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绿色金融是商业银行新的增长点

蓝春锋 转载自 金融时报 | 2013-05-02 08:13 | 收藏 | 投票

  唐斌 1982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计划统计系,MBA硕士学位,高级经济师,兴业银行董事、董事会秘书;在银行社会责任、公司治理、银行资本管理及工具创新、可持续发展、环境金融等领域有较深入研究,在国内较早系统性地组织了采纳赤道原则的研究和推广工作;曾获得“上交所公司治理类十佳董秘”、“新财富金牌董秘”等称号。

  向低碳经济转型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推动。作为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金融机构更是责无旁贷。然而,对于大部分金融机构而言,发展绿色金融还只停留在“社会责任”的层面,没能与业绩的增长相结合,导致绿色金融业务至今尚未形成规模。对此,记者对话兴业银行董事、董秘唐斌,就“如何开展绿色金融业务”进行探讨。唐斌认为,绿色金融前景广阔,既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对商业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

  推行绿色金融需全面变革

  记者: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唐斌: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经济形态,其特点是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当前我国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去年底今年初我国多地持续出现严重雾霾天气,再度敲响经济转型的警钟。我国以往以巨大资源环境为代价的“高碳”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向低碳经济转型已成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实质是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战略任务,需要国家强力推进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其中金融的支持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热电联产、天然气的推广和利用、绿色照明工程等低碳经济项目陆续开展,融资需求巨大,要求更多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金融机构的介入,需要整个金融体系的支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重要枢纽,通过专项融资规模、利率优惠、损失分担、碳金融等金融激励机制,更有效引导社会资金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低碳经济领域流动和集聚,通过总量控制、行业限贷和环保“一票否决”制等金融手段,更有效遏制资金流向高污染、高能耗和落后产能行业企业,引导各个经济体注重绿色环保和生态平衡,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

  记者: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如何?

  唐斌:目前,绿色金融的理念已经被广泛接受,发展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银行业的共识。在监管部门的积极推动下,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近年来以绿色信贷为抓手,积极从经营理念、管理体系、产品服务、报告制度等方面开展绿色金融创新,并取得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制约绿色金融发展的问题,如对经济转型目标的认识不清、配套政策环境有待协调和完善、对绿色金融的认识不够全面、落实不到位、专业能力有待提升等。

  记者: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完善,使绿色金融业务推行至更多的金融机构?

  唐斌:绿色金融不仅是理念的引入,也不仅限于某一项具体产品的创新,它既涉及到外部政策环境的逐步配套、协调和完善,也涉及到银行发展战略、经营理念、组织架构、制度建设以及业务流程的全面变革。

  一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出发,做好绿色金融的顶层设计,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绿色金融加快发展。一是进一步确立从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目标,旗帜鲜明地提出在环境承受能力之内安排发展速度,把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体系;二是完善绿色金融政策环境,对金融机构制定差别化的监管和激励政策,比如鼓励金融机构发行专项用于绿色金融的金融债,允许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贷款不纳入存贷比考核,给予符合条件的绿色金融融资更高的不良贷款容忍度和更宽松的呆坏账核销政策等;三是加强绿色金融政策、环保政策、财税政策之间的配套与衔接,如降低金融机构办理绿色金融业务的营业税率以及相关所得税税率,允许绿色金融贷款拨备税前列支,为商业银行投放的绿色金融项目贷款进行贴息等;四是加快出台绿色金融项目认证规则,对金融机构介入绿色金融项目提供指导,统一绿色融资的统计标准,鼓励金融机构对这类融资进行单列统计,分类考核;五是地方政府建立绿色发展基金或担保公司,与金融机构合作,共同为中小企业的节能减排项目提供融资支持。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提升对经济转型的认识和重视,从战略层面认识发展绿色金融的重大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公司治理理念,从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绿色金融市场占有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绿色金融资产管理、绿色金融品牌建设等方面多维度制定战略规划,明确绿色金融发展方向;将绿色金融相关功能板块、业务单元等都纳入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形成有效的分工配合机制;吸收借鉴赤道原则精髓,根据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行业准入政策等规定,结合本机构的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和业务发展特点,制定、完善绿色金融政策和制度;在产品创新、尽职调查、审查审批、授信后检查等各环节落实绿色金融要求,加强绿色金融业务各个流程和环节的管理,严格考核制度,推动绿色金融政策和制度的落实,增强执行力,建立绿色金融的长效机制。

  先进理念成就绿色金融事业

  记者:为何兴业银行要将业务方向定位于“绿色”?

  唐斌:实施“绿色金融”的战略选择和布局,是基于兴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公司治理理念的指导。近年来,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我们积极思考利益相关者与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提出了“积极探索以多种方式推动履行银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的公司治理新理念。

  正是秉承这样的治理理念,早在2005年,当我们获悉国际金融公司正在寻找合作伙伴在中国开展能效融资业务时,就主动与其展开接触与合作,创设能效融资损失分担机制,通过商业银行信贷杠杆,更有效地服务于能效企业和项目。节能减排产业多为中小企业,规模小、轻资产特征明显,由于缺乏有效的有形抵押品,普遍存在融资渠道窄、融资难的问题,能效融资项目针对这类小微企业普遍具有现金流好的特点,采用先进管理技术进行现金流测算,将项目的销售现金流收入作为还款来源,弱化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融资门槛,使缺乏抵押担保资源的中小企业客户获得节能技改资金支持。作为中国首个依靠市场机制支持节能减排的融资产品,能效融资项目一经推出便得到了国内外充分关注和高度认可,通过这种独特的、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我们成功进入中国新兴的节能融资市场,由此叩开了绿色金融的大门。

