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专家咨询暨新闻通气会实录(速记稿)

徐新桥 原创 | 2014-02-11 00:23 | 收藏 | 投票

  

  

  主题: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专家咨询暨新闻通气会

  时间:2014年2月10日下午(2:40—5:40)

  地点:湖北省发改委12楼会议室

  

  肖安民(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各位专家、媒体朋友们大家好!

  我们在马年召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专家咨询暨新闻通气会”,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探讨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思路,战略重点和推进路径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开门的方式,创新的方法来推进这项工作。首先我介绍今天与会的专家和与会的媒体。

  与会专家:叶青,省统计局副局长、教授;秦尊文,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陈志刚,武汉大学中部研究院教授;张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黄建和,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韩翔,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高工;朱力军,湖北广播电视台编委、高级记者;周芳,湖北日报经济部主任、主任记者;汪小平,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博士;雷永一,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

  与会媒体有:湖北日报、长江日报、长江商报、荆楚网、楚天金报、湖北电台、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华社湖北分社、经济日报湖北分社、中国经济报湖北记者站、人民日报湖北记者站等。

  我对各位专家和记者的与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今天会议的议程有三项:一是播放《汉江潮》的宣传片,二是李乐成同志介绍有关情况,三是听取与会专家的意见,首先我们进行第一项议程,播放《汉江潮》宣传片。   

  

  肖安民:现在我们进行第二项议程,请省发改委李乐成同志介绍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情况。   

  

  李乐成(湖北省发改委主任):各位专家、各位记者朋友,我向大家拜个年,感谢大家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关心,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成就。

  今天请大家来,我们是想通过专家的咨询会,恳谈会和新闻媒体通气会的形式,把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加快支点,走在前列”的汉江经济建设“一元”地位更加的突出,我们启动了推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这样一个工作,并且已经拉开了序幕,同时也用开放的方式,广泛吸取社会意见的方式,加强改革创新,加强我们工作的创新。

  我们提出了一个初步的设想,省委省政府领导对这个设想基本的认可,发改委基本落实,我们今年主要有两个任务要完成好,一是材料里提到要编制《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总体规划》,要提出我们汉江流域在湖北省未来10年、15年、20年甚至30年是怎样的一个开放开发的态势;二是我们代省委省政府提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意见。这两个工作,我们发改委想借助社会的力量把事情做好,为了便于各位专家和记者朋友提出意见,我首先就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战略考虑,初步的思路,以及近期的工作情况,先跟各位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省委十届三次、四次会议精神,加快推动“两圈两带”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省发改委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安排,拟于2014年抓紧完善编制《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汉江开放、政务服务也得开放;汉江开发、社会智慧必得激发。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委也将开门搞规划,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原动力。下面,我就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战略考虑、初步思路、近期工作等情况介绍如下:

  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战略的提出

  (一)汉江流域的基本情况

  汉江在我省境内长871公里,占全长的55.25%,流域面积6.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3.89%,流域内包括十堰市、神农架林区、襄阳市、荆门市、随州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孝感市、武汉市等10市(林区)的39个县(市、区)。

  汉江流域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基础雄厚、生态条件优越,是连接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轴线、连接鄂西北和江汉平原的重要纽带,具有“融合两圈、连接长江经济带、贯通南北、承东启西”的功能,在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突出的带动作用。

  目前,湖北汉江流域已经成为全省重要汽车工业走廊,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和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总产量占全省的50%以上,全省重要的产业积聚区,有国家级开发区7家,其中经开区有4家,高新区3家,占全省的一半以上,全省城市新区建设的先行区,省政府批准3个城市新区中,有2个在流域内。2012年湖北汉江流域常住人口2419.37万人,占全省41.86%,GDP达到9638.48亿元,占全省的41.51%。

  (二)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考虑

  1、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施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强调要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丹江口库区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是必须重点保护的生态区域;调水后下游流量减少26.9%,生态影响将不断呈现,生态矛盾和挑战突出。要保证一江清水永续北送,同时维护库区和汉江中下游生态安全、良好,以及湖北汉江沿岸人民群众和广泛库区移民生活质量不降低、致富有保障,对我省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迫切需要抓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契机,研究湖北汉江流域开发建设的问题,争取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视,打造湖北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

  2、做好与国家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衔接的需要。

  目前,国家层面正在开展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战略的研究。作为长江的最大支流,汉江生态经济带理应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省应积极开展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研究,抢抓国家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机遇。

  3、对我省区域发展战略的完善。我省的区域发展方面已形成“两圈一带”的战略格局,湖北汉江流域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缺少省级层面的战略眷顾,汉江流域开发存在区域分割、各自为战的现象,汉江的纽带连接作用并未发挥,上下游、左右岸没有完全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迫切需要将汉江流域开发建设纳入到省级战略层面,加大推进力度,赋予和“两圈一带”同等重要的地位,形成“两圈两带”的发展格局。

  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将大力推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重点突出“生态”和“民生”,省委已将其上升到省级战略层面进行推进,我们应积极工作,做好与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衔接,在其中占有应有的地位,最终上升为国家战略。

  二、推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初步框架思路

  完善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实施规划,我们拟面向社会、广纳群言、集中民智,开门编规划。为了便于各方思考、研究和讨论,我在这里把我省的初步思路作个介绍,以作抛砖引玉。

  (一)关于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紧紧围绕综合开放开发主题,以“绿色、民生、经济”三位一体为导向,以扩大开放、深入改革为动力,以依法治水、节约用水、科学调水为切入点,以重大项目建设、试点示范为突破口,着力构建现代水利航运带、生态环保带、先进制造业带、现代农业带、生态旅游带、特色城镇带等六大特色功能带,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建成湖北新的经济增长带。

  (二)关于空间布局

  在空间布局方面重点考虑抓好两极两段。两极:武汉市、襄阳市;两段:库区段(十堰市、神农架林区)、中下游段。(襄阳市、荆门市、潜江市、天门市、仙桃市、随州市、孝感市、武汉市汉江流域部分)

  (三)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1、加强水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创新。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支持节水型和清洁生产型工业以及绿色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发展,争创国家节水型城市。合理设置开发建设环保门槛。严格实行排污总量的控制,制定沿江地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开展排污权交易。建立水生态保护联合督察机制。将汉江水质分段考核情况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

  现在汉江已经有了几个坝和电站,分段考核和研究、管理,进行考核保障,是对汉江水资源保护的非常重要的措施。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重点加大对江汉中下游水量调度、生态补偿、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江汉梯级开发、汉江通航设施建设、汉江风光带建设、大洪山旅游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统筹协调。

  这里提到很多都是跨区域的,比如汉江梯级开发,这个项目提出了好多年了,就是由于区域之间协调的问题解决不了,有利益的存在,去年省委省政府加大了这方面的协调力度,初步的形成了一个开发的思路,还有大洪山旅游区有很多好的旅游景点,1988年跟张家界同步列为国家的风景旅游区,但是现在大洪山和张家界差别已经很明显。这里面的因素不谈,区域之间怎样协调统筹,这是一个必须解决和突破的问题。

