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闲置宅基地入市的暴富神话

魏延安 原创 | 2013-09-21 10:02 | 收藏 | 投票

  2亿亩农村闲置宅基地如果能够直接入市,将给农民带来至少20万亿以上的财富,而农民城镇化的成本估计才40万亿,多么美妙的神话!表面听起来激奋人心,实质却不大靠谱。

  上亿亩宅基地入市,谁会需要?有人说,我国每年建设用地需要600万亩,30年城市化将需要近2亿亩建设用地。如果农村闲置宅基地入市,将能有效弥补城市建设用地缺口。然而,土地是不动产,莫非新建的城市要分散到千乡万村。或者,真如段子里说的,北京城的大饼要摊到十三环,扩展到陕北的山沟?当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争先恐后地涌入城市的时候,却幻想着把农村闲置的宅基地高价卖给城里人,在城郊地带有可能,在全国层面绝对是一个天方夜谭。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村庄消失的步伐只会加速,你可以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叹,却无法阻止这样的历史规律,这是大家不愿意看到却必须面对的许多农村的一般命运。凡是在农村呆过的人都知道,那废弃的村庄场景多么让人感伤!为什么这么多村庄闲置后却无人利用?因为农村人在减少,只要农村人口刚性减少的规律不变,除了城郊5%的区域外,95%的一般农村宅基地是无人问津的。让城市人叶公好龙式的体验一下农家乐、乡村旅游,甚至到农村休闲度假一段时间,都是可以的,但谁能永居农村?如果单从这一个角度看,则农村闲置宅基地是没有那么大市场的,无市场需求也就注定无市场价值。

  亩均十万以上,谁来买单?如果说上面的批评属于“不明就里”、有点“一根筋”思维的话,那么现在就把所谓农村建设用地增值的秘密公开晒晒。熟悉农村的人都知道,一般的闲置宅基地如果在村庄内部转让,也就几千元,地面附着物会适当折算,但总体较少,否则不如想办法划新庄基地。然而,一些地方还是出现了农村宅基地卖出十几万乃至几十万的情况,怎么回事?很简单,城乡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政策使然。一般的做法是把农村闲置宅基地由城市高价回收,复垦成耕地,然后用省出来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去置换城市需要的建设用地指标。这种情况下,农村闲置宅基地卖出的价格根本与农村土地价值无关,而是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价值。如果没有这项政策,或者说国家放松对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的管制,就不会出现农村闲置宅基地炙手可热的局面,而赶农民上楼的情形也会少些。事实上也是这样的,上述情况一般只发生于大城市,土地指标相对宽松的中小城市并无这个冲动。而且,也只有大城市能出得起这个指标钱,也只能是大城市周边的少数农民受益,大部分农民并无受益可能。而那些中小城市用除地指标矛盾不突出外,更重要的是,也没有那个经济实力。

  农民自我建设,前景何在?有人提出,应该给农民自我工业化、自我城镇化的权力,减少目前城市化、工业化对农民的剥夺。持此论断者,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道义无可厚非,理论逻辑也似乎严密,但实际却站不住脚。经济发展早已过了“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市场经济初期阶段,如今还妄想着在农村办个小工厂在市场经济中崛起,基本上是痴人说梦。有学者以华西村为农村的发展榜样,鼓励农村向此方向发展,实不知天下只有一个华西村,其发展有明显的特殊性,一般农村无法复制其模式。同时,一个华西村的出现,也标志着周边范围的农村注定无法成为华西村。在这个工业产品已经全面进入过剩的历史阶段,企业竞争也日益呈现集中化趋势,资本少、管理经验不足、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不高的乡镇企业模式殷鉴不远,如何还要再走过去的老路?也有人说,只要让农民自己建设开发自己的土地,增值就可以留在农民手中。这更是普遍层面不具备实践意义的主观臆想,除了城郊的小产权房,对大多数农村来说,拿什么去建设,建设了又去卖给谁?

  农民卖地进城,几多可能?目前农民的宅基地规模一般在几分地到一两亩地,即使一亩地能卖上10万块钱,又对农民进城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2亿亩农村闲置宅基地、20万亿以上巨额财富的实现也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每年分摊到农民头上,又将是一个可怜的数字。北京主城区的房价已经义无反顾地奔向每平方米10万元的关口了,二线城市房价上万的比比皆是,就是县城的房价在三四千元的也屡见不鲜。农民出让宅基地的几万到十几万元,如果没有强大的政策配套,是根本无法支撑进城意愿的,只能是把农民从“有产阶级”变为“无产阶级”。更重要的是,这一切实施起来相当困难,农民的进城意愿是四面八方的,首都、省城、区域城市、县城,都是农民的可能目的地,这些城市都愿意为农民作出应有的补偿吗?一个县城内部尚且城乡分割严重,跨区域的城乡统筹,更谈何容易。其最终的结局只能是,农民就近并村为社,变分散居住为集中居住,甚至被迫上楼,好腾出来些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庞大的城市经营。

  城镇化有一个漫长过程,农地红利也有一个漫长的释放期,一夜暴富的各种制度设计,往往不切实际,也难以操作。农地制度的变革只能与城镇化、工业化的过程相适应,逐步改革到位。可以说,城镇化没有捷径,三农破解没有神话,只能用时间去逐渐化解面临的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一步一步地推进。也只能说,那些苦心于农村改革设计的人,应真正多些农民的立场,真正了解些农村的实际情况,真正地为农民办些好事,不要让所谓的惠农设计再次成为对农民的又一次强力剥夺。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日)

个人简介
农村工作者,出身农民,研究农业,关注农村,始终不忘读书,在三农问题、农村电商、新媒体应用方面有一定研究,是青年电商和新农人的朋友。
每日关注 更多
魏延安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