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融:走向没有银行的世界

林永青 原创 | 2014-11-18 14:16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推荐序:林永青

 

人们常说的“银行”,其实包括主营借贷的商业银行和主营投资的投资银行;而在英国青年创业家西蒙-迪克森心目中,他的“未来银行”就是“众融”(crowdfunding)!

 

那么,他心目中的“众融”又是什么?在最近的一次公开演讲中,迪克森认为“众融,就是放大善行、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金融”;而在他的新书《走向没有银行的世界》的第一章中,他就将标题准确地定为:《自由的经济学》。因为他认为要走向经济自由,是让众融发挥作用、让社会化金融真正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前提。

 

首先,我们不禁要发问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今天的我们为什么没有经济自由?

 

 

现行金融体系的债务陷阱悖论

 

在现行的金融体系中,任何财富的增加,都是与某些人的借贷相对应的。 这往往需要更多的金钱注入整个金融体系;而这种注入,在今天的金融体系中是没有节制的。

 

“如果希望经济体中有更多的钱,我们就需要更多的债务。如果我们希望经济体较少债务较少,我们拥有的钱就更少”。这是迪克森所说的债务陷阱悖论。因此,我们要么背负债务,要么进入经济的衰退——没有第三种选择。

 

但这个问题并未到此结束——这个问题有一个结果,意味着我们的金融系统是必然地、可预见地,一定会崩溃;而且,在上述的债务陷井悖论中,债务产生的速度往往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这又导致我们欠银行的债务远远超过了所有我们存在银行里的钱。

 

为什么会如此?迪克森认为当前(世界的)金融体系存在三个致命缺陷。

 

致命的缺陷之一——银行拥有你的钱。银行可以把你的钱借出去,不管你乐不乐意。你可能会认为这些存在自己银行账户里,钱就是你的,但实际情况是,当你把钱存入银行时,你的钱就成为了银行的合法财产。塞浦路斯人民在2013年领教了这一点,当时该国银行在救助计划的幌子下,宣布向储户征收存款税以摆脱困境。——在这里,代理人僭越了主人的所有权。

 

致命的缺陷之二——银行花你的钱。银行可以不顾你的想法用“你的”钱进行投资。但正如上面提到的,银行实际上成为了“你的”钱的合法拥有人;而且所谓“你的钱”,也只是出现在网上银行里屏幕上的数字。事实是,对于这笔钱会用来做什么,你毫无选择。银行可以用它来操作任何银行认为高收益的事情。

 

一些投机甚至是非常错误的,正如我们发现的20072008 期间的全球性的房地产泡沫。这些疯狂的例子并不是个案:当你将自己的养老金放到银行,这些钱可能被用来炒股,甚至因此发生亏损。你的公积金、养老金会缩水,钱却在银行手中。

 

问题的关键是,你不知道“你的钱”发生了什么。你有没有接到过银行打来的电话,告诉你因为他们发现了令人兴奋的“新赌注”,询求你的许可来使用你的钱?肯定没有。——而众融的出现,将使用金钱的权利,真正还给每一位公众。由每一位公众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或借款给某一个人、或某个企业。(后文详述)

 

致命的缺陷之三——银行创造你的钱。这一缺陷的危害超过前两项的总和。银行可以造币。当你登录到你的网上银行时,你会认为几乎所有的钱都是你的。但事实上所有的钱都是由银行创造的。它们有一个书面上的“造币许可证”,名为银行牌照,(有兴趣的读者可以了解一下相关货币创造及货币乘数的相关概念)。无节制的造币,从实质意义上讲,就是无节制地通过制造通货膨胀而剥夺所有人的财富。迪克森认为,从本质上讲银行,而不是政府,管理几乎所有在经济中金钱的流动。

 

因此,没有改革,未来的道路可能就是危机历史的重演!我们来看一段经济危机周期的“历史回放”——

 

当政府债务增长到失去控制,一个信用评级机构将会给一个主要的大国降低等级,正如它们 2011年在美国做的那样,当其他机构也这么做后,债务占 GDP 比重将会飙升到失控。资产价格会一直上升,而实际工资则保持不变或下降。 

 

这时,公司和政府无法负担更多债务,因为穷人明显还不起,而富人又不需要还。央行却将会进一步量化宽松政策以重新刺激经济。政府会倾其所有让商品价格重新膨胀起来,即使没有人能付得起。而这些数据却将会被报告成经济复苏的标志,而不是我们的财富缩水的标志。 

 

