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观察:浅议商业银行净息差管理

蓝春锋 转载自 金融时报 | 2013-09-10 08:07 | 收藏 | 投票

  净利息收益率又称净息差,是利息净收入与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的比率。它是反映银行盈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标,也是市场对银行估值的重要依据。因此也是商业银行股东和经营管理者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当前,从客观上看,我国银行业仍以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息收入占比普遍在70%~80%以上。央行贷款利率放开,标志着利率市场化提速推进。而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最直接的冲击,就是负债和资产业务两方面竞争加剧,导致成本压力上升,未来银行息差收窄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银行盈利增长面临考验。

  净息差和净资产收益率、资本充足率一样,都属于法人层面的指标,几乎涉及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各层面,包括业务规模、资金运用能力、资产定价水平、筹资成本、风险管理、客户产品结构等。面对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盈利冲击,商业银行应以提升价值创造为核心,从加强息差管理入手,加快业务调整,努力降低经济资本占用,在存贷款总量规模合理扩张的前提下,更多地向资产负债结构优化要效益,向提高定价水平要效益,向大力发展理财、资产转让等中间业务要效益,在规模、质量和效益平衡中,探索更加集约、更可持续的资产负债业务发展模式,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调优负债结构,保持合理的存款付息率

  贷款利率放开,意味着存款利率放开的脚步更近。商业银行应提高存款定价灵活性。新的环境下,存款定价的基本原则必须体现财务成本约束要求,要将“以最小成本组织经营发展所需资金”作为主要管理目标。换句话讲,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存款定价,要服从于全行净息差管理和资本管理策略,充分发挥价格对于业务结构调整的引导功能,提升银行负债业务在市场、客户、产品上的竞争力,进而增强资产负债期限、利率组合上的协调性。

  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应从客户、市场和产品等战略出发,紧盯内部资金利率(FTP)和市场利率,制定更具灵活性和针对性的定价细分策略,理性确定存款定价水平,提高主动负债议价能力。在客户细分上,应强化客户是价值基石的理念,根据客户的存款日均贡献及低息存款占比等准确识别自身的核心客户群体,实施差异化优惠政策。存款利率放开的走近,将使商业银行对客户的争夺更加激烈,负债成本进一步加大。因此,商业银行应着手眼前,努力丰富金融产品,满足和创造客户需求;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业务办理效率,以此绑定和吸引客户,才能在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保有和壮大客户群体,降低负债成本。在市场细分上,要明晰竞争对手和竞争特色,对处于弱势的市场通过差异化存款定价策略予以政策扶持。在产品细分上,应加强与资产期限结构相匹配的存款产品销售。在负债结构上,要强化日均增效理念,淡化时点份额,改变“垒大户、冲时点”的偏好,加强低成本负债拓展,增强对协议存款及理财产品定价的计划性和管控力,特别是对协议存款和季末“一日游”存款等高成本资金要严加控制。

  调优信贷结构,提高贷款收益水平

  商业银行应按照“调优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流量”思路,合理匹配信贷规模,做好信贷结构调整。具体应坚持“三严控、三优先、三优化”原则,即严格控制资本占用、收益低的新增贷款,严格控制新不良贷款发生,严格控制无评级贷款发生;优先发展中小企业、个人非住房、贸易融资等低占用、高回报信贷资产业务,优先发展信用等级较高的贷款客户,优先发展综合回报水平较高的信贷业务;优化核心客户和高价值客户的贷款占比,优化客户担保方式、抵质押结构,优化信贷行业结构。同时,运用FTP价格水平调整资产负债期限安排,更多关注活期、短期存款营销及定价合理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实现更高的收益水平。

  贷款利率的放开,意味着商业银行在信贷营销中,应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和承受能力,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并牢牢抓住贷款定价精细化管理这一息差管理的“牛鼻子”,力求贷款利率该降则降,能升则升。一应掌握同业对优质客户的定价信息,从客户拓展、资产安全、价值创造等多个角度确定贷款是否应该投放,严格控制利率下浮贷款比例;对优质客户和大型项目,应采取银团贷款或俱乐部贷款的方式统一定价。二应坚持审贷必审价,审贷必审资本回报的原则,开展价值创造测算,确定定价谈判底线,防止出现“一浮到底”和“整数浮动”的粗放做法。要将贷款定价嵌入信贷政策,对不同行业、客户、产品实施差异化定价。贷款调查环节,要利用贷款利率定价模板把经济资本回报率和经济增加值测算到位;审查环节,要把综合收益水平能否覆盖经济资本成本审核到位;审议环节,要把经济资本占用情况审议到位;审批环节,要把经济增加值和经济资本回报水平统筹考虑到位。三应提高信贷综合服务水平,增强价值创造能力。要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以优质产品和服务提升信贷业务价值创造能力。四应增强风险管理能力,降低经济资本占用。

  利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加快推进必将对商业银行业务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商业银行一应深入挖掘潜力,积极扩大不依赖信贷规模扩张、不影响贷款收息率的各种非利息收入来源。二应实施“聪明管理”,通过为客户定制综合服务方案,实现传统常规投行业务收入向新兴中间业务收入的转换。三应加快产品创新,培育新的中间业务收入增长点,提高与资产业务关联不大的新兴产品收入占比,推动整体中间业务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大幅降低对让价收费的依赖程度。四应合理确定目标,积极有度营销,充分揭示产品风险及收益信息,尊重客户知情权和选择权,防止日后出现遗留问题而冲击贷款定价水平。(作者:孙羊生)

个人简介
出生于赣南,求学于京西,就业于浙北,金融从业20多年,持续关注金融对经济\经济对金融的影响。本站为本人学习及原创作品刊发网站,转载文章仅供本人学习之用途,版权归原作者,原创作品若转发引用请注明出处。
每日关注 更多
蓝春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