  3、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市场机制一定要在我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中起关键和突出性的作用,比如吸引民间资本筹划建立流域性发展银行——汉江发展银行。鼓励民间资本联合组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投融资平台,重点推进汉江流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汉江沿岸滩涂地的使用权与航道整治、航道建设与土地、旅游等资源捆绑开发的新路子。

  上次我看了一个资料,襄阳可以增加80万亩左右优质的耕地,这个数字在全省也会更大,这一块怎样科学的利用和开发,也要通过市场机制的办法,通过科学的研究,航道整治、建设和旅游结合和捆绑起来,探索出一些新路子。

  4、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深化与京津冀等省市的对口协作,争取在中央和省级层面设立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汉江中下游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安全饮水、生物多样性修复和生态产业发展等,重点推进丹江口库区生态环境保护示范。

  因此可以通过我们的呼吁设立生态补偿资金,专项用于汉江中下游污染的治理,生态的修复,安全的饮水和生态产业的发展。没有资金的保障,没有补偿机制的建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通过上下游省内的生态补偿,争取中央、省外的资金补偿,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探索这样一个机制的形成。

  5、开展“绿色、民生、经济”三位一体考核。将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各市(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及民生改善情况作为考核征集的主要指标,增加权重。

  6、推进功能区域管理体制创新。比如说秦尊文教授提的“城市群”,但是现在管理体制和规划体制,都没有形成一个落实层面,推进层面的东西,我们能否在城市建设方面,在规划管理方面形成一个协调机制,推动襄十随城镇带的建设,作为一些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推进区域一体化,区域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等等,在这些方面做一些探索。成立由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负责人及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协调机构,实质性推进襄十随城市群系统规划与有序建设。整合大洪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将大洪山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成全球知名、全国一流。

  (四)关于重点任务

  1、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做实底盘。没有底盘的做实,开放开发的基础就不会牢固,工作也不好做,按照鸿忠书记讲的主要是两个,一个是水线,一个钢线。加快形成“水铁并进”的格局。水,就是沿汉江“水经济走廊”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汉江航道整治、鄂北水资源配制工程、引江济汉、引江补汉、汉江中下游梯级开发、汉江民浣及滩涂地利用等民生与基础项目建设;铁,就是贯穿汉江经济带的铁路,积极做好武西高铁项目的前期规划编制工作,力争年底开工建设。武汉到十堰的城际铁路的开通,加大的推动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我们确保在年内要开工建设,目前专家们正在勘察。

  2、推进重大生态环保项目建设,改善环境。重点开展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施污水处理补偿项目,统筹推进沿岸水污染治理项目建设。加大湖北汉江流域沿岸排污口截污工作力度,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进生态修复项目建设。

  现在大家都有一个形成的区域,把垃圾发电,或者是垃圾填埋和污水处理,把这些生产影响尽量往别的区域去,因此造成了很多的垃圾处理厂,水处理方面的设施,一是不能很好的发挥建设,一是重复建设,一是无序建设,这些都要改变。

  3、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强化支撑。重点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现代产业集聚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创意服务业、生态文化旅游业、物流业。

  4、推进重点节点城镇建设,丰富平台。发挥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推进襄十随城市群建设,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等对外开放平台的争取工作,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推进有条件的城镇形成城镇组群。

  5、推进重大民生工程建设,服务根本。系统建立产业发展、移民致富奔小康联动机制,推进秦巴山湖北片区扶贫开发,推进钟祥柴湖移民集中安置地振兴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大九湖生态移民工程建设。

  (五)关于政策保障

  省发改委作为战略参谋和省市部门,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安排,积极做好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统筹协调。一是提请省委省政府编制印发《关于加快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的意见》、《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作为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本身也是一个政策。二是加强与陕西、河南等省在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基础等方面的沟通与协调,共同争取国家支持。加强与京津冀等南水北调受益地区的沟通协调,争取科技、人才、智力、资金、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加强与国家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衔接,争取国家给予政策和项目支持。三是争取推动设立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专项资金,引导民间资本投入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

  三、推进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近期工作考虑

  我们将按照“三个创新”的思路,扎实推进湖北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近期主要在开门听取各方意见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加快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意见》(代拟稿)、《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总体规划)送审稿)报省委省政府。

  (一)规划理念创新。2012年10月升政府出台了《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发总体规划(2011—2020年)》,这次我们准备出台的规划将围绕生态文明的定位,按照未来10年、15年、20年、30年的期限,提出一个更长远、更高屋建瓴、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框架思路。

  (二)工作方法创新。将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推广基层的协调民主”的要求,用公开、协调的办法、通过网络、报纸、电视等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扩大民主范围和民众参与度,我们将广泛听取国家发改委、湖北汉江流域相关各市(林区)政府、省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等五个层面的意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参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将规划、政策的有关理念和内容深入人心。

  (三)内容创新。《意见》和《规划》的内容重在目标框架、实施路径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些创新,有赖于集思广益,需要全社会广泛参与,建言献策,包括在座各位专家贡献才智。我们将充分吸纳到《意见》和《规划》内容之中,也融入到我们具体工作中去。

  我想跟各位专家和记者朋友,汇报的就是这些思路,就是要提供一个靶子,请大家批评,在这些批评和意见中形成我们集体的智慧,这就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谢谢大家!   

  

  肖安民: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各位专家,就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发表意见,请各位把握好时间。   

  

  叶青(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教授):我提四个意见。

  第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应该说是湖北重要的经济带,刚才说了50%—60%,包括GDP这一块也是如此,所以过去有一定程度的不够重视,特别是谈两圈一带时,因为当时的概念就是,汉江也属于长江,汉江就是长江最大的支流,从很多的数字来看,都是湖北重要的经济带。像刚才讲到的,南船北马,是南北经济的枢纽,现在谈了汉口的茶厂,从湖北的安化茶叶都集中在汉口,再到唐河等等,这些都是很生动的。

  在建国初期,有很多的大小三线,在汉江西部,它是上下三线叠加的地方,包括东部的省,都有自己的三线,把自己的经济往这边挪,所以湖北也是往襄阳搬,所以从建国大小三线的叠加形成了一个经济量。

  国家发改委8号又一次强调,讲了很多区域的发展,其中重点讲了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再就是中三角和中四角,这都是作为围绕发改委重点强调的问题。我们说从湖北20个最强的县,我数了一下有11个县市区是在汉江,从老河口到蔡甸区,所以湖北的重点发展汉江经济带,我觉得现在已经是一个很迫切的形式了。

