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地方债扎堆到期,都是“管太多”惹的祸

郎咸平 原创 | 2014-01-03 10:58 | 收藏 | 投票

  导读:我们的政府是背负重债进入2014年的。2013年12月30日,审计署公布了2013年全国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截止到2013年6月末,全国政府性债务为30.27万亿,其中全口径中央政府性债务为12.38万亿,全口径地方政府性债务为17.89万亿。抛开真实债务规模是否被低估这个难解的问题,仅目前接近18万亿的地方债就足够地方政府焦虑慌张。为什么?首先,地方政府债主要投向了具有公益性质的“面子工程”,而市政建设等项目都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收回成本的;第二,根据审计署的公告,2014年约有3.57万亿的地方债将集中到期,占地方债总额的20%,这里面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占比是66.78%。我们的地方政府拿什么还债?如此只顾短期政绩,不可持续的政府运作模式要如何改弦更张?关于中国地方债问题,郎咸平教授在其2013年8月推出的力作《郎咸平说:让人头疼的热点》(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中,用希腊债务危机和中国地方债进行对比,得出独特的中国地方债起因解析思路。以下为图书正文部分节选,以飨读者。

  其实不管是金融失灵,还是国企垄断资源不作为,归根结底还是政府的管理出了问题。希腊是因为政府管得太少了,对外无力涉足欧盟的金融扭曲设置,让国家陷入贸易赤字困境,对内则是无力管控各级政府和国企,以至于沦落到时刻担心国家破产的地步。至于我们,则是政府管得太多了,特别是地方政府不该管的也要横插一脚,结果搞得自己债台高筑。

  我们的政府是因为干预太多,不该管的也要管。我们的各级政府都非常热衷于资助国企,经常是财政出钱为国企提供各种明贴、暗补,甚至直接注资。按理说,我们进行了那么多年的国企改革,应该把它们变得更市场化,但结果正好相反,国企越来越依赖政府。不仅如此,我们的地方政府还非常喜欢插手私企的事。就拿尚德来说吧,2013年3月,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宣布破产,欠债71个亿,拖累工行、农行、中行等在内的9家债权银行。其实尚德自从2012年8月开始,在美国纽交所的股票就已经跌到了1美元左右,收到了退市警告。尚德股价从最高峰时的90美元跌到了0.6美元。经营状况这么糟糕,尚德还是拿到了国内银行的巨额信贷资金——2亿元——用来解困。怎么拿到的呢?是无锡市政府担心尚德破产会影响当地上万人就业,还有“尚德”这个地方知名企业的名片效应,最后决定为其出面斡旋。结果呢,借到钱的尚德并没有起死回生,而放贷的工行、农行、中行这些银行却有可能形成71个亿的不良贷款。

  其实,就在尚德已经走到破产这一步的时候,无锡市政府还在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干预。尚德的创始人施正荣原本打算只保留在纽交所上市的尚德电力这个子公司,其他的尚德资产全部按照破产清算的步骤处理,也就是把其他资产变卖掉来还债。但是无锡市政府进行了干预,并且派出无锡市国联发展有限公司来接手尚德,变破产清算为破产重组。

  既然尚德的资产没办法按市场逻辑变现还债,它欠银行的钱怎么还呢?2013年3月底,对尚德授信最多的中行发布了它的2012年年报,到2012年年末中行一共给了尚德30多个亿的授信额。中行很明确地表示说,它给尚德的贷款全部降为不良贷款,还提取了50%以上的拨备。意思很明显,就是中行已经做好了亏掉一半贷款的准备了。剩下的一半债务由谁来承担?据推测,这笔账很可能会落在无锡国联身上,而无锡国联是无锡市政府在1999年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所以说,最终是由无锡市买单。

  根据我们的调查,无锡市2012年全年的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了658亿元,但是无论我们怎么找,都找不到官方公布的财政支出情况。但我还是在媒体的报道里窥到了一丝端倪,2012年6月份的时候,无锡太湖城管理委员会和滨湖区华庄街道办事处联名在网上发出了《致全体机关人员的一封公开信》,里面说,因为这个地区的拆迁建设任务“艰巨而繁重”,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所以从6月份开始,“所有机关人员暂停发工资,只发放生活费”。这个消息后来被当地财政部门“辟谣”了,但是我有理由相信,无锡市的财政收支已经是入不敷出了。

  透过对希腊和中国地方债务的比较分析我们发现,正因为金融失灵、国企骄横还有政府干预,导致我们地方债务状况如此糟糕。那如何杜绝金融失灵,如何使国企担当起应有的责任,如何转变政府职能,值得再重新思考。只要解决好这几个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地方债务危机。

个人简介
1956年出生于台湾,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郎咸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