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乱局或致欧债危机再度恶化

程实 原创 | 2013-03-01 08:27 | 收藏 | 投票

  意大利大选后形成的政治乱局,看似偶然,但从经济视角审视政治局势,这并非偶然,而是必然。欧洲货币一体化推进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效应,欧洲内部裂痕不断加深,意大利大选只是这一趋势特征的最新体现而已。所以,即便欧债危机得到阶段性缓解也不会轻易结束。

  就像一颗放在桌面上、装有计时器的炸弹,意大利大选如期引爆了国际金融市场,但效果还是大幅超出市场预期。2月26日结果公布的一夜之间,恐慌情绪再起,避险需求重生,风险偏好趋冷,美元指数大涨,股市骤然下行,一度“面朝复苏、春暖花开”的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又遇“倒春寒”。

  意大利大选重创市场的原因在于,它并没有按市场设想的“理性模式”去演绎,超过四分之一的人将选票投给了前喜剧演员格里洛领导的五星运动党,遂使中左翼联盟的贝尔萨尼和中右翼的贝卢斯科尼都未能获得参议院的绝对多数,而中间联盟的蒙蒂则由于选错了竞选伙伴被近九成选民抛弃。尽管中左翼联盟赢得了众议院的绝对多数而获得组阁权,但成功组阁的可能性却大幅下降。于是,意大利政局就只剩一个“乱”字,反紧缩、反欧元、甚至反精英政治悄然成了主流。英国《卫报》在意大利大选前预测的五种可能结果中,最疯狂、最令整个欧洲失望和愤怒、最让投资者担忧的预测竟成了现实。

  意大利乱局的形成,看似偶然,但笔者以为,从经济视角审视政治局势,这并非偶然,而是必然。

  从长期角度分析,意大利经济的积弱不振和相对颓势为政治乱局培育了温床。缺乏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社会动荡和政局混乱不可避免,特别是对于意大利这样的国家,经济长期羸弱更容易滋生极端化的政党主张,更容易让选民在愤怒和不满情绪的支配下做出非理性的政治选择。从经济规模看,意大利2011年的实际GDP总量为1.426万亿美元,是全球第八大经济体,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和欧洲第四大经济体。

  但经济规模排名靠前的意大利,却在经济增速上排名垫底。笔者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国别历史数据测算,1980年至2012年,意大利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35%(2012年数据为预估值,下同),在全球有统计数据的186个经济体里排名第171。值得注意的是,加入欧元区后意大利的经济表现更为惨淡,1999年至2012年,意大利年均经济增长率为0.51%,在全球186个经济体里排名第184,仅高于津巴布韦和南苏丹;而金融危机冲击下,意大利经济更表现乏力,2008年至2012年,年均经济增长率为-1.24%,在全球186个经济体里排名第182,仅高于拉脱维亚、安提瓜和巴布达、希腊以及圣马力诺。今年,意大利经济增长率预估值仅为-1%,在全球186个经济体里排名第18位,仅略好于难兄难弟的葡萄牙、西班牙和希腊。

  对比意大利与欧元区的经济现状,意大利民众对欧元区充满敌意不无道理。一方面,意大利并非欧元区核心领导国,其在欧元区的经济地位甚至还处于长期下降态势。据笔者测算,去年,意大利经济规模占欧元区的比重从1999年的17.59%降至16.42%。另一方面,意大利经济发展质量明显劣于欧元区,在1999年至2012年的14年中,只有2001和2002两个年份人均GDP略高于欧元区,去年,意大利人均GDP与欧元区的差距已从1999年的61美元升至3988美元。还有,欧洲货币一体化对意大利外贸的提振作用相对较小,1999年至2012年,意大利出口年均增长2.21%,明显低于欧元区同期4.97%的整体水平。

  从短期角度分析,意大利经济在财政巩固方面的“投入产出比”较低,这也为政治乱局的形成埋下了伏笔。数据显示,意大利在财政巩固上的努力可能要强于大部分欧元区成员国,去年,意大利财政赤字的GDP占比有望从2009年的5.37%降至2.73%,回到3%的马约警戒线以下,而同期欧元区整体赤字率依旧处于警戒线以上,IMF预估值为3.31%。笔者利用欧盟统计局和IMF的数据测算,去年,意大利负债占欧元区整体负债的比例可能从1999年的27.69%和2008年的25.66%降至22.15%,债务区内占比的下降,表明意大利在赤字和债务控制上付出的努力要高于欧元区的平均水平。

  但值得强调的是,财政巩固的受益者很大程度上是欧元区整体,而非意大利本身,从短频数据看,意大利经济非常糟糕,增长引擎全面瘫痪,经济信心普遍缺失,生产销售双向萎靡。2011年四季度至2012年四季度,意大利GDP同比增长率分别为-0.5%、-1.3%、-2.3%、-2.4%和-2.7%,连续五个季度负增长,明显弱于欧元区的态势。截至2012年四季度,意大利GDP环比增长率连续六个季度负增长,且负增长幅度渐次从0.1%升至0.9%,表明经济不仅在持续恶化,而且恶化的速度也在悄然提升。今年1月,意大利营建信心指数、工业信心指数、零售信心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和服务业信心指数分别为-32.4、-16.8、-27.9、-37.2和-18.5,不仅均为负值,且在变化趋势上也呈现出不断走低的态势。去年12月,意大利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降6.6%,工业新订单指数同比下降15.3%,都是连续16个月负增长;零售销售指数同比下降1.5%,连续2个月负增长。今年1月,意大利经济景气指数从2011年初的102.9快速跌至83.6。

  展望未来,意大利政治乱局还将继续演化,僵化的格局势必带来新的政治尝试,例如可能的二次大选,或是中左翼、中右翼和蒙蒂空洞却无奈的“大联盟”。意大利乱局的形成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意味着意大利很难在短期内走向稳定,而意大利乱局本身,也将长期成为欧债危机恶化的风险因子。

  更进一步看,意大利大选引致欧债危机恶化,也并不是偶然,而是客观必然。欧洲货币一体化推进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效应,欧洲内部裂痕不断加深,意大利大选只是这一趋势特征的最新体现而已。这也正是笔者判断即便欧债危机得到阶段性缓解也不会轻易结束的根本原因。

个人简介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董事总经理、研究部主管,200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全球宏观、中国宏观和金融市场。现任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会成员,盘古智库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和安徽大学硕士研究…
每日关注 更多
程实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