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问题的瓶颈

迟竹强 原创 | 2014-12-28 07:15 | 收藏 | 投票

  中国在长期以来的“政府”自我定位使得行政影响力深入到每个自然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建起了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各自然村还设村委会并设基层官员。这两级政府的众多财政供养人员占用了大量的支农资金。而且由于乡镇政府被赋予了权力色彩使得农村的正常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过多的行政干涉,从而造成了许多“人为”的不稳定因素和国家机会主义的盛行。

  我们很容易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苏南模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江苏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于是,像“文革”结束后几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样,全国各地都学苏南搞乡镇企业。我本人是江苏人,对江苏北部农村还是有一点印像的。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废弃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学习“苏南模式”时期遗留下来的,生产形式单一,不是烧砖厂就是小酒厂。研究乡镇企业模式的衰落后,我们不难归纳出乡镇企业的几个症结: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利益激励;政企职责不分,行政干预过多;经济形势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政府以各种名目占用乡镇企业的资金等。

  再者,农村目前的金融系统状况也不容乐观。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收缩,使得农信社成为农民的仅有的贷款渠道,然而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农信社已经变质了,根本无法保障那些分散的农民的权益。这种要求银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判断其经营行为的商业化改制不可能适应农户高度分散且兼业经营的资金信贷需求。

  中国在长期以来的“万能政府”自我定位使得行政影响力深入到每个自然村。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建起了乡镇一级的人民政府,各自然村还设村委会并设基层官员。这两级政府的众多财政供养人员占用了大量的支农资金。而且由于乡镇政府被赋予了权力色彩使得农村的正常农业生产活动受到了过多的行政干涉,从而造成了许多“人为”的不稳定因素和国家机会主义的盛行。

  我们很容易想起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盛行的“苏南模式”。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中国江苏的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于是,像“文革”结束后几年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一样,全国各地都学苏南搞乡镇企业。我本人是江苏人,对江苏北部农村还是有一点印像的。在我的印象中,几乎每个自然村都有废弃的乡镇企业,这些企业都是学习“苏南模式”时期遗留下来的,生产形式单一,不是烧砖厂就是小酒厂。研究乡镇企业模式的衰落后,我们不难归纳出乡镇企业的几个症结:企业产权不明,缺乏利益激励;政企职责不分,行政干预过多;经济形势单一,发展后劲不足;政府以各种名目占用乡镇企业的资金等。

  再者,农村目前的金融系统状况也不容乐观。首先,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网点的收缩,使得农信社成为农民的仅有的贷款渠道,然而正如本文前面所述,农信社已经变质了,根本无法保障那些分散的农民的权益。这种要求银行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来判断其经营行为的商业化改制不可能适应农户高度分散且兼业经营的资金信贷需求。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