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经济生机藏于陋地

迟竹强 原创 | 2013-04-27 06:36 | 收藏 | 投票

  其实有关于经济增长点这个话题应该很多人都讨论过了。但是更多的是在理论上的研讨。房地产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表象上来看近些年来促进了经济的腾飞,地方的GDP增长、经济总量以及整机考量有很大一部分是依赖于房地 产业的。但就是因为这个房地产,造成对本土小型特色经济的巨大打击。虽说成就了不少千万富翁、亿万 富翁,但却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毒药,贫富差距拉大的祸根。

   青岛,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也是本人从小到大生长的故乡。父母都是工人 阶级,印象中自有自己对商业圈的理解。小时候也曾摆过地摊,那时候非常简单,在菜市场找一个没人占 的地方铺一块布,上面放一些菜,记得卖香菜一毛钱一把,一上午一大包就都卖上。那时候卖菜基本是不 需要任何地租成本的。整个市场人来人往,大家脸上都写着惬意和对生活的热诚。经过20年左右的沧桑巨 变,这里高楼大厦林立,超市、便利店、大酒店到处都是。市中心房子的价格也在两万左右。我们就会发 现,市中心的商圈移动变化非常的微妙。

   在2000年以前,青岛市的商业文化中心绝对是中山路。甚至连小孩子的童谣都说买东西要上中山路。 以东方贸易大厦、国货、小商品市场为代表的商业圈不断扩大。如果说现在都称市中心为黄金地段的话, 那么中山路商业街就是绝对的钻石地段。所谓的钻石地段,并非房子价格多高,而是因为只要在这里做买 卖,不管怎么做都不会亏,想要在这里找一个转租的门头房都比较困难。而几乎全市的市民购物、休闲、 娱乐、饮食都会向这个聚集地走。除了中山路商业街之外,当时的青岛市区几乎区区都有繁华的小商品聚 集地。夜市、小食店多如繁星。例如在以嘉定路、嘉善路为中心一直延展到台东的布匹衣服商业中心是当 时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龙山地下商城也是绝对的必逛之处。小村庄附近延展出来的小吃店也是非常的昌盛 。而当年的“杀人街”成就了无数的财富梦想。而现在仍然在青岛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有不少当年也是 靠杀人街做小饭店买卖起家的。

   随着整个市区向东拓展,并逐步开始扩大市区范围,商业也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是以中山路 为代表的商业街开始逐步由盛转衰,并有很多商户开始离开并转而向东发展。而原本是布匹、床上用品及 批发零售中心地带的台东,开始吸引更多的商贩的目光,因为大家发现,这个时候很多市民开始有中山路 向此地区转移。其实这也是必然趋势。因为市区向东的拓展造就了整个商圈必然要东移。可是在中山路之 外向东的以衣物鞋帽等小商品为中心的地方显然只有台东。且当时来说台东已经形成了好的基础,除了是 布匹衣服的集散地,也是周边唯一有大型购物中心的地方。而老字号利群这个大型购物中心,与周边的商 业区发展起到了互为倚重、互相扶持的自然景象。由此,一个新的商业中心开始崛起,老的商业中心逐步 开始退出主要竞争舞台。不过,造成中山路商业街走向萧条还有几个重要因素。第一是房地产业的发展, 让市区逐步处于扩容状态,传统的商业模式逐步满足不了新的商业运作的需要。第二,是外资大型超市趁 机涌入,让市民集中一地购物以及消遣、饮食的习惯发生了较大改变。所以那些年四方延绵到台东的衣服 鞋帽及布匹生意消亡的速度最快。由于多家外资的抢占,原本较为集中的商业脉络开始被分割成数块。这 样就被分流走了较多的消费者。而中山路,对于大部分市民来说,也就显得不那么方便。加上一些本地的 购物中心没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商业思路,在把握消费心理方面与外资相比显得力不从心。所以也就逐步失 去活力。当购物中心失去原本的活力的时候,周边的小商品集散地自然也要受到相应的影响。老市区的商 业街血液一点点被抽掉。