接着,在“复苏经济”期间,为了让银行能够贷出款,为了回应公众的愤怒,充满矛盾的规定将会被实施,比如巴塞尔协议III要求银行掌控住更多的钱,与此同时又试图让更多人负债。自由经济,促进通货紧缩;量化宽松政策,促进通货膨胀,银行刺激泡沫繁荣(资产价格通胀),当他们斗争成功,就意味着货币政策委员会和政府不关心通货膨胀,并继续通过央行印钞来产生债务。因为基本上没有人能够承担此种规模的债务,央行就通过增发货币的方式来介入“还债”了。

 

货币政策管理的下一个联动结果就是失业更严重,社会也更不稳定。因为量化的宽松政策带来的错误冷静,投资者开始趁虚而入大举购买债务资产,因为他们觉得利率这么低,价格相当实惠,但增长的失业率会造成大批违约,情况就不幸地回到 2008 年美国国际集团(AIG)和雷曼兄弟倒闭的时候了。 

 

最后,政府无力摆脱困局,因为不讲信用,越来越少的人愿意给他们借钱(指购买国债),政府变得无力偿债。有的政府(如美国政府)甚至宣告破产!……

 

上述的危机循环有解吗?有!——迪克森在书中提出了金融操作的三个戒律和四个债务的原则。 

 

【三个戒律】: 

 

1.你们要在放贷之前获得储户的许可; 

 

2.你们要向储户公开银行是如何使用钱款的; 

 

3.你们要向民主力量开放制造钱币的许可。 

 

【四个债务原则】: 

 

原则一:债务有好有坏; 

 

原则二:货币创造过程永远不能与贷款盈利过程相混合;

 

原则三:债务拥有三重底线(TBL);

 

原则四:借贷者和放贷者必须缔结关系。

 

具体的理由就不展开讨论了,大家可以在书中找到更详尽的描述和说明。

 

众融是一件大事!

 

前面所说的“解决方案”建议,是从现有的金融体系的“体制内”来进行思考的。那么,体制之外呢?整个世界从2012年开始启动的潮流就是,诉诸社会化的金融方案(众融)、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民主化。

 

首先,为了进行金融系统的全面改革之前,我们需要更多的以全体公众为支撑的、而非仅仅服务于机构投资人的金融工具及社会化工具。迪克森把这些发明称为七大颠覆性技术——万维网、数字货币、社交网络、 众融、P2P 贷款、小额贷款和智能手机。其中,对于改革最重要的是:包括股权众融和P2P贷款在内的“众融”模式——

 

众融(crowdfunding),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就是创业企业通过互联网所进行的大众融资。其三大特征分别是:大众投资;源于众包;单笔小额。创业企业所希望的众融,可以是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甚至是产品实物回馈、捐赠扶持等多种形式。这样一件貌似无关紧要的针对小额资金的“小事情”,正在全世界范围,开启一个新的时代。

 

20082009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1年,在白宫启动了“创业美国”(Startups USA)的计划,以十多个美国的主要城市为中心,同时覆盖近百个大中城市的创业人群,以希望以更多的创业,带动更多的就业,从而推动经济的复苏。

 

众融是一件大事,非常大!美国的数据是到2020年,众融将为美国新增2百万个工作机会;每年的众融规模将达到5千亿美元,每年新增经济总量GDP3.2万亿美元。

 

美国《企业家》:2014年末,众融将新增27万个工作岗位;同时为全球经济新增650亿美元的经济总量。2014年的 众融产业的增长将达到92%,过去5年已经增长1000%

 

世界银行于2013年成立了一个专门机构InfoDev,专项研究众融对于世界经济的重大意义。2013年,该机构就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世界银行2013发展中国家众融报告》,该报告甚至认为众融的机制,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意义更大:“众融的出现,为发展中国家追上、甚至超越发达国家提供了机会。”

 

据世界银行估计:发展中国家有超过3.44亿家庭有能力投资众融。这些家庭每年至少有1万美元的收入,至少有3个月的股权投资和三个月储蓄。预计到2025年,能用于众融投资的资金总额为960亿美元,其中有500亿美元源于中国。

 

众融源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众包(crowdsourcing)——指所有个人利用众人添砖加瓦实现某种特定目标的一种手段。历史上往往以“微融资”(microfunding)的方式出现。众融虽然在过去并不鲜见,但是与今天相比,还是有较大差别的。当代众融是由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博士(Dr. Muhammad Yunus)奠定的,他于1983年开办的格莱珉银行(Grameen Bank)通常被认为是现代小额贷款和P2P贷款的先驱。

 

众融带来的巨变!