  第二,发展汉江经济带,可能对有一些观念要有一些突破。如果还是原来老的套路,不一定在学理上讲的通,对湖北的发展我从04年都有一个建议,就是湖北的发展最重要走向三圈三带,湖北这三个圈基本上形成了一个铁三角,三个带是长江带、汉江带,清江带,总有一天省会重视的。因此襄十随应该加上荆门,最终就形成了襄阳城市圈和汉江经济带,是叠在一起的,宜昌城市圈和长江经济带是叠在一起的,最后通过武汉城市圈把两个经济带融在一起,对一些重复的提法可能要进行一些调整和微调。

  两圈一带到现在的两圈两带,还有一个说不通的,就是鄂西文化旅游圈,这个圈到底是一个什么圈?其实很多年来有很多两圈的干部都在质疑这个问题,因为没有办法和武汉的概念相对应,如果当时把武汉、宜昌、襄阳作为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就比较好。

  第三,关于长江分段的问题,刚才说是两段,汉江两端两极,我建议长江要以三段为好,意思就是说第一段以大坝以上,保证水质,中间这一段以新兴隆枢纽为界,因为兴隆以上有六七个将要建的大坝,大坝一修对整个航运是一个破坏,因此我建议在兴隆以上,是一种多坝型的,蓄水型的河段。兴隆以下应该是航运形成一个很快的发展条件,就像我们说的每次到长三角,他们把水上高速公路,运河就是他们的高速公路。如果分三段的话,更符合汉江的水情和它运输的条件。今年引江进汉工程可能要到10月份,因此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倒A型”水陆运输的形状。如果这样的格局可以的话,就会有很多的概念可以做,比如说武汉、荆州、潜江到兴隆,可以有一个江汉三角洲经济区,中国内陆地区最大的岛实际上已经出现了,而且我大概算了一下,三角形的区域是四面环水,它的面积差不多是台湾的一半,这样就会有很多新的概念,到那个时候,大家到武汉来旅游就可以坐船,这是一个新的旅游的项目。

  第四,尽快进行跨省汉江经济带的打造。刚才我们说的是湖北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800多公里,还有陕西,应该是搞经济带最好的朋友,所以汉十汉西高铁应该一起做,一起发展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概念,如果这个经济带能够建成,实际上也是把山区贫困区域脱贫,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秦尊文(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非常高兴参加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专家咨询暨新闻通气会,我们社科院对汉江流域的开放一直都很关注,在30年前我们开始研究长江,当时的概念叫“长江  带”,我们就和国务院经济技术研究中心和交通部联合考察了两个支流,湘江和汉江,以后我们一直关注汉江流域开放,特别是在20多年来一直配合当时的省纪委,做南水北调的中线工程的研究,包括补偿研究,补偿的标准等等,我们争取了几十亿到几百亿。也包括对汉江中下游的相关综合开发的研究

  去年2月份鸿忠书记批示我们社科院进行汉江经济带的研究,我带队整个湖北汉江的流域,到各市都去走了一遍,我们向省委写了几个报告,5月份写了报告,9月份写了建议。我们除了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议以外,还组织了相关的科研力量,进行系统深入的汉江研究,去年4月份我们在华中科技大学做了一个学者方面,关于汉江的研讨会,我们社科院后来被推举为牵头单位,我们这个事情也得到了尹汉宁部长的支持,要求我们做深入的研究,我们做历史、文化、生态、经济、城镇等一系列的研究, 包括地质、历史方面的学者都参与了,我跟这些学者交流时发现,我们汉江历史比长江要悠久得多。

  今天省发改委组织召开这次会议,启动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工作,包括要起草相关的文件,起规划编制这些工作,我想要搞好这些事情,我提两个方面的建议。

  一是范围问题,二是定位问题。因为这两个问题是最基本的问题,特别是范围问题是比较头疼的问题,刚才李主任也讲到了范围的问题,具有几种争论。我在想我们的范围怎么定,因为我们有一个两圈两带的战略,我在定战略时是否应该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圈带不交叉,两圈两带可以在一个圈里,但是不能把这个圈都给占了,这涉及到武汉市,如果按照现在的设想,肯定也是汉江流域的重要城市,但是我们武汉城市圈是龙头城市,长江经济带也是龙头城市,这两个一个是圈一个是带,重叠也就罢了,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在长江经济带上还有荆州、宜昌,他们是属于一个圈,圈带交叉也可以,但是不能同时带带和圈圈交叉。

  我们当时做湖北长江经济带的规划时,发改委和省领导组织开会时,下面其他的各市都来的市长,我们武汉最后来了一个副秘书长,他们没有把湖北长江经济带(当一回事),感觉不是那么重要,因此我想我们的范围,是否采取河南中原经济区的做法,他是属于这个范畴,但是我们规划时,范围规划为河南省的范围内,还有“就干不就支”,没有说武汉市是汉江的重要城市,因为我们要就大不就小。我建议范围再认真研究斟酌一下,当年搞长江经济带时,也有部门跟省里提出说按流域算,把整个恩施州都算进去。我建议范围适当的不一定按照流域来做,如果当年的经济带都按流域,那97%都属于长江流域,所以范围还要进一步斟酌。

  第二,关于定位。刚才李主任也好,叶局长都讲到了,我们要站的更高一些,所以关于定位的问题,我希望站在全国的角度来考虑,当然我们定长江经济带规划时,说这属于省里的,如果涉及到国家就会关注,仅仅是省里的,他的兴奋度就会降低,因此我们在定位是要考虑国家的意义,我们搞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它在国家层面上有三点意义,一是加厚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去年习总书记在湖北考察时说了,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克强同志也讲了,战略支撑点,现在建设国家支撑带,就是指长江支撑带,除了长江干流之外,还包括主要的支流,我们省里十届三次全会决定建设汉江经济带,可以考虑到融入到中国新经济支撑带,加宽支撑带的厚度和功能,通过航运和汉江航道,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形成中国最大的三角洲,可以加快汉江流域和江汉平原的振兴与崛起。二个是可以开辟东西向经济新走廊。因为汉江不仅是湖北的 河,也是重要的通道,特别是南水北调,汉江都是一个传输带,启动着开放的枢纽作用,如果长江干流,在这片广大的区域中,在两条国土开发的主轴之间,汉江是唯一的走廊。

  湖北占汉江的长度是50%以上,我们的开放开发可以对区域经济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刚才说了这些大坝一建,水电被截断了,但是我们现在的交通是综合通道,汉江开发部仅仅是水里的开发,这样通过完善沿汉江铁路、高速公路的打造,水陆联运,江海联运,可以开辟一条我国东西新走廊。

  第三是作出生态文明新示范,生态是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关健词,我们是南水北调的中线区,也叫影响区。潜江是生态文明交通示范区,前年我们通过湖北省汉江流域综合开放,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就带来了机遇,我们加快生态产业带的建设,包括纵向的补偿和横向的补偿为全国的生态提供帮助。   

  