   再来说一下饮食业等区域性的商业市场,由于整个市区近些年来的各种基础建设集中出现,加上一段 时间对于夜市、早市等地方的的大力整治,虽然让交通的枢纽逐步形成发展,市面也看起来没有那么脏乱 名单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原本自然发展的区域小商品市场。造成了这些地方的商业活力下降。一些早市夜 市的取缔改变了人们的购物方式,很多人“被逼”赶到外资超市消费,而外资超市一年比一年贵的入场费 等也让各种消费品涨价形成规律。而实际上早市夜市的价值不至于此,当人们出来购买基本生活用品之后 往往就会顺便吃一些小吃,以及其他的娱乐项目。这样又给周边拥有门头的买卖铺户带来生机。由此进入 一个良性循环。但是就是这种具有破坏性的取缔,并不是有序的疏导造成了小商业发展的停滞甚至倒退。 其实这也不只是青岛的问题,在全国的一些大城市基本也一样看不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商业街了。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房地产的兴起和炒作带来的破坏。这里面有几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 基础建设的拓展必然带来房地产业的突飞猛进。而一些繁盛的饮食、小商品集散地往往都集中在一些老的 街道和老的城区。但这些地方往往还都是在比较好的地段上。当地产业兴起之后,大量的搬迁对小商品业 带来的冲击最大。有的铺户想继续做下去,但是商业区已经搬掉再给新的门头又要重新打基础。很多忙活 多年的商铺也就一转租不干了。还有周边还没拆到的铺户也会因为附近的不断挖掘和拆建影响生意,久而 久之自然也就消亡。第二个问题就是房价的炒高逐步带动了附近地段的房租高企,不断上涨的房租及无法 预料的物价让商户们就没有积累原始资金的机会。本人曾经认识一个烤鸭摊的老板,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摆摊卖菜,到后来有自己的烤鸭摊,到后来开起了川菜酒楼,直到后来还不断开分店。短短十年,可以积 累起较大的原始资金,并逐步做大。这在现在看来已经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一些做得不错的小食肆、店 面,仅仅是糊口有余而已。想要在借此积累资金,也不可得。可是小商品经济往往也是内需扩大的主力军 ,并且是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的主要载体。其在承担社会责任、提高就业率、稳定社会治安方面起着举足轻 重的作用。可就是如此重要的经济载体,近十年内已经逐步被消耗和萎缩。

   当2011年基础建设热潮、GDP热潮和房地产热潮逐步由强转弱的时候,我们会发现,到目前为止竟然 没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巨大的经济滞胀压力让人不禁要思考,城市发展的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可是,在这 个时候我们重新再来看,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事情。那就是在这些物价暴涨暴跌、地产炒作、诚信逐步丧 失之后,依然有着勃勃生机。这就像是沙漠中的绿洲一样。那就是在浮华背后的积淀。当这时候我们再来 看中山路,虽说路边的门头依然不是很兴旺,但在这些德式旧楼的背后,因为五保户等诸多原因没有受到 地产洗礼的旧街道却依然繁华如初。街道曲曲弯弯,里面却拥有着诸多看似杂乱无章却拥有生命活力的小 摊贩,许多拥有二十多年历史的饭店食肆每天依然生意兴隆。这在到处开挖物价起伏巨大的今天是很难看 到的。当从街外进入街道,你的脚步自然就会由快转慢,街道里都是旧石头铺的路,但却生机盎然。外面 的高楼大厦,柏油马路一点也没有影响到这里。虽说这似乎有点“最后的领地”的凄凉,但像这样的商业 区却并非仅此而已,许多没有被大发展“洗礼”到的背街位置,往往这种以小商品、小食肆为基准的发展 的极为兴盛。由此可以想到台湾,很多地方都是数十年的老楼,但却充满着这种小商业的生机勃勃。而恰 恰是这些地方也是真正潜在旅游的资源。

   当很多地方还在想引进多少资金再制造多少项目来铺垫“绩效”的时候,可曾想到,温总理一直在说 的扩大内需、保证消费、降低失业率的基础其实就藏在城市看似“阴暗”的角落里。当这种快速大发展的 思维逐步冷却,大家思考该怎么走新的发展之路的时候,不妨停下来,看一看,到底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 度面对未来的经济和民生。

   青岛,经济的生机藏于陋地,也必将由陋地给岛城经济、民生焕发新的活力。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