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是什么

王包建 原创 | 2014-01-08 18:23 | 收藏 | 投票

2013年中国发生了两次“钱荒”,6月份,银行间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达到史无前例的高点,分别一度冲上30%和28%。12月隔夜和7天回购利率也曾达到10%的水平。

长期以来,中国金融体系由银行主宰。传统上,银行占经济中融资的九成以上。近年来,一方面受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存贷款利率等监管指标要求,商业银行信贷供给增速出现明显放缓;另一方面,以房地产、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为代表的融资主体需求旺盛,这直接导致了中国式影子银行的崛起。

影子银行的过快增长一直以来被批评人士视为是金融系统的重大风险,因为它助长了中国债务水平的攀升并且导致信贷流动更不透明。

2008年金融危机的发生表明,影子银行风险具有复杂性、隐蔽性、脆弱性、突发性和传染性,容易诱发系统性风险。

美国影子银行曾引发危机 中国会重蹈覆辙?

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速惊人中国的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增速惊人

2007年下半年,美国爆发了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随后住宅抵押贷款市场上的金融巨擎房利美和房地美面临破产风险,2008年9月,全球银行巨擎——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几乎摧垮了全球金融系统,影子银行在短时间内被世人所熟知,并且与次贷危机深深的绑架在一起,成为风险的代名词。

次贷危机的起因有很多,但根源在于不受监管的金融创新。次贷危机爆发前数年,美国出现了大规模不负责任的抵押贷款。其中一部分贷款落入那些信用记录差,还不起债的“次级”借贷者手中。这些风险性极高的抵押贷款被转移至大银行的金融工程师手上。这些专业人士将大量抵押贷款打包成低风险有价证券出售。这些金融创新表面上分散了风险,但实际上却扩散了风险,因为只有抵押贷款之间风险不相关时,打包出售才行得通。

随着投资者强烈要求从风险更大的贷款项目中得到更高回报率,业务规模迅速扩张。最终风险积累爆发,骨牌式效应使得投行损失惨重,特别是雷曼兄弟的破产,导致了全球的金融危机。

英国央行副行长保罗·塔克近期曾表示,西方正在从过去的危机中恢复,西方世界必须非常谨慎,避免再次酿造一场危机。这正是过去十年的前五年发生的情况。在受到严格监管的传统银行业以外,高风险资产组合正在增多,为此监管机构必须“加大力度”监督对冲基金和影子银行。

与美国不同,中国影子银行才刚刚起步,而且中国银行业是由国有机构垄断,影子银行在一定程度上能满足地方政府、房地产企业、民营企业等融资主体的现实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金融管制下的资金供给不足。

此外,普通民众的收入结余除了存银行买股票外缺少投资渠道。在此情况下,利率较高的银行理财产品就成为沟通企业和居民的重要渠道。

金融市场的本质功能就是为实体经济提供融资,而融资不应只是针对资本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在一个健康可持续的资本市场中,中小民营企业的融资也应纳入金融市场范畴。

中国式影子银行的产生是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必然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社会融资与银行融资之间的巨大缺口,在服务实体经济、丰富居民投资渠道等方面也起了积极作用。在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影子银行提供了数以万亿计的资金支持。

王包建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一个极平凡的人希望改变平凡的生活不断努力,探索,追寻价值人生。偶然发现了价值中国,,,,,,
每日关注 更多
王包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