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革开放”到有“中国特色”

张海勤 原创 | 2013-12-09 12:59 | 收藏 | 投票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提出了走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个命题始于对“改革开放”的统一认知基础之上最终确立的。至于什么是 “有中国特色”的争论一点不比“改革开放”的争论小。甚至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也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及歪批之类的消极:改革开放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私有化、还有更极端的想法等等。直到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才使得改革开放有了最终的定论,这些质疑也被“搁置”……。

  究竟什么才是 “有中国特色”?却一直没有人“再”提出,哪怕是理论上的争论。我认为基本的事实是,经过是否要“改革开放”及至“南巡讲话”大讨论,人们折腾够了;或者也可以说没有人再“敢”去质疑改革开放;亦或者是人们都“懒得”去理会理论上的是是非非,而是一股脑的都去“赚钱”了。向前冲,变成了唯一主题,改革开放巨大的成就和惯性让人们忙于总结成就、享受成果。正所谓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也是邓小平一再倡导的“猫论”的实践;也是“南巡讲话”中提到的“胆子再大一点、大胆试、错了再重新来嘛”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的具体表现把“邓小平理论”发挥得淋漓尽致,直到今天。

  市场改革派一直在强调市场的重要性,包括政治改革。虽然,这些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改革开放的基调,但是,始终处于“小龙摆尾”的地位,这与西方对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固有认识一脉相承。包括中国经济的市场地位不被西方所承认,都反映了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巨大成就在西方人眼里仍然是由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下的人为成功,而非市场化的结果——西方还是不尽信。还有人权方面,西方国家一直认为中国的人权状态不良。而面对迅速崛起的中国,西方国家从一开始的担忧、警惕、高傲、抵制和所谓的围堵,到今天,从经济危机之后,西方不得不与中国友好起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改革开放”的巨大威力和是令人折服的伟大决策。虽然,西方经济学的市场理论不断丰富发展,但是,林毅夫提出的中国模式还是得到了广泛的“不否定”的默认。

  从中国GDP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开始,中国面临的新挑战就开始了。从苏联解体,美国一股独大十年后,中国渐渐替代前苏联成为美国的隐性竞争对手、假想敌。经济危机之后,希拉里在比尔.克林顿的指导下,提出了“重返亚太”的美国外交战略,美国奥巴马政府正式开启了中美对抗或者美其名曰G2的时代。这里面潜藏了两个因素,一个是奥巴马政府的无能;另外一个是中美建交的背景正是当时的尼克松政府考量了亚太的局势和苏联的威胁才做出的在亚太与中国建交对美国有利的决策。反观今天的美国把这些因素看成了自己继续“恃强”的理由,有些匪夷所思。也可以说是某些政客的谋私所为。

  十八代之后,最常见的一个经济词汇就是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这里面有两个两层涵义。一个是政治环境;另外一个是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的深水区来源于两个层面,一个是国际局势的复杂;另外一个是,国内经济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国内一些体制的落后。经济环境也是两个层次,一个是西方经济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面临众多变数;另外一个,需要大力发展国内消费经济。这也就是新一届政府提出的“调结构、升级版”的历史使命。从国际综合环境来看,美国这个全球经济的老大疲态尽显,难以再成为世界经济强劲的火车头;原来世界经济体制中的腹部欧洲,由于欧盟体制和其各自国家的福利体制,导致欧洲创新不足、纷呈不再。

  金砖国家之所以被重视,其实是一个经济基础概念,也就是看好了广大的第三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潜力。最近又有人批评金砖国家,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四个国家都是不及格的金砖国家。这是对现在第三世界国家格局的准确定位。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问题是,“头疼尾大,中间单薄”。而夹在中间的中国如何挑边是个大问题,是依赖于与金砖国家的合作基础发展,还是与发达国家一起恢复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另外,第三条出路就是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提出的:坚持独立自足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也就等于是今天开始实践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开始。正与国内外普遍关注的新一届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和18.3会议被全球高度关注的原因,以及未来中国如何践行“有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第二阶段。