  采纳赤道原则是兴业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虽然赤道原则仅对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融资提出适用要求,但我们认为,赤道原则要求金融机构审慎考量环境和社会风险,这与商业银行所追求的“充分考虑多元利益主体诉求”的公司治理理念是一致的,通过采纳赤道原则,可以将其所体现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等诉求进行具体化。为此,经过多次研讨和充分论证,兴业银行于2008年10月正式宣布采纳赤道原则,成为全球第63家、中国首家赤道银行。作为我国首家“赤道银行”,我们按照赤道原则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利用赤道原则这一国际金融机构广泛采用的先进风险管理工具筛选优质项目,同时帮助客户有效识别、防范和管理项目可能涉及的环境和社会风险,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观,即将社会责任与银行自身业务相结合,落实到银行经营管理的具体环节,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认为,只有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

  在绿色治理理念和“寓义于利”社会责任实践观的指导下,兴业银行将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作为银行的核心理念与价值导向,把绿色金融上升为战略性重点业务,不断延伸绿色金融业务领域,形成了丰富的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成功将绿色金融打造为我行差异化经营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品牌。

  记者:兴业银行介入绿色金融领域大约有七八年的时间,成效如何?

  唐斌:经过七年多的探索和实践,兴业银行已经在绿色金融领域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绿色金融业务实现全覆盖。目前我们所有分行均已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绿色金融项目遍布全国25个省份,覆盖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三大领域,项目涵盖提高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碳减排、污水处理和水域治理、二氧化硫减排、固体废弃物循环利用等众多项目类型及涵盖能源、建筑、交通、工业等各个主流行业。二是绿色金融业务实现专业化运作。自2005年成立能效融资专业团队,至升格专营机构为总行一级部门,我们不断推进各项协同与配套机制建设,组建项目融资、碳金融、市场研究、技术服务、赤道原则评审五个专业团队,努力打造集产品创设、技术支持、资产管理、营销组织、交易服务、业务合作六项职能于一体的资产管理营运平台。同时,依托内部技术专才和外部专家团队,构建起总分行绿色金融产品经理团队与技术支持体系。三是绿色金融产品形成完整序列。目前已形成融资服务、排放权金融服务两大序列产品。在融资服务方面,针对不同客户需求和项目类型推出“8+1”种融资服务模式,即八种传统信贷模式和非信贷融资模式。在排放权金融服务方面,分别针对国际碳交易、国内碳交易试点、排污权交易试点等开发了专项产品和服务。四是绿色金融品牌行业领先,绿色金融差异化竞争优势初步形成。绿色金融实践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的好评,曾两度获得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全球可持续银行奖项,并荣获国家四部委授予的“十一五全国节能减排先进集体”称号。

  截至2012年末,兴业银行运用多种金融工具累计为上千家企业提供了绿色金融融资近2000亿元,绿色金融融资余额超过1100亿元,平均以每年200%以上的速度增长。目前,绿色金融贷款余额在我行对公信贷余额中的占比已近10%。据估算,绿色金融所支持项目可实现在我国境内每年节约标准煤2316万吨,年减排二氧化碳6683万吨,年综合利用固体废弃物1501万吨,年节水量25579万吨。这些减排量相当于关闭了153座100兆瓦的火电站或北京地区7万辆出租车停驶46年。

  发展“绿色”业务大有可为

  记者:您如何看待绿色金融的前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该如何把握推行绿色金融过程中的机遇?

  唐斌: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方向、大趋势。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大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量新兴产业茁壮成长,蕴含巨大的融资需求。据测算,要实现“十二五”规划提出的节能、环保发展目标,我国至少年均需要在节能减排和发展可再生能源方面投资数万亿元,这些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坚信,绿色金融前景广阔,既是大势所趋,也大有可为。

  对于银行而言,绿色金融既可以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实现新的业务增长,又是以商业化的形式来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佳结合,是商业银行形成自身经营特色和品牌,实行差异化竞争策略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契机。因此,作为金融资源配置重要主体的商业银行,应当顺应经济金融的发展趋势,适应绿色经济发展潮流,接受绿色金融的理念,抓住传统产业节能减排升级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兴起的机遇。一方面,对传统信贷采取有进有退和有扶有压的业务调整与优化,制定相应的绿色信贷政策;另一方面,努力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对有益于节能减排、环保发展的行业进行专项产品设计。同时,金融机构还应认清绿色金融产品所固有的风险较高、评估复杂等特点,加强对风险的预警、计量和管理。

  兴业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为了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业务,我行先后出台了绿色金融系列规章制度,为发展绿色金融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授信管理,落实“绿色信贷”政策,将环保情况作为审批贷款的必备条件之一;将绿色金融作为信贷投放重点,在信贷规模上给予绿色金融业务大力支持,配置双线费用,鼓励经营机构发展绿色金融业务;加强绿色金融团队建设与培训力度,提升经营机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持续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在绿色融资服务、排放权金融服务和个人低碳消费金融服务领域创设多样化金融产品,如在碳金融方面推出购碳代理、核证碳减排量履约保函、碳资产质押授信等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以赤道原则为指南,建立健全环境社会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银行风险防范能力,为绿色金融业务发展保驾护航。

  相信在绿色金融这片广阔的新蓝海中,会有更多的金融机构以绿色金融为发展战略,完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和制度,聚集专业人才、聚焦专属领域,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成为全方位的“绿色”机构,全面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记者  王璐)

个人简介
出生于赣南,求学于京西,就业于浙北,金融从业20多年,持续关注金融对经济\经济对金融的影响。本站为本人学习及原创作品刊发网站,转载文章仅供本人学习之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原创作品若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每日关注 更多
蓝春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