  陈志刚(武汉大学中部研究院教授):刚才听了李主任的情况介绍,还有叶老师和秦老师的意见,我们收益颇多,我们是武汉大学做了一个汉江的发展规划,我也参与了规划的研究,在这方面掌握了一些资料。

  作为湖北省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两圈两带我们知道,汉江经济带突出了一个关健词“生态”,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报告非常重要的创新,它作为创新里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生态文明的建设。汉江的生态经济带的开发开放,它有底线或者说有天花板,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限制,一个是水资源的保护,我们知道它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地,所以第一个限制是水源的保护。第二个限制就是粮食产量。我们湖北省是粮食大省,而且中部地区的定位,三基地首先是粮食基地,所以我们要开放开发以粮食增产为条件。第三个就是生态底线,因为汉江的流域的位置比较特殊,它是我国的生态走廊,所以第三条底线是生态的底线。

  生态经济带应该说南水北调以后存在挑战,并且挑战非常严重,因为我们的水没有通,应该说是10月份通水,汉江的水量会下降1/3左右,我们为了做编制,2011年我们做了个调研,我们去的是11月份,当时汉江的河道,很多的地方基本上有很少的水了,有的地方比较好,我们看了几个县关键的代表性位置,有的地方比较缺水,基本上(干涸)了,因此南水北调做了一个调整,以前的建设可能对于生态环保这一块,以GDP的方式,可能对生态环保不重视,所以对污染很严重,对以前的开发建设忽视等因素。

  我提出几个建议,刚才李主任也介绍了,我系统一下。

  一是要实施两大核心工程。一是引江济汉工程,当时很多专家建议,汉江水域太宽,有些水量的深度不够,使水道在有些情况下,能够渠化。二是水资源保护和环境治理,刚才李主任也谈到了,水资源保护分为上游,丹江口是最严格的水资源保护,这涉及到南水北调工作的成效问题,中下游可能要宽松一点,但是各个段现在的基础不一样,同一标准可能存在的问题,要有一个分离的指导问题,再就是农业工业排污的问题。三是产业设置,一个节水的农业,一个是绿色产业,化工业应该搬迁的问题,沿江多少公里之内是不能有化工的,为了保证汉江中下游水质的问题,低能耗,低污染行业。四是补偿问题。我建议除了生态补偿以外,应该更广义的是经济和粮食的补偿。因此作为粮食主产区,要求国家给予补偿,还有水的补偿问题,因此是一个广义的补偿问题。

  湖北省要做出牺牲,这是一个开发性的天花板,应该是国家战略,而且要通过各省和国家层面的协调,如果作为发展的规划提出更好一些。

  

  黄建和(长江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教授):我个人觉得刚才李主任讲的,两圈两带的发展,很多涉及到长江,这次长江的话题不多,我重点说一下汉江。

  我觉得汉江按照上段、下段、两极划分,这样的布局很合理,因为上段主要是库区,它和上下游的要求和水环境上有不同的要求,中下游化成几段也好,本质上的区别不大,我从水资源的角度来说,它的区别不是很大。在两极的发展也是不一样的。十堰级可能要加强水资源的处理,要维护好水的环境,提高水的承载能力,因为它的退水是到丹江口库区的,这些产业的布局,最后的核心问题是产业布局,要发展什么,干什么,怎么样让这个地区的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发展,这是我们的核心,这些圈、带、点只是概念的问题,就是说这些条段怎么发展主要是产业,因此我建议在产业布局上,在上游应该多布置一号水少污染的产业,注意发展当地的发展。

  我们在丹江口库区也有很多项目,上游的经济带也有很多的规划,计划在近几年要发展1600多个项目,其中也有很多工业项目,我现在到那里去看,感觉到现在这些地方在污水处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些地区如果再进一步的发展,肯定会受到来自国家有关部门的一些反对,这些项目要发展,你的水资源在论证方面,特别是排污口的设置方面,这些方面是很难过的,所以对这些地区,如果要发展也会遇到一些阻力,这样使我们的规划也会落空。

  另外就是农业,我很赞同湖北省现在提出的发展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农业就是一种石油能源的投入,他的特征就是少污染,实际上是非常难治理的,现在在上段要发展好生态经济,最重要的是对于面源污染,点源污染应该要做好处理,这不是口号,应该是有实体规划的行动。

  从水资源分布的角度来说,鄂北地区,现在是有名的干旱区,特别是今年以来降雨量减少,这些地区一天只顶了半边地,因为它有山区的影响,现在湖北省已经做了鄂北地区的水资源配制工程,我非常赞成这样的工程,就是把汉江的水引到这里来,解决这个城市的供水问题,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措施,我们现在也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做了汉江的几个控制性水库联合调度的工作,我们希望通过水库的调动工作,在源头上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汉江有限的水资源的情况下,我们能否想办法利用一些洪水的资源,有一部分洪水本来是要下泄的,通过联合调动,增加水资源的利用量,在特殊干旱时期,也可以争取有更多的水,能够解决下面的问题。钢铁厂、人都要用水喝水,我们怎样利用现在的水库,解决这些水资源的供给问题,就是我们作为这样一个支撑部门,无论省里怎么去布局,我想经济发展部门他们有他们的考虑,在这样一个布局的情况下,我们的责任就是向这些地区提供干净的水资源,我们在水利部的支持下,在重点的研究,保障这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问题,因为无论你怎么发展,首先你有没有喝的水和用的水,有没有排的水域。

  现在汉江经常在下游段会发现水华,除了排污以外,还有农田的污染,也是一个重要的源头,因此我们考虑这些的同时,一方面调动水增加供给,提高水的利用量,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水的生态调动,解决这些地区有关水的问题,当然包括马上要通水的江汉地区,通过这些我们来保障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因此我建议要实现好水库的调度,我们首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也要以信息化带动汉江流域水利现代化,要打造数字汉江,从风情、雨情等方面,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制度,建立一个直通省政府各行各业的平台,水利部门有了需求的信息,水情的信息,他就可以实行最优化的调度,所以在基础设施建设里,我建议能够加上这些。

  另外这是一个硬的课题,那么软的方面,我们如何对水资源的调度,形成一个管理的机制,还有一个补偿的机制,这个补偿机制刚才的专家们也讲了,我再补充一下,比如说你碰到枯水年,你要进行调水进行水资源供应时,有的业主可能会损失电量,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补偿他们,或者如何从其他的政策上相关的倾斜,让他们能够这样做,这些问题也都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些问题。

  再就是利用国家严格的水资源管理的试点,和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的建设为依托,建立汉江监控体系和统一角度信息的平台,当然长江委,它对丹江口有管理权,湖北省对其他的,是否也要建立省级相应的水利方面的管理机构,于长江委的沟通,在水资源调度、监控等方面,能够有一个相应的沟通平台,湖北的试验做的再好,上面的水不好也不行,因此沟通协调也是非常重要的。   

