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济发展的“元气”

倪金节 原创 | 2013-04-18 10:21 | 收藏 | 投票

  值新一届政府执政即将“满月”之际,李克强总理邀请了十位经济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就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座谈。在本次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指出,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要“通过改革固本培元、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

  应该说,用中医名词“元气”,来形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十分形象和准确。而“靠制度来增强经济发展元气”的论点,更是直指问题的要害。经济发展的“元气”,无疑直指一系列主导中国经济发展的市场规律。其中,理应涵盖通畅的调控政策传导体系、完善的为市场经济“护驾”的法治环境,可预期的政策走向,以及健康的市场秩序,活跃的民营经济等。这些因素的正常运行,直接关乎经济发展的方向,将其视之为“元气”恰如其分。

  近些年,碍于一些短期经济目标,略伤“元气”的宏观政策,亦常有出台。李克强总理说,“即便有个别的措施,是临时性的,也要考虑长远,使它不至于对市场化改革的推进设置障碍。”比如房地产限购政策,从出台之初就被各方解读为非长久之策,仅是更长期性政策出台之前,为了遏制房价的快速增长,而采取的权宜之计。限购三年来,确实伤害了不少真实的改善性住房需求,导致供求关系出现一定程度的“错配”。再比如,控制通胀的时候,货币政策调整力度不够,反而将精力放在了临时价格管制,这显然也很容易打乱正常的市场预期。

  故而,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初始动机,宏观政策应尽量不应损及市场经济的“元气”,只有遵循规律,以市场的、法治的政策方向,进行经济调控,才能最大限度地维持“元气”。而想要增强经济发展的“元气”,则必须依赖完全依赖改革红利的释放,建立完善的制度来“固本”经济“元气”。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言,“无论什么政策,都一定要从制度角度来考虑”。再以房地产调控为例,若楼市能够建立完善的保障房制度,同时土地制度、税收制度等方面,也都能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那么限购这一有损“元气”的调控政策,就完全可以退出舞台。现实恰恰是这些制度建设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所以才出现了有违市场原则的调控政策。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接下来,“固本培元”, 更应该在激发民间活力、疏浚市场机制层面,多多做足功夫。一段时间以来,“国进民退”趋势在增强,民营企业生存较为艰难,企业家才能的施展空间有限。民营企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元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以制度来保证民企的发展,具备宽松的政策环境。否则,一旦民企活力丧失,“藏富于民”难再,“元气”大伤自然难免。

个人简介
财经作家,记者,专注于经济金融及互联网领域。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