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之新思考

迟竹强 原创 | 2014-12-27 00:08 | 收藏 | 投票

  1.由于单个农民个体经营,无法把握市场动态,且农民们自身素质较低,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他们显得无能为力。要使他们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必须把他们联合起来建立“开发公社”。在自愿、公平、自由等原则下,把他们所拥有的土地等生产资料折算成股,建立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的“开发公社”。要保证农民们入股、退股自由,以便能及时、敏捷地反映公社的经营、体制问题。并要实行民主管理。各级政府必须无条件地向公社提供市场信息,中央和省县级政府定期发布农产品市场信息报告,以便公社根据市场而调整产业结构,更好地开发特色、优势产业。

  2.农民们收入少,且受传统观念影响,非常节俭。对肉、蛋、禽、乳的消费很少,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特别是孩子们普遍营养不良,身材相对城镇孩子矮小。为了扩大内需,也为了农民们的体质。国家应该采取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让农民们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国家可以以食品券为支付手段高价收购粮食。例如:假定一个应该每月吃10斤肉,每天喝一斤奶,肉按每斤5元计算,奶按每斤1.5元计算,则一个人每月的肉奶消费额为95元,一年的消费额为1140元。国家向农民按每斤1元高价收购粮食。再假定一个三口之家向国家卖4000斤粮食,则国家就应付给这家面值为3420元的有效期一年的食品券和560元的现金。政府授权有关屠宰场、奶牛场每天送货到家。商人们凭食品券到政府或农行兑换成等面值货币。这样既提高了农民收入,也扩大了内需,并改善了农民们的生活水平,也将大大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何乐而不为呢?

  3.由于中国农业劳动人口过余庞大,精耕细作,农产品产量高,国内市场显得相对狭窄。所以中国应立足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无污染、无化肥、无公害的绿色农业,并品牌化,深加工打入国际市场。

  4.加强对农民们的培训,提高农民们的素质,使其具有一技之长。而后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其他产业或向国外劳务输出。

    5.进行“新村庄”运动:a.村民集中居住,以便充分利用土地,方便电网、通信网的架设。B.实现简易自来水c.铺设农业用道路d.建沼气池,利用秸秆技术,供应能源,建立生态环保村庄。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