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涨价背后暗藏三大玄机?

张平 原创 | 2014-11-28 16:06 | 收藏 | 投票

 根据北京发改委1128日的消息,自20141228日起,北京地铁票价由目前2元乘坐全程,改为起步价3元(6公里以内),然后实行累计相加的制度。

具体而言,即6公里(含)内3元;6公里至12公里(含)4元;12公里至22公里(含)5元;22公里至32公里(含)6元;32公里以上部分,每增加1元可乘坐20公里。

北京地铁价格大涨,让北漂者叫苦不迭,特别是每日往返于郊区和城中心的民众看来,每月将增加数百元的交通成本已在所难免。而专家们则惊呼,北京地铁涨价到3元比较合理,贸然搞累进制,客流可能会大降,大批年轻人可能会离开北京。

另据,北京发改委的数据显示,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收入2013年达到32.23亿元,比2007年的11.75亿元,增长了1.7倍。2013年北京地铁运营支出为66.84亿元。收入支出相抵,亏损33亿元。但笔者认为,目前北京地铁每年需要补贴40亿元左右,而2013年客流量达到32亿人次,如果北京地铁票价每人次涨1元,就不需要政府补贴太多。

其实纵观全球,地铁作为公共服务设施,出现亏损在所难免,一般需要政府部门投入大量的财政补贴,所以主要由政府部门来经营管理。但中国也有部分城市地铁出现了赢利局面,目前上海有2条,南京有2条线路,都是盈利的。若再考虑地铁投资折旧和运营的成本,广州也有盈利的。那么北京的地铁采取累进制涨价背后有何深意呢?

首先,说北京地铁每年出现数十亿的巨损,只是统计口径不同而已。一方面,北京地铁开发背后沿线的地价大涨,却没有包括在北京发改委的统计数据之内。目前北京土地开发约1/3与地铁有关。今年预计北京土地收入为约2000亿元左右。但是这个并不是北京政府能拿走的,其中有一部分用于开发费用,最后政府拿到手的可能有800亿元左右。

另一方面,北京地铁方面的综合土地开发,以及内部经营包括广告,以及房产等收益,都没有明细统计,更没有向社会公示。更何况,一般地铁土建可以用80年甚至上百年,地上的地铁以及信号等也可以用30年左右,折旧之后就会被滩簿,这是南京地铁早已盈利的原因。笔者认为,北京的客流比南京大得多,加上土地收益、综合开发收益,应该都算进去比较稳妥。

再者,北京地铁存在着巨大的盈利空间,却还表示出现亏损,这意味着其精细化管理有待提高。上海、南京的几个线路都盈利了,且客流与北京相差太多。这说明了北京地铁在管理方面需要降本增效。其实很多成本都可以去掉,北京完全可以做得更好,比如安检成本是不是可以适当降低一些。

最后,北京地铁这次涨价并非仅是亏损问题,潜台词就是鼓励民众乘坐地面交通,减少地铁客流。北京多年前将2元票价涨到3元后,客流立马下降了30%,此后又改到2元,则吸引了大量的地面客流。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因为地下客流太大,使得屏蔽门关不上,原来2分钟要开车的,现在3分钟都开不了。

资料显示,2013年北京地铁实际获得的政府补贴是28.79亿元,这比201119.05亿元、2012年的22.48亿元有所增加。但与地面交通的补贴相比却微不足道。2013年北京地面公交收入为25.93亿元,比2007年下降了5亿元左右,但是支出达到176.16亿元,收支相抵亏损150亿左右。6年内,北京地面公交亏损从50亿左右,暴增了100亿。

显然,北京发改委希望一方面在地面交通方面的财政投入力度逐步加大,来引导市民乘坐地面交通出行。相信不久之后,地面交通软硬件方面将会有所改观,北京市民出行将更为便捷。另一方面借亏损为名,通过价格的杠杆,舒缓庞大人流对北京地铁系统构成的空前压力,恐怕这才是北京发改委此次调价的真实用意。

北京地铁采取累计制的涨价,让很多生活在郊区,工作在市中心的人们惊呼生活成本又增加了不少,可能还有一些人会觉得北京生活成本太高,而重新选择二三线城市。不过我们从北京地铁涨价的争议声中发现,所谓北京地铁亏损各种统计口径存在较大偏差,北京地铁在管理能力方面需要降本增效。当然,这次北京地铁的涨价,也是北京发改委希望通过价格的杠杆,引导市民通过地面交通出行,减轻地铁方面的压力的良苦用心。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