  

  韩翔(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高工):我是省水利部门的,主任刚才介绍了一下汉江总体开放与开发的构想,非常好。我们搞水利,多少年了,就是一直在汉江为寻求,如何建设一个好的汉江,我们从水利角度上有三条汉江,一是平安汉江,二是生态汉江,三是和谐汉江。从水利的角度上,如何去打造?第一,平安汉江,长江因为建了三峡,武汉人很有体会,防汛就明显减轻,但是汉江建了丹江水库,并非是减轻了它的洪水危险,所以平安汉江是挡一江洪水保两岸的平安。我们认为有两个切入点,如何打造平安汉江。

  第一,汉江干流还有1100多公里的堤防没有很好的进行达标建设。一旦洪水来了,紧张了,防汛抢险了,还没有达到保安全何还开发?还有6条主流和中小河流,他们的河流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第二,把杜家台的建设要加快,去年一年咱们省里拿了钱开始做,但是仅仅投了8000万,我们做的规划是33亿,投入8000万太少了,还有大量的防汛洪区的任务没有动,我们刚才看到片子里,汉江是上大下小,洪水越往多时,它的河道越来越窄,只有把杜家台打开,也就是把后面堵死了,你没有地方可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2011年分流时,当时鸿忠书记在现场,到底是分还是不分?两头为难!所以首先我认为,我们从水利部门来说,我们的责任第一个就是平安汉江,保两岸的安澜。

  第二个是生态汉江。何谓生态?刚才有很多的说法,刚才很多的专家说了绿色的,水利部门说是健康的河流等等。生态汉江在我们来说如何去打造,从水利的角度来说,一个是水资源的合理配制与高效利用,也就是核心理念,就是量的控制,这种控制要合理的配制,要高效的利用。汉江多年平均大概是380亿方水的入流,我们国家已经明确给汉江确定,你要利用它,在2020年水平年,只能用124亿在这样的情况下,这种量的控制我们如何用。这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因为南水北调中线调水,今年就要通水了,95亿就要走了,动一点而触全身,就是我们的中下游怎么办?我们只能说所谓的第一个轴,水资源的合理配制,就配制而言,我们实际上汉江流域的水资源,空间不均匀,时间不均匀,那么迫使我们必须要对水资源量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配制,我们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鄂北的水资源配制工程,260公里,30多个流量,要花掉我们省里上百亿厚大的工程,最后到大悟水库,这个工程充分的论证,正在加快推进。这是我们省里挂号的大工程,同时你要科学配制,要合理配制,咱们汉江还有好几个小配制工程也需要,比如说荆门的农谷,农谷也是一个缺水地区,也在挖我们汉江的水,所以我们像北方面临越来越多的水资源配制工程,在我们省内的布局也在开始。这一点在我们总体规划中必须考虑。

  再就是就高效利用而言,我们做了多年的工作,就是加快干流梯级的开发,我们已经开发了三个,还有五个梯级,丹江水库下游有3个,上面还有2个,但是它是以发电为主,我们尤其是要加快汉江丹江水库以下这三个梯级,综合利用汉江。

  对于量的控制,刚才我们说的开发、配制、利用,还有一个量的控制,就是全面节水,水利部门现在非常的重视,我在开发用水,但是同时也要节水,这种节水包括我们节水型的工程,节水型的灌区,节水型的城市和社会,要全民、全行业来进行节水,不仅仅是水利部门要搞节水,这个观点首先是我们水利部门,已经在完全认识到了,还要向社会推广。所以这样才是对水资源的合理配制与高效利用的全面解释。

  第二个驱动轴就是水资源与水生态的保护,核心理念就是质的提升。刚才说的是量的控制,就是水质的提升,质的提升,我们考虑的是三个方面,一是排污总量的控制,要量化,咱们刚才主任说了,要有考核指标体系,里面一定要有量化的指标,定性和量化的指标都要有,总量的控制,COD、氨氮这些都是可以控制的,各个段的控制到底是多少必须要量化,否则怎么考核。

  再就是从源头、干流和支流全面的治理,源头构造我们的丹江水库以上,这个国家和省里投了很多的钱,做了大量实质性的工程,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力度相当的大。那么我们的干流和支流治理,有城市段,我们有一个概念,只要是城市带就是污染带,沿江城市带就是污染带,我们汉江能否打破这个概念?还有重点河段,有一些中小河流,是我省有名的臭水沟,包括这样重点污染河段的截污、治污和达标排放三部曲,最后还得要排,就得要达标排放进行控制。

  三是生态的修复。一个是生态大自然的自我修复,一个是人工种草、种树一些生态修复的手段。对我们的河流和湖泊、湿地等等进行修复,从水利部门明确提出一个概念,过去都是退田还湖,现在我们是退田退渔还湖,当养渔产业在做的时候,这个产业就完了,水质就完了,我们一方面要提倡湖泊的生态多样性,另一方面我们真要是不停的投放饲料,那就真全完了,所以我们提出退田接受了,我们退渔明确的提出这样才能还湖,这样是从水利的角度上来理解何为“生态汉江”。

  第三,和谐汉江。是集平安汉江和生态汉江为基础的,更高形态的表现形成,就是和谐,它体现在水体的充足与健康,生物物种的繁荣与多样性,海洋水旱灾害的有效防范和有代价的减轻。以江为线,以水为媒,围绕这个流域和水,把自然与社会联系在一起,和谐共生。

  就我们水利而言,如何去创建和谐,维护和谐,我认为第一就是治水的理念要提升,各个行业对如何治水的理念要提升,我们认为有水害,也有水和利,利和害是辩证的关系,我们现在的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二是治水的体制与机制要改革,刚才主任说了,我们也有这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咱们三中全会以后,明确了改革的内容,我们水利部门提出了九大改革任务,我们按照这种思路,我们也在做关于治水的体制与机制的改革,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我们水利部门要打造的三条汉江就是这个意思。   

  

  朱力军(湖北广播电视台编委、高级记者):我是湖北电视台的,我不是专家,我是记者,今天参加这个会议真的是受益匪浅,如果在《汉江潮》这个片子制作以前来参加此次会议,会做的更好,如何避免战略的同质化和工业化,如何使战略与众不同,化作全省上下的价值认同和内生动力,我觉得这是在战略满天飞的时代,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

  如果我们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当做一个品牌打造,特色化定位和差异化的发展,也是我们追寻品牌的原则,特色化和差异化,我们就是要从汉江水、汉江流域、汉江历史去寻找,汉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摇篮之一,刚才片子里也说了,汉江全程是1000多公里,流经中国的腹地,是黄河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汇区,赋予了它独特的地理位置,武汉、十堰、襄阳等7个城市依江而建,形成了湖北独特的经济格局,孕育了独领风骚的文化。尤其是南水北调工程,再次使汉江引起世人的瞩目。

