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出一个经济学上的“等待性劳动”的概念
数学
本帖子将在人类经济学历史上首次提出一个重要的概念,叫等待性劳动,有了这个概念,将加强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理论。
其实我在强国论坛已经提出过筛选性劳动的概念,就已经是经济学上的重大突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而这次提出等待性劳动,也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因此我认为我是当今世界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否则的话,你们那些烂经济学家头顶着各种学术帽子,何曾有过自己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的概念?是没有的,都在那里拍外国人的马屁。
什么是等待性劳动,下面我给出一个例子。
说的是中国古代的周朝,那个时候的通信手段是烽火台。烽火台,又称烽燧,俗称烽堠、烟墩,古时用于点燃烟火传递重要消息的高台,系古代重要军事防御设施,是为防止敌人入侵而建的,遇有敌情发生,则白天施烟,夜间点火,台台相连,利用火光和烟雾传递消息。最古老但行之有效的消息传递方式。
西周为了防备犬戎的侵扰,在镐京附近的骊山(在今陕西临潼东南)一带修筑了20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一旦犬戎进袭,首先发现的哨兵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诸侯见了烽火,知道京城告急,天子有难,必须起兵勤王,赶来救驾。
当然,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周幽王为了让美女褒姒一笑,就反复点燃烽火台,这样四周的诸侯就以为有外敌入侵,就火速带兵赶来救援。
我在这里只是研究,那个看守烽火台的人,他必须日夜值班,一旦看到上一级烽火台点燃,他也就立即点火。因此看来还必须两班倒或者三班倒。因此每一个烽火台应当有几个人在日夜守候,可能至少要三个人,要防止有人病了。
这个看守烽火台的人,他从事的劳动,就是等待性劳动,他等待一个信号,然后就再发出一个信号。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很有可能一直等不到信号,因为确实有可能外敌从来就没有入侵过,他劳动了吗?生产了什么样的产品呢?他当然是劳动了,而且必须有报酬,如果是资本家雇用的他,也会对他进行剥削,就是说,克扣他的工资。那么,如果一个看守烽火台的人,一辈子直到退休或者病死老死,都没有机会点燃过一次烽火台,他创造的价值是不是零呢?并非如此,他创造的产品,叫安全。
在战争中,通常军队都是要有预备队的,我军在每次战役中都有预备队。如果把战争比做劳动,预备队的人是不劳动的吗?不是,预备队的人从事的是等待性的劳动。一场战役预备队多半没有什么动作只是等待,特别是在战役进展顺利的时候。那么既然预备队看似从头到尾都并没有什么动作,以后军队不要预备队行不行?是不行的,必须要有。预备队的人也是在创造产品,这个产品也是安全。因此任何战役胜利了,预备队的人可以自豪地说自己也是参加了战役的。
而现代经济是越来越多地有服务性劳动的性质。这种性质的特点就是有很长时间的等待,等待什么?等待订单,首先在各大媒体上发广告,则有客户上门来订购产品,这个时候,有了订单,就开始生产产品。
因此,老板是应当给正在等待的员工发工资的,因为员工们也在从事等待性劳动,他们的产品,也是安全,是保证了有订单来能够及时服务的这种安全。
但是现在老板可能有一种缺德办法,就是将等待的员工给解聘了,等到来订单了才招聘他们。那被解聘的员工,其实也在从事等待性劳动,只不过一分钱报酬也没有。当然,有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注意到了从事等待性劳动的失业人员没有报酬不象话,因为他们也是从事的整个市场经济的战役预备队的工作,所以也给他们一些失业救济金,当然也是不够的,这些从事等待性劳动的人,也是受到了剥削的。
因此我提出的这个等待性劳动的伟大概念就解决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一个人长期失业,他岂不是没有劳动?资本家们岂不是没有剥削他们?其实也是剥削了的。这些从事等待性工作的人们也是劳动了的,他们的劳动是等待性劳动,他们的劳动产品是整个市场经济的运行安全,不仅如此,失业工人还有其它的作用,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成了资本家的压迫工具,象皮鞭一样的东西。比如李四失业,张三工作,资本家就可以威胁张三说,你不好好干,李四就是你的榜样。
我相信我的这个概念提出以后,不会有反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家们喜欢,他们不会很高兴我国又有了经济学的突破,而是气得语无伦次破口大骂,最后昏死过去。但是这个概念确实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啊,它也很有道理啊。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在社会上举出许多从事等待性劳动的职业的例子的。
我的这个概念是今天,也就是2014年的12月12日想到的。当今人类的互联网就有这个好处,能够把一个人当天的新发明给立即登出来。而以前就不行,一定要你认真地写一篇论文,然后到处投稿,等到其它的人看到学术刊物上的稿件的时候,很可能已经是一年以后。所以现在全人类的这种科技期刊的管理办法是老旧而腐朽的,偏偏我国的教育部在努力维护这种腐朽的制度。
其实论文是什么?不过就是一些信息的集合而已,不过就是想和同行们进行学术性的交流,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应当用最先进的,速度最快的交流办法,根本不用以前那种大量混帐专家们审稿的办法,而是先在互联网上登出来,因为互联网是没有篇幅限制的,应当不存在退稿一说,最后什么文章重要,可以通过文摘的形式摘录和转载。故意维护腐朽老旧的那种期刊制度,其实是在努力地阻碍中国的科技进步,这样的人根本不爱国。
事实上国外的这种制度就已经是腐朽的,就已经远没有适应互联网这种新型的学术交流手段了,我国还硬要拿过来如获至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