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和“支付宝花呗”能成为信用卡吗?

董峥 原创 | 2014-12-29 09:3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1227日,一度被市场传言却又被支付宝多次辟谣的支付宝信用支付产品“花呗”上线。打开支付宝就可以看到,“花呗”的申请并不复杂,两步即可获得一定的“消费额度”(即“信用额度”),信用额度的申请已经固定,估计要么是人人有份,要么是根据支付数据选择了一批测试者,这也彰显了大数据时代的威力。

从功能上看,使用“花呗”可在淘宝、天猫上购物,在确认收货后的下个月10日还款即可。消费额度由蚂蚁微贷提供,消费者在在淘宝、天猫上购物时,使用消费额度后最长可享受40天免息还款,最短也有10天左右。还款之后,消费额度自动恢复。

2014年初,当支付宝、微信支付正热衷于发行网络信用卡的时候,“京东白条”却完成了内测悄然上市,“京东白条”是京东商城推出的一种“先消费,后付款”的支付方式,由京东商城根据用户的消费数据,给予一定的消费额度,在商城内使用付款后,可以享有最长30天的延后付款期或最长24期的分期付款方式。而“支付宝花呗”在经历近一年的时间后上市,或许也是对网络信用卡发行无望的一种选择。

无论是“京东白条”还是“支付宝花呗”,从本质上就是企业为了增加商品销售而设立的闭环式信用账户,虽然被冠以所谓的“网络信用卡”概念得到炒作,但这种使用信用账户促进商家销售的方式并不是什么创新,早在19世纪的美国就已经出现,而且正是这种方式不断地创新,促进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信用卡的出现。

1851年,艾萨克·梅里特·胜家(Isaac Merritt Singer)和爱德华·克拉克(Edward Clark)相遇。当时,胜家刚刚和合伙人一起制造出第一款实用的缝纫机,各项性能都超出了以前的机器。配合着辛格日益精湛的技术,克拉克也推出了一项具有吸引力的商业拓展措施,即1856年,克拉克提出了“分期付款”的消费信贷业务概念,消费者首付5美元就能得到机器,其后每月支付3美元,用16个月付清机器款和贷款利息。

“分期付款”这一革命性的销售方式,令胜家缝纫机销售量迅猛上涨,竞争对手遭受很大的打击,同时更为处于萌芽阶段的家用电器业和随后发展的汽车行业效仿,对其后的消费市场产生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美国经济腾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0年代,美国汽车行业兴起,各种以售车为主的财务信贷公司如雨后春笋出现,不仅有针对二手车的,也有针对新车的。而汽车经销商当时得不到制造商的信贷,汽车类财务信贷公司应运而起,一方面向经销商提供信贷以便他们从制造厂家订购新车用以展销,另一方面通过经销商向购车客户提供信贷以分期付款。1919年,美国通用成立了自己的财务信贷公司,向经销商并经过经销商向消费者提供车贷。虽然到了1923年美国福特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7%,但到了1924年,四分之三的新车已是靠信贷卖出,信贷购车已经成为大势所趋。1926年,通用第一次超越福特,占据了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的耐用消费品,甚至石油、电信等消费领域都开始使用消费信贷业务,铸就了包括得克萨斯石油公司、梅西百货、AT&T电话电报公司等一系列著名企业的辉煌。“消费信贷”成为美国式的消费文化,同时也为美国走出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更为50年初大来信用卡的诞生奠定了物质条件。在随后大来创立了信用卡体系后,这些企业陆续推出了通用的信用卡产品,有的产品甚至为信用卡市场带来了革命性的作用。

从信用卡的发展历史来看,它的本质只是个人消费信贷的一种支付工具,是一种具体的表现形式,它的核心无非就是一个“信用账户”,即有人愿意借钱给使用者。只要能够解决支付环节,至于是否需要一张具体的“实体卡”并不重要,这也是“京东白条”没有像“支付宝花呗”这样纠结于发行“网络信用卡”而提早上市的根本原因。支付宝由于过度考虑发行所谓的“网络信用卡”,而涉及到“信用卡”产品就势必受到相关支付清算网络平台的限制,因此导致发行被央行叫停。

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京东白条”小胜一局,至于二者将来是否可以发行通用型信用卡,以何种形式发行信用卡,都还需要有关机构对信用卡以及消费信贷产业发展的研究和定位才能决定的。美国是从商业信贷消费业务逐步过渡到信用卡业务,而中国只能走先发展信用卡业务后发展信贷消费业务这样一条路。既然如此,信用卡产业发展的游戏规则总还是需要遵守的,而不应该由一己之私就要去颠覆或破坏游戏规则,唯有这样,才能让信用卡产业发展循着一条健康的道路前行。

不可否认,京东白条和支付宝花呗的推出,是两个商品平台为了促进消费者购物,给予用户“赊账”的信用额度,无疑是希望获得用户购物出手更大方。有媒体分析“京东白条”将拉动京东的总体交易额,甚至以“战略性亏损”换取交易额的大提升,但京东有关人士担心“京东白条”针对的是个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数量和金额都受到限制,对交易额提升的作用有限。前面提到的美国AT&T公司这样体量的电信巨人都不得不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将信用卡业务出售给美国花旗银行,转身专注自己的行业业务发展,对于刚刚推出的“支付宝花呗”也面临着同样的考验。

    或许两家企业针对卖家的供应链信贷业务会比个人信贷消费业务更具有吸引力。

个人简介
浸淫于信用卡市场十数载,多年专注于信用卡行业发展、服务营销领域的研究,从事信用卡产品及服务营销的策划及市场工作,研究成果颇丰,《中国信用卡》、《银行卡与受理市场》、《用卡时代》等专业杂志的特约作者。现任职于我爱…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