  从两年前我们就将大题材的焦点聚焦在汉江上,2012年在十八大召开期间,我们播出了7集航拍系列片,我们第一次从空中向全国人民展示汉江的魅力,从2012年开始,我们湖北广播电视台投入巨资,沿汉江拍摄50的个县,采访了上百个专家学者,制作了6集共300分钟的文化纪录片《汉江》,这是中国第一次以纪录片的形式,从源远流长,文明纽带,魂记中华等六个方面,探讨汉江流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还原这条伟大河流的壮美,在2012年我们拍个片子时,陕西省委宣传部就跟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你们的片子怎么拍到我们这边来了?汉江是发源在汉江,我们陕西电视台有这个计划,要做汉江的大片,我当时跟他说,我说汉江虽然法院在陕西的汉王山,但是在我们汉口,整个全场是1577公里,但是流经湖北是878公里,在你们之上,最后的意思就是说,把汉江的文化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是湖北和陕西都要做的事情。最后陕西省委宣传部就问责陕西电视台,说这么好的题材被人抢走了,你们要承担责任。

  这个片子计划今年上半年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我个人认为对推动我们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宣传,造势会起到一个非常好的作用。我们洞悉多远的历史,就能展望多元的未来,在文化成为软实力的今天,我们可以从汉江文化中,寻找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相对于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而言,汉江经济带的特色化和差异化够体现在“生态”二字上,这意味着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将以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观念独步两圈两带,这个是根治与汉江的文化,也可以说是汉江的特质,赋予了汉江经济带的人文内涵,有了生态文化的概念,我们的政策导向,模式转型,结构调整,整合资源,招商引资,价值评估,宣传造势都有了一个魂。

  汉江的历史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经济同自然环境的关系自古以来就存在,社会发展要同生态环境相适应,这是一切社会发展阶段的共有规律,我对汉江经济的发展,可以说是没有什么研究,也提不出具体的想法,只是这两年做一系列的汉江节目,今天也借此机会,表达一下一个电视人对汉江的理解,及对汉江生态带的期望,刚才播放了汉江潮,是我们2012年制作的,我们想表达一个意思,就是希望天人合一,以人为本,顺势而为,和谐共生的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作为全新的发展品牌,探索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高度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在97年我们湖北电视台和发改委做了一个系列片《汉江潮》,这次我们做了汉江潮的航拍系列片,还有6集纪录片,我们期待推动汉江经济带的过程中,发改委能够继续做一个《汉江新潮》。谢谢。   

  

  汪小平(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博士):听了李主任的介绍,我们觉得很振奋,我们觉得省委省政府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举措,我觉得科学,决策果断,正当其时。它不仅是对过去两圈一带的完善,更是对湖北省整个经济社会布局的一个深化,我们觉得这样一个规划的启动,对我们全省来说,可以说是历史千秋。

  我觉得一是打破行政区划,我觉得经济的发展,完全局域行政区划,可能是对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对它就是一个否定,我们有些时候,除了行政管理方面,我们要有一定的区划意识以外,很多的时候,可能就是要有市场规则来做,意思也就是说我们要把从上游一直到和我们街道衍生的部门,可能要流有结点和接口,要创造经济流、人流、物流,不能说把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出来以后,其他的就不发展了,湖北人走了陕西人就不能走了,都可以来,如果我们现在不找规划,等到再来走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问题,重找区域规划,包括中三角,中部的崛起,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我想这跟省委省政府的观点是一致的。

  我想只有把区域的观点建立起来以后,你才可以上升到国家的位置,否则始终就是一个规划,而且在区域的规划中,武汉的龙头地位是不可取代的,武汉整体区域的体块和能量在这里,它一定会产生辐射的作用,中间的襄阳、十堰等等都会起到辐射的作用。

  第二,产业一定要高级。我们提倡链群带,高级化我是说的两个方面,一个是我们高新技术要起关键性的作用,以汉江汉水为主,如果不是高级化,只是一般的产业在这里,那这个水的文章也就做不成了,这个大业也做不下去了,还要有使用技术,要逐渐的进步,要使周围的人民能够参与到规划的建设中,同时在这个里面有两篇文章要做好,就是“两源”,一个是水源,一个是人。这是我国今后地方竞争和所有经济竞争的一个关键。我到以色列去看过,为什么他老要打戈兰高地,我们是享受着水资源,但是实际上资源肯定会受要影响,同时我们连接陕西,延伸到山区,过去就是一个人员轴。

  第三,汉江经济带,经济发展文化发展很重要,汉江经济带的文化可以说是及其的丰富,它所造成文化的积淀和影响不会比经济差,而且它赋予这一代人,以及形成经济的发展都跟这个紧密相关,一般来说,科技是更新换代,文化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特别是楚文化,它的起源一直沿江而下,可以说对他的开放,创造了很多辉煌的历史。

  秦巴山区和汉水流域里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我感觉带动一个产业,光这一个产业可能会在千亿以上,最重要的是它非常的接地气,如果能够发展起来,就会带动农民的收益,如果有一个千亿的产业,超过了6000—一万元的收入,这个是非常可行的,我过去做过一些研究,中国现在能做的就是亳州,但是已经形成了一个假的代名词,如果我们与武汉两江交汇之地,能够形成一个期货的市场,把规模做大,让他不能作假,形成市场的建设,如果作假就要付出代价,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新的面貌。

  再就是文化本身的产业。相关文化的酒店、酒业、文化旅游等等方面非常反映武汉。

  对于整个的规划,重点是要实施,如果不考虑实施,那再好的规划不接地气不行,怎么接地气,除了政府主导以外,关键是要吸引人参加到这个里面来,要让民众接受,除了政府的推动以外,我觉得今天这样一个媒体见面,以及依靠媒体的宣传是非常重要的,让广大的民众了解,在这些方面希望能够和媒体重大的交流。

  我作为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我们在汉江的建设中,我们是欢呼,因为我们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在汉江经济带里做了很多的投资和发展,因为我们整个的发展战略是叫全媒体,多元化,作为全媒体来说,应该说在湖北省我们是一个主流的媒体,能够深入到村村户户,每一个老百姓,我们的声音能够传达到每一个地方,我们相信今后在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尤其是今天谈到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宣传上,在讨论上,我们都能够有很好的发挥,特别是我们现在还有一个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以及我们还有一本杂志叫支点杂志,今后可以为规划发展作出很多这样的平台,发挥相应的作用。

  同时我们现在跟随州签了“音乐之都”的建设项目,跟南漳有“文化九月”的项目,这些都在快速的发展,我们希望在整个湖北汉江经济带的开放开发中,应该能够起到一个更好的作用,也希望能在省发改委的协调下,我们能有更好的发展,谢谢大家。   

  

