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郭施亮 原创 | 2013-08-27 08:1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近期,媒体频频传出有关央企的消息。例如,在近一段时间颁发的薪酬调查工作通知内容,强调首次将央企职工的“工资外收入情况”纳入调查范围。另外,近期有关人士对央企的评价更是引起了社会的热议。

  据统计,上半年央企实现利润总额达到6315.2亿元,同比增长18.2%。其中,净利润4703.5亿元,增长20.7%。上缴税费10395.4亿元,增长3.4%,占到全国税收收入的17.5%。

  面对上半年国内经济的低迷局面,央企的净利润却能够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的确让人感到疑惑。纵观近十年,国内通胀压力持续高企,而货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格局进一步加重了国内居民的生活负担。按照一般家庭真实的收入情况分析,前十年一般家庭的月平均薪酬就足以满足日常的生活开支,且能够留出一部分的剩余资金以作享受型的消费支出。然而,在社会整体成本持续上涨的环境下,如今一般家庭的平均月薪勉强满足基本生活的开支,家庭生活压力陡增。相反,以全国七大垄断行业为主的央企正式职工收入水平为例,其工资以及工资外的收入占全国职工年工资总额的55%。于是,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性导致了社会财产收入的严重分化。

  收入分配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性的项目,其改革的意义在于缩减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以达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可是,自2004年收入分配的方案起草至今,有效的改革内容始终没有得到展现。

  笔者郭施亮认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的持续推迟不仅体现出当前社会改革的压力巨大,而且还能表明长期累积的利益链条根深蒂固,基本无法动摇。其实,收入分配改革必须先从央企动手,国家可以通过税收调节、强制央企的收入上缴而实现社会财产的合理分配。据了解,当前央企收入的上缴额度不足利润总额的5%,而过去央企凭借着资金和政策优势而实现的利润却是非常丰厚的。如果硬要强调央企对社会民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那么它的推动力还得从社会中取得,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笔者认为,正因为央企高管以及相关利益团体的极力反对,而且国内的政策执行效率极其低下,因此收入分配改革最终不了了之,这也是当前国内的改革渐行渐远的一个真实写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前几年的万亿投资时代,央企更是庞大投资工程最大的受益者。特别在2010年至2011年,随着央企与地方的对接合作进入高峰期,央企的垄断排挤作用更是发挥到极致。根据数据统计,2009年至2011年间,央企对地方投资的总额分别是2.81万亿、5.12万亿以及11.38万亿。在行业整合改组的大背景下,央企与地方的完美对接终究壮大了自身的实力,也满足了地方的政绩需求。同时,央企凭借着独特的垄断优势,承接了绝大部分的地方投资项目,直接排挤掉大量的民营企业。于是,社会企业的发展状况就呈现出典型的“马太效应”。

  如今,新一轮的万亿投资正在启动,这又将会是怎样的结局呢?不少权威言论表示,本轮投资不同于过去的四万亿时代,或为经济转型而铺路。但是,笔者深表担忧,毕竟当前迎来审批权下放的考验,地方拥有着较大的主动权,或引发支持性的投资井喷。同时,从目前审批的具体项目可知,基本集中于城轨等基建项目,其后的回报率不得而知,或许部分地方仍然离不开项目“高投入低回报”的命运。最后,资金从何而来?笔者认为,引进民间资本颇为关键,但是面对一系列低回报预期的项目,如何提高项目吸引力将成为难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央企的垄断地位似乎越来越牢固。其实,国家对此曾经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不过由于涉及的利益太广,屡次的改革最终得不到实质性的效果。不可否认,央企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国家对它也是呵护有加。但是,过分的溺爱最终会导致效率的低下,甚至会带来各种负面性的影响。可见,央企的角色真的需要转换了。

个人简介
个人邮箱 guoshiliangbo@163.com 郭施亮,知名财经评论员,财经专栏作家,2013搜狐年度最佳行业自媒体人。每日经济新闻《每经智库》专家,前瞻网经济学人,国家级权威学术刊物《中国风险投资》特约评论员。同时,作者受邀广东…
每日关注 更多
郭施亮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