 

西蒙-迪克森的这本专著等于宣告了传统金融业的终结。迪克森还创建了一个也叫“未来银行”的同名众融网站(BankToTheFuture.Com)。

 

迪克森的超强自信,一方面来自他背后的投资人,大名鼎鼎的英国首富、维珍(VIRGIN)集团老板理查德-布兰森。——布兰森成功地跨界在一个又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处女地中成为大赢家,成就了商业世界中极少数几家规模巨大的多元化经营的成功范例,而且从飞机到卫生纸都使用同一个品牌!布兰森也被媒体称为“英国最聪明的人”。集团旗下包括:航空、铁路、电讯、可乐、能源、唱片、零售、金融服务。——布兰森的投资,让众融企业这个充满创新风险的领域得到了最成功“传统”商业大佬的背书!

 

迪克森的自信,另一方面来自于他在传统投资银行业深耕多年的经验,以及对于银行业商业本质的深入体悟——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投资银行,都是“传统”的金融中介机构,区别只是在于前者是匹配贷款,后者是匹配投资。所以,从本质来看,银行业所做的专业性工作在于信息服务:存贷款客户的信息、风险控制的信息、产业规模和产业发展的信息等等——美国华尔街干脆将金融业称为信息服务业——,即然互联网在信息对称的问题上效率更多,为什么不利用互联网来提供金融服务?

 

在价值中国网的专访中,迪克森表示:“我认为我们要让银行业经历三大变化,首先要从传统银行、大银行做起。我讨论了需要实施改革的三件大事和三大变化。”——

 

“第一,谁是金融资产的真正所有者?当你把钱存入银行,银行便会成为这笔钱的合法所有者。当银行合法拥有这笔钱时,银行会按自己的意愿以贷款的方式花这笔钱,支配这笔钱。这一件事情需要改革。例如英国的银行将40%投入到资产投机中,这可以拉动资产价格,这是非生产性的,而是通货膨胀性的增长,不会为社会创造大量工作岗位。另外40%的钱投入到其它金融投机中去,这会增加不发达世界的贫困程度。只有13%的钱到中小企业中,而这才是生产性增长。问题在于银行把钱投向了错误的地方。

 

改革势在必行,否则到时银行体系会崩溃。银行体系只有在国家经济持续发展时才会持久存在。所以政府需要对此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之后,企业便会有所作为,比如发明数字货币,数字硬币,这些使银行业持续发展,在未来也会有越来越多更有意思的创举。

 

另一项我提到的改革,则是把大银行分解成许多熟悉本地情况的本地银行。典型的例子是德国将大银行分成7家当地银行,这样更多的钱得以分配到经济里的生产领域而不是投机领域。

 

第三项改革是鼓励以思想观念为基础的金融。思想观念就是像众融一样,众融本质上就一群人在一起有一个‘共享的’思想观念,通过互联网认识彼此,相互资助。很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中间的金融机构介入其中,你得到你的那笔资助是可以反映真实的社会价值的。如前所说,金融应当通过鼓励和支持‘良善’的观念,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

 

为度过经济危机,银行体系自上而下的“三种改革”带了这样的“三大变化”:一是自下而上的创新。指的是企业发明了数字货币,像比特币,这都表明了银行业要做的事和今天能做的事,二是把大型银行分解成更多的本地化银行。第三是以众融,P2P借款和其他创新方式做到金融的‘去机构化’和‘去中介化’;换言之,就是‘金融的民主化’。”

 

众融这种社会化的金融模式,与互联网的结合之后,成为了迄今人类最高效的社会运行机制与最先进的社会结构的结合。第一个众融网站由音乐发烧友所创造,或许是必然中的偶然,它很好地诠释了创新需要激情,需要兴趣。然而,一旦众融在互联网上生根发芽,它很快会成长为互联网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这又是偶然中的必然。

 

这源于人类需求的多元性,源于互联网的平等、去中心化、和无所不在的接入性。当众融为每个人实现个人需求(爱好、慈善、创业、融资)创造了可能性,而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和可接入性为人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又提供了便利性,这两股力量相遇,造就了一个快速生长的生态系统,由简趋繁,涵盖了人们所能想到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结语:共享经济的到来

 

“两个时代的碰撞:那些总是采取支付获取一切的——时代(约19651975出生)和那些总是免费获取一切的——时代(约19762000出生)。X时代,为一切支付最高额度是一种身份象征;Y时代,吹嘘自己如何打败系统,得到免费的东西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两个时代不能理解对方。X时代在消费经济中成长,通过付款进行估价。Y时代认为那些付款的群体应该攫取一些免费的东西”。——西蒙-迪克森

