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向农民贷款咋能提无理要求

田庆林 原创 | 2013-06-29 21:48 | 收藏 | 投票
银行业向农民贷款咋能提无理要求
田庆林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6月29日在2013陆家嘴论坛上说,银监会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5月末,银行业总资产达到140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增速与去年同期相近。各项存、贷款分别为102万亿元和72万亿元,同比各增长16.2%和15.6%。资产质量总体稳定,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03%。
银行业资产质量稳定下还掩饰了什么?笔者通过现实的事情足以看到,银行业在资产质量稳定下至少掩饰了信贷上的衙门做法和嫌贫爱富的胡作非为。
最近笔者对农业产业化发展情况作了一个调查,在我国西部的甘肃,有82.4%的农业企业都因为“贷款难”,而无法扩大生产和技术改造。
  农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投资的项目贷款存在抵押担保难、监督难和债权维护难等问题,对专业合作社和农户投资的信贷支持也就受到限制。农村产业大部分投资比较效益差,资金回收慢,风险大,金融部门对农村投资普遍存在‘惜贷’行为。一位资深的企业人士分析,目前农村投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自我积累,滚动发展,只有极小部分投资资金可以依靠金融机构融资取得,大多数还是依靠自有资金或民间借贷来周转,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投资的扩大。
       经过分析和测算,笔者以为,要建立农村稳定有序的多元投资机制,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就必须从改善投资机制,扩展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着手破解贷款难的问题。要形成以国家投资为引导,民间和农民投资为主体,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农村投资新机制。在对待欠发达地区的农业贷款上,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资力度,从资金增量和存量两方面来调整财政、投资、信贷结构,提高农村资金投入的份额。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内容,对金融业助力“三农”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近年来,尽管“金融支农”的政策越来越多,力度越来越大,但很多实施细节尚面临着“成长的烦恼”。
据了解,农村信贷手续复杂、贷款金额偏小等问题,不仅不能满足农民扩大再生产的需求,而且还很大程度地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较快发展。
除了农业产业化企业贷款难外,农户贷款难问题尤为突出。今年4月初,正是甘肃省出现春旱的时间,也是春播的时间,笔者在甘肃省的天水市农村采访发现,农村信用社用于农业生产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清水县的郭川乡,农民反映购买种子、化肥、农药,购置大型农机具贷款时,信用社要求有县城的房产证和工资存折作抵押才能放款。一位郭川乡郭川村的农民苦笑着对记者说。
为了彻底破解贫困农户贷款难,甘肃省结合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民银行、全国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政策推动妇女创业就业工作的通知》(财金〔2009〕72号)文件精神,今年启动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贷款政策,甘肃省信用联社通过六项信贷措施支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把信贷支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作为一项政治任务,专门安排180亿元信贷规模专项用于“双联”活动信贷支持,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100亿元,小额妇女担保贷款60亿元,飞天“福农卡”贷款20亿元。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额度在目前1至3万元的基础上,提高到3至10万元,根据农户不同的生产条件、生产规模和实际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信贷支持。
然而“一站式”服务,“阳光办贷”的口号,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有声有色地没有全面推进,贫困户由于没有县城里的楼房产权证明和财政发工资的工资卡,只能望梅止渴!
我国银行业嫌贫爱富已经是潜规则。我私下跟一些银行业的朋友聊天,他们也非常希望贷款给房地产企业,也知道银行的症结在哪里。但是,从金融危机至今,银行采取的措施中,只是临时性的皮毛之类的举措,如放款给一些借贷公司、担保公司等,而触及根本性的措施还没有。不过,从关于此一话题的报道及评论来看,问题的要害是体制导致的“懒惰”问题。
这种实际操作中的阳奉阴违的金融政策,不仅甘肃有,在全国为数还不少,银行业能不能真诚支持农业产业和农民产业发展,不仅需要国家层面政策,银行业还要在业内换“汤头”,在业外换“药品”!
  
个人简介
关注农业,聚焦经济,关注民生,聚焦发展。 稿件交流: tianqinglin18@sohu.com; tianqinglin@126.com; tianqinglin518@163.com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