  周芳(湖北日报经济部主任、主任记者):听了专家们的发言,使我受益匪浅,我补充两点建议。

  一是发觉好汉江流域的光芒,刚才朱力军老师和我们集团的汪主任都谈到了这点,年前我带领我们组探索了湖南等进行采访,去了以后感觉区域的竞争非常的激烈,洞庭湖正在和湖北联合申报,马上也要上升为国家战略,我想我们的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和这三个经济带,他们的战略经济带之间,除了共同打生态经济牌以外,我们的区别和特色在哪里?就是我们凭什么打动国家?因为我们最终的想法是要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的战略层面,国家看中你什么?像刚才秦院长讲的三方面非常好,我们可以在这三个基础之外,可以把历史文化也加在里面,把汉江打造程度一个历史的传承区,一般认为长江和黄河是中国的第一大河和第二大河,在我们的印象里长江和黄河的历史超过汉水,其实在长江和黄河形成7亿年以前,就已经形成了汉水,后来由于地质的变迁,才形成了高原,这样汉江演变为汉水最大的支流。而且在我们整个汉江流域,有一个统计,就是这里汇集了86处国家遗产保护单位,还有非物质保留遗产,其中省级的达到了1100多处,因此感觉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的规划,一是要保护好这样历史文化的资源,不能在开发的过程中,把这么丰富的资源破坏掉,二是要开发好这样的好资源,把文化的资源开发和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把文化的软实力变成硬实力,用现代的思维,引用市场的力量进行包装,这样我们的经济带的底蕴,就会比鄱阳湖、皖江等更深厚,有自己的特色。

  二是在助推汉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的经济带中,建议用好媒体的力量,媒体如何服务战略的宣传,湖北日报集团已经有过比较好的尝试,比如鸿忠书记提长江中游群时只是一个构想,怎样把构想变成现实,怎样助推这个战略变为国家战略,湖北日报集团组织了三次大型的采访,三度共派了70多人的采访组,推出80多版的报道,汇集成两本书,都是在全国两会前送到代表们的手中。也为长江中游群上升为国家群作出了一份力量,我们对汉江的宣传有一个整体的策划,去年我们做了一本书叫《汉江千里行》,今年我们可以在踏访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湖北日报现在已经发行60多万份了,以湖北日报为核心,整合集团内部荆楚网、大楚网、手机报、支点等等杂志,进行全方位立体的宣传,既有传统媒体也有宣传媒体,依托本地媒体的报道,能够吸引中央和海外媒体的支持,在编制规划时,能够联合到陕西,我觉得非常有见地,这次到洞庭湖去,他们就跟我们讲他们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两地发改委的联合,国家才有可能批,一个地方湖南单做,国家是不会那么容易被打动,因此我们做报道时,也可以借用这样的思路,如果能够联合陕西的媒体,两地同时去做,是否可以形成很好的舆论的力量,同时通过本地媒体的报道,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雷永一(湖北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我要发言的题目是《指尖上的正能量》,汉江生态经济开放开发政务微信营销。因为现在大家知道手机,它所创造的超越时间和空间,以及直接的把社会的、民间的,与政府部门融为一体,有一句话叫,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既不是北极,也不是南极,既不是天涯也不是海角,是你在我的对面低头玩手机,这是一个说法。我说的是,因为说到这里,现在整个微信,我相信今天来的媒体,这些记者同仁们,我估计大家都开了微信,但是我不知道李主任开了微信没有?(开了,但是没有时间看),因为我们看到广州市长有一个朋友圈,当时做一个新闻传的很广,我们现在手机已经有10亿用户,但是手机上的网民已经达到了500亿,玩微信的人现在也越来越多,并且主要是社会的主流人群,很多人是天天泡在微信里,广州的市长,他肯定在做决策时,做事情时,了解民情时,都是汇聚了民间的智慧,这样一个重要的渠道,给他提供了方便。因此我们现在究竟用什么媒体,来把我们开发汉江,把它做到营销开渠,这里有一个传统的媒体和新媒体的概念,我这里有一个《南方周末》的广告语,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纸上,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和新闻在路上,而现在的微信是,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不仅仅是新闻了,就是说我和你想要的就在屏幕上。因为你要想看什么,肯定是在屏幕上才打开,当你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是在路途的指尖上。这后面两句是我想的,因为微信是这样的状态。

  由于微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因此我建议,能否省发改委,建立一个叫做“汉江部落的微信群”,这个是官方的。微博开通以后,它是一种公媒体集群的形式。我们在02年时和07年时,我们当时和省政府,一共开了6届东湖论坛,当时省政府没有给一分钱,我们台里也没有给钱,主要是政界和商界,这一块经营的比较好。

  这里我想讲一下,因为我最近要跟大家介绍一个,叫全国微信的群体,有一个“郑和岛”,这个是中国经济报的社长刘东华开办的,他在上面参加的叫岛民,岛民每年必须交3万块钱,现在全国各地是将近3000人,光会员费差不多就是过亿,交了3万块钱能够得到什么呢,其实就是互相之间的沟通,做生意的企业老总们,包括经营理念方面的,包括生意圈子里的,包括有一些什么需求的,大家通过这个进行交流,并且马上可以交流,其实我们湖北现在参加郑和岛的大概有30多人,“郑和岛”为什么可以做成这样?如果我们省发改委牵头,能够做一个关于汉江部落的圈子,肯定很多企业老总们是非常愿意参加的,你看“郑和岛”其实就是一个报社的媒体人,我们发改委是有政府的资源的,我想当初的东湖论坛,为什么那么多的企业家参加,当然企业家说不是冲着媒体来的,是冲着政府来的,因为那个时候沟通的渠道太小了,当年王石来就是能否跟省长接触一下,哪怕是会前嘉宾室里几分钟,谈一下他垃圾厂的处理问题,这说明政府和企业家沟通的渠道如何打开的问题。

  我另外再讲一个例子,就是我在这个朋友圈里,基本上都是企业家的圈子,那里有一个武汉市百家企业联盟,这个圈子里有108人,昨天发的潘通横,就是湖北的领新首富,还有一个开发商姓陈,就是说现在一个装修的档次已经相当于商场,潘就说批发市场一定要做的像商场化,陈说他们这种模式还是以时间换空间套银行的钱,潘又说他们这样做,其实最主要的是需要有人进来,他们采取怎样的措施叫人进来,就是这样交流,在我们这个圈内大家都看到的,大家并没有在一起开会,但是大家随时可以在一起讨论事情。春节前有一个朋友聚会,我们当时想推销巴马的矿泉水,但是当时吃饭时有白酒、红酒、牛奶及其他的饮料,但是大家都不想要其他的饮料,在那个餐馆里卖28元一瓶,当时我带了一件去,我当时说朋友聚会,桌子上摆各种各样的饮料,最后大家都宣传了巴马矿泉水,构造说习惯改变了,养生的概念都有了,世道也开始改变了,由于这样一句话,大家习惯改变,我当时跟帖的,评论的当时一共有20多人,当时有2个人跟我说,其中一个人跟我说要100箱,因为他接触的人群都要这样的矿泉水,这说明这样的方式,已经取代了我们传统媒体的营销方式,也给我们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启发,就是我们已经做汉江的开发规划,以至于要招商引资时,咱们要做怎样的载体,新媒体,这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如果这一块操作的好,这个微信群不仅不会贴钱,可能还会赚钱。

