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给银行提出多重挑战

余丰慧 原创 | 2014-12-17 19:10 | 收藏 | 投票

银监会副主席阎庆民1214日在出席2014第一财经金融峰会时指出,经济新常态下,金融业发展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条件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金融业要逐步回归“适度增长”(1215日《上海证券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详细阐述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和内涵。以笔者看,新常态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完善和升华,是今后相当长时期所有经济活动特别是决策应该首先思考的逻辑和依据。脱离新常态的决策必将会导致决策冒进或保守,贻误经济发展机遇,甚至导致决策失误。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给各个经济主体提出了新考验和新挑战。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是在政府主导的大投资、货币信贷大投放,要素驱动,资源能源粗放式挖掘,环境成本巨大,超高经济增速情况下运行的。各经济主体已经习惯于长期在超高速下投资、生产和消费。进入新常态后,不但出现不适应,而且带来不小冲击。其中,对长期习惯于旧常态的银行业冲击就很大。

 

首当其冲的是贷款风险增大,不良贷款开始急剧暴露。大投资、货币大放水时期催生的一个经济现象是,整个经济体特别是企业高负债经营。一旦经济增速下降回归常态,风险立马就暴露了。而这些负债中银行贷款占绝大比例。归根结底是银行贷款风险开始大幅度增加。目前,产能过剩行业,房地产行业,煤炭等资源能源行业,水泥等建材以及有色化工行业,全行业不景气已经出现,直接威胁的是银行贷款安全。经济进入新常态,不良贷款爆发对银行提出了巨大挑战。

 

利率市场化改革加速推进对银行业带来直接冲击。利率改革一个方向是缩小存贷款利差,这直接动了银行奶酪。利率完全市场化后,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经验,刚开始利率走高是大概率事件。这必将增大银行资金来源成本,而在运用上实体经济承受能力有限,空间并不大。对银行效益将造成大的挤压。  

 

金融脱媒化对银行经营带来较大压力。由于长期存在的融资难问题,倒逼直接融资市场迅速发展,倒逼民间金融迅速壮大。已经对银行的资产业务形成强分流效应。银行贷款等资产业务正在萎缩。目前,中国银行业利润来源主要依靠存贷利差,然而存款减少、成本又增高,贷款受到金融脱媒化影响又在萎缩。银行业危机正在扑面而来。

 

互联网金融正在击中传统银行的软肋。互联网金融依托互联网新经济平台,其高效、透明、公开的特性,其对金融交易对象信用状况通过大数据挖掘分析的及时准确把握,其平台上的海量客户和大数据基础,都是传统银行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整个经济活动都在呈现几何速度往互联网线上转移,而服务于经济的金融特别是银行却仍在线下原地踏步。被互联网新金融冲击甚至抛弃是不奇怪的。

 

新常态下对传统银行带来的上述四大冲击,银行业必须树立新常态思维积极行动起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时期中国货币增速高达40%,那时流动性泛滥,银行坐门等客都不缺存款来源。而现在货币增速降到12%,银行坐门等客只能等死被淘汰出局。必须在金融创新上下功夫,利用新金融工具吸引客户。比如,传统银行在互联网金融上一定要有实实在在突破,要拿出硬措施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一个关键是要迅速将业务重点向互联网线上转移。传统银行金融服务新趋势是要瞄准以30%以上增速的互联网新经济客户。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银行一定要捷足先登发展移动互联网金融业务。经济往哪里走,向哪里转移,金融一定要如影随形,分秒不离。目前,经济正在往互联网线上转移,正在向移动互联网迈进,金融就要紧紧跟随,否则,必定失去市场和客户,最终被客户抛弃。

 

在新常态下,对于利润增速,银行要有平常心。过去经济增速在10%以上,银行利润增速在30%以上。而现在经济增速下降到了7%左右,银行利润降为10%左右。这是新常态的要求,银行应该正确理解和看待。按理说,银行利润不应该高于经济增速。如果银行从实体经济中拿到高于平均水平的利润,那么实体企业利润必然低于平均利润。最终导致实体经济萎靡不振,不但使得银行利润没有持续性,而且可能导致银行坏账发生。

 

总之,面对新常态,银行业对内必须狠抓金融创新,狠抓经营结构转变,特别是狠抓互联网金融新业务。对外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手段,以客户为中心的最好做法就是客户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客户在哪里金融服务就跟在哪里。

 

 

 

个人简介
一个在金融战线奋斗20余年的资深金融工作者。在从事商业银行管理的同时,酷爱进行金融研究,各经济、金融报刊文章也一直不断。在做好这些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曾经尝试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新闻时评写作,这一尝试可不得了了,竟然苦…
每日关注 更多
余丰慧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