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钢铁产能过剩放大金融风险

余丰慧 原创 | 2013-12-07 00: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与本博同步的《慧眼财经》公共微信开通了,微信号:yfh60716

 

根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统计的重点钢企数据,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为3.0189万亿,行业负债率达69.47%,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

 

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经济金融工作的重要任务。化解产能过剩是银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和挑战,更是银行业预防产能过程行业金融风险的关键。

 

在产能过剩行业中钢铁行业是“重灾区”。按照官方数据,至2012年底我国钢铁产能为9.7亿吨,实际需求在7亿吨左右,产能过剩38.5%;按照民间版推算,钢铁产能已突破12亿吨,产能过剩86%。如此严重的产能过剩在国内外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所有行业的产能过剩都大部分表现积压在银行贷款上。也就是说,这些积压、无效、产出的最终产品和资本品不能实现交换价值,最终积压在仓库里的产能背后是银行贷款流动性停滞,如果不及时化解产能过剩行业,将使得贷款形成逾期,本息无法按期归还,最终形成不良贷款,发生金融风险。

 

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86家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负债为3.0189万亿,行业负债率达69.47%,其中银行贷款达1.3万亿。姑且不谈贷款本金,就是利息每天就高达上千亿。与此同时,两个方面制约因素仍在放大:一是钢铁行业贷款不仅没有停止而且还在增加。6月末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银行借款同比增加1051.56亿元,增长8.8%,其中短期借款增加1125.54亿元,增长13.65%。旧贷归还难,新贷又增加。

 

二是赖以归还贷款本息的钢铁行业效益利润在继续下滑,经营不景气在延续。上半年重点钢企实现销售收入17998亿元,同比增长0.94%;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仅为22.67亿元,平均销售利润率只有0.13%,在全国工业行业中最低;且86家钢企中亏损企业为35家,亏损面为40.7%。每年贷款利息上千亿,而上半年利润仅为22.67亿元,不说与贷款本金相比较,就是与贷款利息比较也不成比例。

 

近期,虽然国家统计局数据上经济回暖加快,但是,实际经济气候并没有感到明显向好。钢铁行业虽然销售库存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是与预期还相差甚远。从十八届三中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分析,宏观经济环境不会再走政府主导的大投资模式,而目前钢铁行业产能过剩正是大投资模式下诞生的。这就决定了产能过剩40%以上的钢铁行业消化起来绝不是短期的,与贷款逐步到期矛盾已在加剧,贷款风险已经开始暴露。

 

现在看来,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导致银行业出现不良贷款是回避不了的。关键在于,不让这种金融风险被放大。防止由此引发银行不良贷款飙升,最终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

 

要疏堵并举,防止一棍子打死企业。既要支持优质钢企和先进产能加快发展,为企业消化、整合、转移产能留出路子;也要推动劣质钢企和落后产能加快淘汰,及时消化处置风险包袱,防止风险放大。

 

按照“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的路径,进一步完善差别化信贷政策,区别对待、分类施策,优化信贷结构。对钢铁落后产能,要积极主动参与关停处置等工作,坚决压缩退出存量贷款,采取保全措施,依法保护金融债权。

 

做好应对不良资产上升工作,积极联系财税部门,扩大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核销不良贷款,做到账销、案存、权在;探索打包转让等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手段,确保不积累新的风险。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