  我有几点想法,一是凡是社会团体,或者说是开发商能够做的,我们一概不做,二是凡是能够线上完成的事情,我们一概不去线下折腾,三是凡是线上解决不了的,凡是社会的群体或开发商做不到的,非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投入所有的优势,做出特色,做到极致。凡是有专家群,知道这个程序是怎样的,需要有相关的资料,我来之前也在网上查了相关的资料,如果我们把资料收集好了,通过微信传递,我们今天来的只有10个人,如果我们微信群做好的话,可以是上百个,上千个好专家给你提好的建议,这个也是做的到的,以后大家招商时也是如此,开发商只要点击“汉江部落”,他只要想做什么的,都可以了解的很清楚,比如说想跟我们李主任、肖主任一块互通、沟通的话,如果他能够得到一个什么样的恢复和沟通,他们是更求之不得的,因此我今天讲微信群的开发,想的就是这么多,最后就是让我们含苞欲放的汉江,在汉江这个部落里,开放着更加璀璨!谢谢。

  

  张斌(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首先对于湖北进行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开发,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因为咱们这一块,作为汉江来说,我们可能要强调一点,我们汉江,特别是汉江中下游,是属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受损区,因为我们的水是被调到北方去的,解决了沿线京津冀的用水问题,但是我们是属于牺牲了。刚才好几位专家提到要上升到国家战略,实际上不管是作为洞庭湖,还是鄱阳湖,他打的牌都是因为三峡工程之后,因为对它整个湖体的水资源和水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他进行了生态经济的开发,我们汉江流域,作为汉江经济带来说,我们可能要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牌,我觉得我们要打好,就是说怎么样在国家有关部委和领导人面前,把我们汉江受损区,受影响区域的概念,再进一步的巩固。

  对于丹江库区来说,大家都认为它是重要的水源区,这在所有的领导人,或者是部委里这个概念都是明显的,但是对于汉江中下游影响来说,实际上很多人都认识不到,包括中央很多的部委领导,都没有认识到,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宣传,同时有些基础的研究工作要跟上。实际上我们作为省环科院从90年代就在做,包括长江中下游的工作都在做,但是我感觉到,在国家层面来说,它主要是解决水源区、疏水渠道的环境保护,汉江中下游我们做了很多的呼吁,但是我们感觉自己的力量很小,建议是否在可能的情况下,请国家或者是中央一级比较权威的研究机构,来主导这项研究工作,然后把现有的研究计划进行整合,现在是谁的声音大听谁的,谁更权威听谁的,我们地方部门说的话嗓音太小了,没有人听得到,因此咱们要做开放开发,我建议把这块的投入,第一就是要提到议事日程上,包括南水北调做2004年时,曾经在里面争取到国家的南水北调工程资金里争取到了4.39亿的资金,但是我们感觉到这是远远不够的,后来在2011年时,我们在省财政厅和南水北调办及环保厅的安排下,我们跟省社科院一起合作完成了叫“汉江模式跨流域的补偿新机制”的研究课题,而且作为成果进行了出版,这里就对汉江流域,特别是汉江中下游生态补偿,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开发模式等都做了系统的研究,也出版了。

  也报到财政部去了,但是感觉最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结果,总体就是跟前面说的,我们的声音还是小了一点,怎么样能够引进投入更大的资金,引进更权威的部门来介入我们的研究,不管是从国家其他的开放开发的政策,还是从生态补偿这一块来说,可能都有一些比较好的效果,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

  第二,因为我们做具体的南水北调工程的研究比较多,我感觉到我们目前2014年就要进行通水了,通水之后汉江可能面临一个比较大的生态环境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跟我们原来的预期有影响,现在实测性的东西要进一步的跟上,因此我建议在省里要进一步安排资金,加强观测和研究,对于我们的生态环境来说,对于水环境质量,对于周边的地下水,对于湿地,跟直接相关的区域,包括一些动植物的变化,有一些什么样的影响,可能加强观测以后有实质的数据,这样能够进一步的组织,南水北调对我们到底有怎样实实在在的影响,这个做好了以后,也可以支撑我们向国家争取更多的资金,或者是上升到国家战略,比如鄱阳湖和洞庭湖,当时就是因为水位下降,水进不去了,这就带来了问题,他是有权威的部门给它做支撑,我们目前现在还没有国家研究部门,因此我们从省里的角度,站在更高的角度,怎样跟一些权威的部门进行合作。

  第三,刚才有些专家也提到了,实际上我们的调水,在北方和南方及中下游同时缺水的情况下,怎么样能够保证我们所需要的生态流量,能够给到我们中下游来,这个东西如果没有制度保障,将来可能利益的分配,那边渠道也建成了,但是又缺水,这样利益就很难进行平衡。因此我们省里也要积极的争取,原来是定的500流量,就是汉江中下游,在最枯的情况下也要保障500的流量,在中水期和枯水期怎样落到实处,恐怕还需要咱们省里和长江部进一步协调,把这个变成制度化确定下来。据我们研究,汉江上游大概几十年,一百年以来,降水在逐年的减少,丹江库区水资源的紧张,可能比我们以前会更加的严峻,因此这块的问题,我们作为省里也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作为汉江来说,其他的一些常规的制度任务,比如说我们现在叫“生态经济带”,我们目前包括发改委,包括环保部正在提的生态创建,生态示范区,这一块的工作,我建议能够在区域首先开展起来,因为生态省,去年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我们省里准备做生态创建工作,我们可以在汉江流域这一块,率先把区域的生态市生态县工作,包括达标工作率先开展起来,希望通过生态环保,生态经济带的建设,把我们汉江流域建设成生态文明的示范带,最后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肖安民:刚才李主任跟各位做了通气,我们10位专家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做了很精彩的发言,可以说今天的会是我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第一次头脑风暴的会议,今天会议的成果,我们会后将整理,认真的研究,对大家重要的观点,我们会同湖北日报,初步考虑是在明天,以一版的形式发表,其他的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对今天的会议做宣传报道,刚才李主任也说了,我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公开征求意见的第一次,我们从每天开始,还会在报纸、网站、微博等,组织汉江流域发改委,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也希望与会的专家,在今后继续关心,通过各种形式给予智力的支持,感谢我们的新闻媒体,对于我们湖北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的关注、宣传,下一步的宣传还要得到新闻媒体继续的支持。谢谢大家!

个人简介
博士。长江讲坛、荆楚讲坛演讲嘉宾。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