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工资

宋广磊 原创 | 2014-02-21 11:26 | 收藏 | 投票

经济发展史主要围绕生产工具进步和经济组织变革而演化的。生产工具的进步不仅仅是材质的提升,也体现在工具制作更趋便利,工具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在产生利润占 比中趋于下降;经济组织的变革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不仅仅在于其规模的扩大更在于它对市场制度的尊重和推动,其组织形式因为组织成本的下降而更趋便捷, 货币在此过程中起到了基础作用。人们追求财富即可支配财产的增加更加依托于经济组织,由此,除去企业主获得利润,人们基本上以工资的形式取得收入。但是经 济组织变革的根本还是其规章制度的进步,使其员工有进入和退出的自由且可以免受剥削,在这个基础上,工资才能真正成为人们财富的象征。

从经济组织追求更高利润的意义上讲,员工工资是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转换的一种形式,当然前者并非完全转换为后者,而且只有在这种转换能够为经济组织带来更高 利润的时候,它才会发生,由此,工资可谓员工的未来收入,他在经济组织的形式中完成上述转换才能拥有货币收入。但从员工追求财富的意义上讲,员工工资是当 期人力资本与前期人力资本的差值,即工资=当期人力资本-前期人力资本,只有在其人力资本提升过程中才会获得工资,不仅来自技能培训也来自技能熟练的提高,因此,工资也可看成是现在收入。如果员工人力资本没有获得提升而仅仅来自企业意义上的资本转换所得,那么企业是不能长久存在发展的,前者的提升是后者可以得到转换的前提。

但是人们注意到,工资并非一直与人们直接创造出的实物价值密切相关,员工的工作技能越熟练越能更少的参与生产,无论何种产业的经济活动,一般是由非熟练员工 从事一线的生产。前者的工资一般高于后者,此为按照参与同一经济活动而言,而前者不仅仅拥有更高的生产率,而且为提高整个经济组织的生产率具有更高的决定 性意义。由此得出,工资不仅仅是劳动价值的直接体现,更重要的是它表示员工人力资本的边际价值,当然这是劳动价值不断提升转换而来的,而这为企业创造出市 场竞争力,这与员工的工龄并无必然的关系,否则经济就无实际上的发展,人们便没有需要退出职场的支持理由。

工资是经济组织演化的结果。如果此结果不能相比从前提高员工的财富增长,则它无法存在,这是因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虽然如此,但也引申出两种方向。人们应该获 得进入和退出一经济组织的可能性,由此避免遭受不义的剥削,这不仅仅要为各种不同的人员提供可选择的职业交易市场,还需要完善具有激励作用的社会保障制度 即令其要求就业但不会遭受歧视,在此基础上才能证明工资的可行性。同时,由于企业认为工资是员工的未来收入,为了获得更高的人力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转换率, 会以多种形式支付员工的工资,包括期权、股票、分红、奖金等,工资形式的改变因应经济组织的变革,而这一般出现在实施蓝海战略的企业。

每一个经济社会都必然存在不同水平的工资,但这无法保证使更多的人进入工资高的行业、企业,即使在国际贸易基础上一地区获得了良好的分工也是如此。因为人们的喜好不同,而且即使高工资促使更多的人们涌入某一行业,也会在供需、竞争和匹配的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工资,人们经过一段职场时期便会稳定于当前的行业。工资水平不同,便会产生自愿失业的现象,由职业培训(包括学校教育甚或自学)的不一会产生不同的经济图景和工资期待,而这与实际存在的偏差成为衡量潜在就业与潜在人力资本的关键。员工工资与企业主利润不同,员工不能对工资拥有较多的预期,而企业主之于利润反是,员工人力资本与工资之差成为企业主利润预期的基础。上述便构成工资变化的几种基础因素。

员工对于工资即对可支配财产的态度,或对储蓄的态度并不必然增减他所拥有的自由,工资是以货币形式产生的,则必然深受货币政策的影响而此影响甚大,也正因为如此货币形式的收入对员工至为重要。由此,市场经济的发展之于工资的实际价值尤为重要。

宋广磊 的近期作品

个人简介
业余写作,偶有所感均点点滴滴记录下来。
每日关注 更多
宋广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