 

“免费时代”的到来,也成为了一个金融体系改革、和社会化的众融业务大发展的驱动力——

 

2012年前后开始,投入众融领域的企业数以万计。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往往需要更多的同行,作为协作者、而非竞争者,参与到市场教育、用户教育、监管规范当中去,共同推动市场的迅速成熟和健康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同行不仅仅是对手”。

 

不同的企业,对于“未来的银行”到底是什么?可能有着自己不同的愿景预期、和解决方案。例如——

 

20149月,笔者组织了腾讯智库的专家们,特意到美国走访了十多家最具代表性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和技术创新企业。其中就包括美国最大的P2P贷款网站Lending Club及美国第一家手机银行Moven Bank。其中,Moven Bank的创始人也是畅销书《银行3.0》的作者。

 

Bank3.0(《银行3.0)的作者Brett King,在2013年获评美国《银行家》杂志“十大金融创新人物”。他在该书中写道:“传统的银行业,最常见的盈利模式来自于,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对消费者的惩罚性措施,比如所谓的‘贷款逾期滞纳金’”,他希望使用互联网和大数据,让消费者更加“聪明”,可以有正向双赢的盈利模式,而非银行对消费者的“惩罚”。

 

Brett King强调:“未来的银行就是在你的手机里;而且,由于你的贷款来自于个人而非某个金融机构,未来银行的利率定价权,也就不在商业银行手中,而在于每个人的手机中。”

 

“同行不仅仅是对手”,有着更重大的意义!“协作多于竞争”,这是对最近300年来,整个资本主义经济范式的一次颠覆——

 

杰里米-里夫金,美国知名“新经济学家”、社会理论家,美国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他为欧盟和世界多国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尔顿商学院担任资深讲师。20122014年,里夫金的两部著作《第三次工业革命》、及《零成本边际社会》中,所提出的“后碳时代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及“协作经济”模式,获得了中国总理李克强,及欧盟、联合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肯定。

 

笔者在为本书撰写推荐序之时,刚刚与里夫金博士有过一次对话。里夫金认为:我们正在开始见证一个资本主义的核心悖论,这个悖论曾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到巅峰,但现在却威胁着它的未来。这个悖论就是:竞争市场固有的活力,让商业成本大幅下降,以至于许多商品和服务几乎变成免费的,而且非常丰富,不再受制于市场的供求关系的力量。尽管经济学家永远喜欢降低边际成本,但他们从未预见到,一场技术革命可能会让这些成本接近到零的水平。

 

这种“协同经济”或者“共享经济”的范式是全新的,仿佛在十九世纪我们看待共产主义一样。这种经济范式和过去的“交换经济”截然不同,它是在分享的基础之上,特别是互联网平台的全球普及,更加速了分享的技术及现实的可能性。这种共享式的经济范式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和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交换经济形式,并行不悖地共同走下去,不是你取代我或我替换你。也许到2050年,人们将看到这两种经济形式都在发展,但是共享、分享式的“协同经济”会越来越繁荣,而“交换经济”很可能慢慢就会走向没落。

 

笔者认为,“交换”的背后,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算计和斤斤计较;另一个潜台词是:稀缺和匮乏。而共享经济却是建立在“广泛分工进而充分协作”、以及“充裕经济”的经济学基石之上的。——人类在解决了温饱问题之后,对于物质的获取,并不面临匮乏、反而是过度贪婪的。人类其实可以不需要今天所谓的“消费品”、或“消费经济”;另一方面,“充裕经济”的到来,是因为人类整体知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所产生的“知识红利”。例如,所谓的“低碳经济”或“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其实质就是“更多的知识、更少的能源”,就是“知识换能源”的过程。

 

源于众包的众融,其出生的基因就带着协作和共享,这是继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之后的最大的一个全球性事件,众融的出现,将根本性地颠覆传统的金融体系,进而永远地改变我们的经济体系和社会体系。

 

人性中有竞争和自私的成分,但幸运的是,人性中也有协作和利他的成分。人性永恒不变,而文化却可以常新,重要的不是批判人性,重要的是我们的强调了人性中的哪些成分。

 

个人简介
价值中国网发起人、未来主义哲学家。兼职:北京师范大学MBA客座教授、英中商会(BCCC)企业家论坛执行委员、美国金融学会(AFA)会员。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纽约大学商学院、巴黎商学院全球联合EMBA,中国最早的全球EMBA获得者;另获…
每日关注 更多
林永青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