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的霸主作者序

郑磊 原创 | 2013-04-30 10:27 | 收藏 | 投票

成就不只源于市场的正确的判断

中文版序

 

17岁时,我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花旗集团做分析员。2008年,我开始在CNBC电视台担任《财经论坛》节目制片人。正是通过这个机会,我初次结识了对冲基金经理大卫•艾因霍恩,此人是本书介绍的对冲基金大师比尔•阿克曼的好友。

每逢金融危机爆发前后,我们都能看到很多精彩的故事。在金融危机之前,人人都认为房地产是很安全的资产,那时银行卖出的次贷资产比他们实际持有的还要多。2008年,金融危机的加剧造成了美国经济史上的一个可怕事实:尽管政府官员认为已经准备好迎接最糟糕的形势,但实际上他们根本没有预料到这次危机的严重程度。当债券保险公司的股票头寸开始让人抓狂时,显然每个人脑中想的都是同一个问题——证券承销商的评级下调是否会造成市场停摆?

2008年,雷曼兄弟濒临破产,大卫•艾因霍恩公开表示准备做空这家银行。与此同时,比尔•阿克曼早在2007年就已经开始做空雷曼兄弟了。

一时间,这两人的举动引发各种批评。人们认为,这些做空投资者的最终目的是想看到他们所下注的这家公司倒闭,压垮公司股价,然后通过触发前期购入的金融工具实现利润最大化。为此,我专门邀请两人到CNBC电视台说明自己的观点。面对债券承销商的肆意批评,他们试图用做空企业无关个人道德的观点为自己辩护,然而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接受这样的观点。

主动投资者通常的做法是,购入某个公司的股票,然后对其管理层施加压力促其改变,以推动公司股价的上涨。实际上,做空投资和主动投资经常是一对关系复杂的“小冤家”。主动投资者不会支持那些可能导致公司股价下跌或企业破产的变革——至少不会经常这样做。

实际上,抑制波动是一项很困难的任务。对冲基金管理者要想取得成功,需要的不仅仅是做出正确的判断。2008年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时,债券承销商个个都外强中干,貌似风险很小,而次贷危机对它们造成了巨大威胁。但是,那时很多人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只有大卫和比尔这些极少数精明的对冲基金管理者意识到了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不过,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也不是什么重大秘密,从房价涨幅远远超过工作涨幅这一点上,人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种疯狂不会持续多久。虽然华尔街有不少经济学家都在预测即将发生的情况,但约翰•保尔森和他们不同,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因为观察到巨额的资产流入,而且能够说服人们进行大规模交易。

在艰难前行的过程中,他们最终成为了成功影响市场的传奇人物。随着投资头寸的变化,他们开始在股市中呼风唤雨。和这些对冲基金管理者接触的时间一长,我才注意到,他们很多人都经历过孤注一掷的巨大风险。

大多数基金管理者都经历过投资表现不佳的年份,有时候投资回报率会稍低于标普500的表现,不过他们很快会打个漂亮的翻身仗。在他们当中,有些人16岁就开始涉足股市,很早就学习如何交易;有些人则大器晚成,直到40多岁才管理基金,在金融危机期间通过逆向投资狂赚150亿美元,但是随后又经历了几年低谷。本书介绍的每一位大师都是从白手起家做起的,在多年的投资过程中都曾遭遇过失败,然后再一切从头开始。

说到他们的成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坚信通过投资可以在合适的时机形成合理的头寸组合,是因为他们不言放弃的巨大热情。

在写作此序时,阿克曼和康宝莱公司首席执行官卡尔•伊坎之间又起争执,大卫•艾因霍恩对谷歌的提案引发了轩然大波。这让我突然想到他们似乎从不放弃抗争,其实,这一点正是优秀对冲基金管理者的缩影,他们总是在努力争取,都是无可救药的理想主义者。

2002年初债务抵押债券进入市场时,就连最富传奇色彩的对冲基金管理者都在犹豫,不知道投资这种日益走俏的产品能否保持长期盈利。这是一个从未出现过的新市场,它要求分析人员摒弃传统的信贷分析方法,转而依靠复杂的金融模型。当全世界的专家都认为次级抵押市场无关联风险时,有些人甚至认为它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庞氏骗局。

在一些对冲基金管理者看来,2003年的信用评级与其说是对企业或企业管理者信任程度的评级,不如说是对金融模型对贷款违约程度预测能力的评估。穆迪和另外两家公司是唯一有能力帮助投资者,从每周在全球范围内交易的数十亿美元债务中进行挑选的信用评级公司。

由于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债券保险业务,在阿克曼看来,这种情况更像是“控股公司希望在保险机构管制之外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本。”

没想到他的话一语成真,由次级抵押担保的债券要比抵押担保的债券脆弱得多,很容易遭受灭顶之灾。当房屋所有人的抵押贷款违约时,他们的房子会以低于抵押物的价格出售,从而造成为债券提供担保的贷款池的亏损。受此影响,债务抵押债券最终会导致毁灭性的严重后果。

证券的拆分和重新包装对于风险的集中,一直是让巴菲特对保险公司轻易被评定为3A信用级别的错误做法感到气愤的地方。对此,他曾讥讽道:“在保险方面,你要是想做让全世界都关注的蠢事,就划船到大西洋去,你会看到一大群经纪人会朝你游过来,不时亮出他们隐藏着的鲨鱼尾巴。”

在阿克曼和MBIA的斗争中,同样的原则也得到了体现。他曾经表示,MBIA2亿美元价格收购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债务抵押债券,并不表示这家公司因此无须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索赔。当然,此举更不能说明这些证券的价值不会损失数十亿美元。

MBIA是美国五大金融机构之一,每一个对冲基金管理者都知道与它较量的难度。如果他们的判断是正确的,会为投资者创造数十亿美元的回报,但如果失败了,便如同倒闭后的安然公司一样无人问津。

近十年来,我曾为《华尔街日报》和CNBC报道过金融市场。所有这些经验都在提醒我这样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现在的金融市场已经今非昔比,和1987年垃圾债券满天飞的时候相比要复杂得多。整个市场的节奏和容量都发生了变化,华尔街之间的地下交易日渐增多,如果整个体系崩溃,谁也不知道交易对手是谁,不清楚交易会带来多大的风险。此外,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想要包抄散户、成为积极投资者、抑制波动和理清复杂所有权关系,实现这些目标的难度会变得越来越大。

上面就是我在诞生写作念头时出现过的想法。在这样一个不好也不坏的时代,要成为对冲基金管理者,需要的不只是正确的判断。成为优秀的对冲基金管理者意味着坚持,向投资大师学习意味着耐心和自信,哪怕经历挫折和失败也要一次次重头来过。

2012年,随着和国外市场之间的交流限制被取消,中国正在迅速发生变化,为国外对冲基金提供了进入机会。

21世纪,中国的对冲基金市场容量会得到显著扩大。目前,中国投资者面对的选择还不多。我很荣幸能通过这本书为他们提供一些有关对冲基金的信息,分享对冲基金大师的一些趣闻轶事。我希望这本书能为中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让更多的投资者了解对冲基金。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