  “中国特色”的初色。日本经济经过30年低迷、自民党和安倍晋三二进宫,日本政府打起了军国主义的主意,频频在东海制造事端、践踏东南亚政治秩序、绑架欧美政客,迫使要韬光养晦的中国出招。中国新一届政府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和核心利益为主轴,以经济为纽带,提出并在践行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高屋建瓴的决策。积极实施“远交近攻、近交远攻”的两手都要硬的策略。在和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伯格庄园会议之后,中美开始了一系列的交往;通过与美国的关系改善,促使美国及其盟友在对华态度上潜移默化产生积极的变化。当然,这对日本人来说是最揪心的事情了,不亚于三十年的经济低迷。

  还通过与俄罗斯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及通过东盟会议、中东欧的合作,以及业已存在的中非会议,中国将在“有中国特色”的指引下彻底打破原来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特别是与美国的关系,牵一发而动全身。美国的“重返亚太”政策,可以看作是美国作为世界老大的最后一招,秋后的蚂蚱,蹦的不了多久。美国现在对中国依赖已经逐渐显现出“无奈”,特别是在东海问题上对日本的暧昧态度,说明,美国对日本的两手准备已经让日本失去了主心骨。而与中国交恶的日本,则愈显尴尬,可以预料到的是:不久的将来,日本领导人又要以小泉和温家宝“借笔”或所谓的“偶遇”等外交谎言与中国领导人尽快实现所谓的“迫切希望”见到习主席。

  “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从本意来理解,是不同的理念或者可以说是一对矛盾体。改革开放是一种开放姿态、敞开胸怀,而“有”中国特色是一种以我为主的姿态。亦可以“片面”理解成是经济上采取“改革开放”,政治上采取“有中国特色”;最主要的是体现了:中国经济从落后被动的开放到领先主动的出击。

  最近,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惹”来的“争议”,就是中国主动出招“造成”的,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这是中国崛起必然要“遭受”到的礼遇,也可以预见到的是:这是中国崛起“遭遇”到的第一遭,也可能是最激烈的一遭,但是,绝对不是最后一遭。之前,那些西方所谓的反倾销、威胁国家秘密的勾当,应该识时务的尽快收敛。今天刚刚收到的消息是,中国承诺在乌克兰受到核威胁时将给乌克兰提供核保护伞,这是中国又一重大主动动作,也应该让朝鲜汗颜。朝鲜削弱张成泽的权力并开除出党,是给金正恩政权的脆弱性淬火。

  除了政治上的主动性之外,经济上的主动性更加积极、幅度更大。先后和俄罗斯的战略石油资源合作、东南亚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战略合作、中东欧以及欧洲心仪的中国高铁及中欧自由贸易区都使得欧洲各国蠢蠢欲动,以至于英国首相卡梅伦都应接不暇的夸赞中国的想法好、高铁好。还有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再现,下一步估计中国的主动性、大礼将加厚于中非关系,使得中国经济在全球如虎添翼,全面开花。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中国的主动性特别具有中国特色,由于欧美等国家经济的疲软,露出的危机和需要提振的方面太多、市场缺位很明显,又正好是中国的优势所在,所以,中国主动出击、又以非常廉价和可靠的方式合作,迫令中东欧国家追捧、欧盟心仪。

  扩大国内消费,是这几年来强调最多的事情之一。这是经济危机之后,国内唱衰西方市场,过分、想当然依赖并看重国内市场的悖论。国内市场当然重要,但是,中国经济还是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发挥。如果走了回头路,像前一阵子美国一些企业抱怨的那样,说中国的经济环境变了,对中国来说,不啻于是否定继续改革开放或者说走回头路。包括现在国内所谓的“城镇化”,都是一些理论上的探讨,顶多只能是微观层面的事情。而且,中国的城镇化直到今天也没有成套的理论,更没有可行的实践经验。经济层面,还有金融改革的国际化,这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表现。由于中国金融业的银行牢牢的控制在国家手里,西方视为不可动摇的,所以,中国金融市场的开放也是迈出“有中国特色”的重要一步。

  从“改革开放”到“有中国特色”是“"中国"梦”的伟大开端。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

  

张海勤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张海勤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