋冬交替,市场逻辑切换

管清友 原创 | 2013-10-02 11:05 | 收藏 | 投票 焦点关注

  经济秋冬交替,市场逻辑切换

  ——对四季度经济形势和市场特点的几点判断

   一、经济增长持续性不足,但大起大落不可能

  四季度差的原因,只是因为三季度太好!我们原来预计三四季度经济增速逐级抬升,分别是7.5%、7.6%。但七、八月份的经济数据出来以后,特别是看到工业增加值增速以后,三季度经济增速应该高于我们之前的预期,达到7.6%、7.7%的水平了,甚至有人觉得要到7.8%。这样看,四季度经济增速不可能有增量,只会比三季度差。

  工业增加值指标可能会反复,8月数字可能是个高点。三季度的经济好转与企业主动去库存和需求回升有关,也与宏观政策框架稳定、预期稳定有关,稳增长的政策确实发挥了作用。但是,在低库存和过剩产能格局之下,企业经常在生产行为上过度反应,进而导致工业增加值和库存指标的不断反复。

  企业盈利情况并非像市场想象的那么好,微观基础尚不稳固。今年上半年全部A股净利润同比增长12.2%,剔除金融部门后增长8.1%,较一季度的11.1%和5.1%(剔除后)进一步回升。但进一步剔出石油石化后,净利润增速下降至6.7%,低于一季度的7.3%。单季度看,剔除金融和石油石化后下滑至6.2%,低于一季度的6.7%。草根调研的情况来看,企业运行还存在很大困难,转型升级、消化产能、扩大市场暂时没有很好的抓手。

  明年出口会有改善,但投资很难持续。今年的投资增速回升是稳增长政策的作用。明年一二季度,基建、房地产、制造业三大投资都很难保持持续,经济总体是下行态势。下滑幅度不会很大,还在下限左右。这种温和下行有利于结构调整,是良性的。

   二、全面改革是共识,政策重点提质增效

  三中全会定位全面改革,力度之大将超出预期。高层在推动全面经济改革上是有共识的。目前的政策思路和改革思路是对头的。而且,从自贸区、金融改革、土改、户籍、人口、财税体制改革等领域看,改革力度和强度,远远超过我之前的预期。这是应该给予正面评价的。高层对“跑部前进”深恶痛绝,简政放权将会持续推动;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将不遗余力,要改变几个文件支持民营企业都不起作用的尴尬境地,经济活力或略有提高。

  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下降,短期的改革还不足以扭转这一下降趋势。明年不如今年,应该是比较确定的趋势。即便政府下调经济增长目标,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这不是政府和政策的责任,这是发展阶段和经济周期的规律。这不是个坏事,而是个正常的事情,大家需要习惯。

  当务之急是通过全面改革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而不是再去吹大数量。股市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晴雨表,而不是经济增长数量的晴雨表。看看美国股市的表现就知道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绝非一天能够完成。沪深指数传统周期股所占比重太大,股市结构的变化,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三、“不刺激”已经确定,稳增长靠的是定向投资、稳健货币

  宏观管理框架已经发生变化,要重视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我们在《从挖坑放水到开渠引水——经济转型时的宏观分析框架》报告中,系统总结了习李主政时期的宏观管理思路、市场估值体系的变化。习李时期,推动经济增长更多靠的是简政放权,给经济松绑,加快开放,借此调整结构,培养经济内生动力,而不是靠单纯的投资拉动了。

  盘活存量是重点,再搞刺激政策没有必要。很多人猜测近期经济好转是政府在暗刺激,我们认为缺乏依据。新政府的思路本质是抵触短期刺激的。李克强总理明确强调了这一点:“经济下行时,用短期刺激政策把经济增速推高,不失为一种办法。但权衡利弊,我们认为,这样无助于深层次问题的解决。”这实际上批评了之前的大规模经济刺激方案。下一步的政策不会轻易的“挖坑放水”,不会再搞大投资、宽货币了,而是定向投资、稳健货币。财政政策方面,“坚持不扩大赤字”;货币政策方面,“保持定力,即使货币市场出现短期波动,也要沉着应对、不畏艰险,既不放松也不收紧银根”,而将重点放在“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上。

  克强经济学思路已经明确,没有极端情况不会再搞宽货币大投资。大家应该注意看一下李克强总理在大连达沃斯论坛上的讲话,这些讲话与之前我们给大家解读的“克强经济学”的思路是一致的,不再赘述。

  四、流动性紧张得到缓解,但廉价资金时代结束

  流动性总体上是一个平稳的态势,不会太宽松。这与我们上面说的稳健货币政策一致。三季度初的时候我说过央行会投鼠忌器,不会太紧。央行多逆回购操作,锁长放短,实际上是一种相机抉择。央行没有如预期的降准,仍然是在逼迫商业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个思路也是对的。M2增速也好,新增信贷也好,高一点低一点,其实并不像市场想象的那么严重,维持利率平稳,是央行的一个主观意图。市场整体向上,需要略微宽松的流动性支持,这个条件实际上是不具备的。四季度恐怕要反过来说,货币政策不会太松了。

  央行在维稳,但资金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同业市场流动性方面,央行意在维持利率环境稳定。理财产品季末集中到期情况改善有助缓解季末效应,钱荒担忧不再。但是,在实体经济流动性方面,央行牵头联席会金融监管力度开始加强。近期,8号文执行力度加强,银监会窗口指导要求票据受益权计贷款额度,非标监管将导致M2增量收缩,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压力仍存。四季度,受万亿余元财政存款投放,超储率将逐月回升,预计7天回购利率中枢在3.5%左右。资金供求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存量资金尚未盘活,资金价格依然会维持相对高位。

  央行转向价格调控,廉价资金时代结束。利率中枢抬高引导资金存量重新配置,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调整还会继续,长端资产压缩的压力会延续。央行不会因为市场所担心的融资成本过高而放水,政策继续审慎。廉价资金时代结束,利率将成为引导金融业以及其他行业资源流向的重要要素价格,对经济结构调整意义重大。

  对宽货币的负面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稳健货币将是未来较长时期的主基调。面对地方政府大干快上,高层的态度很明确,“不要再期望中央银行多印票子了”。

  五、三中全会是市场分水岭,改革开放红利和转型升级红利两条主线将不断切换

  牛熊并存,结构分化,总量让位于结构,指数让位于板块,周期搭台不拆台,消费成长来唱戏,主题投资贯穿始终,恐怕是今后一个时期市场的一个基本特点。

  市场未来的两条逻辑主线,分别是改革开放红利和转型升级红利,这两条主线将交替影响市场热点切换。当人们更关注改革开放红利之时,金融改革、土地改革、自贸区等主题投资是热点;当人们更关注转型升级红利之时,通讯环保消费成长股是热点。主题投资会不断涨潮、退潮,板块内部结构分化会更加严重,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也会出现“狼藉残红”的情景。

  三中全会是个分水岭,主题投资将会去伪存真。无论是改革开放逻辑,还是转型升级逻辑,主题投资都会成为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三中全会会成为市场投资逻辑重新梳理的一个分水岭,也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有确定政策支持的,有良好的业绩支持的,有稳定增长预期的,市场会接受。反之则相反。主题投资会被不断挖掘、扩展。很多大型基金从原来的价值投资转向寻找政策脉络之下的主题机会,这是值得重视的变化。

个人简介
民生证券研究院副院长、宏观研究中心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项目主任; E-mail:gqingyou@sina.com
每日关注 更多
管清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