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会上周小川的答记者问已经释放出来很多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及互联网金融的相关消息,人们还在消化吸收中……。今天,中国人民银行突然抛出:放宽人民币兑换美元的限制,从1%提高到2%,仅从数量级上来看,是一倍的量级。在这次周小川等金融领导人的记者会上,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透露出来多少技术问题,而是政策的导向明确,即:以市场化的实际需要来制定人民币的政策,最明显的是周小川的态度。在谈到国际城市申请人民币业务的时候,周小川说,“要看他们的表现”;在谈及人民币未来国际化的机遇时,周小川说,“我们没有必须要提前表态”之类的话,这说明什么?这与下面的政策有什么联系?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3月17日起,扩大人民币兑换美元交易价的波动幅度,从1%提高到2%。1、人民币可兑换的总容量增多;2、追随人民币国际化的货币种类增多;3、显示客观需要人民币增多,相比美元自身地位弱化;4、人民币国际化活动空间增大,官方和非官方都会形成一定的事实;5、信息和政策本身就说明人民币国际地位强势;6、客观形成了人民币实际需求保持增长态势;7、提前开闸应对国际局势,特别是应对美元未来的“退出”量化宽松政策,应该说这次美联储换帅给中国一个契机,也是美联储对局势把控能力下降或这次犹豫所致;8、政治局势影响国际贸易的交易的趋势在增多,对货币“市场化”的依赖及政策制定产生负面效应,也就是说,国际贸易会随着政治博弈的加剧受到硬性指标的干扰,从而影响对货币交换有直接影响的国际贸易交易。
综上,人民币国际化强势,对国际贸易的政治影响力不可忽视;美元和美国一样不会甘于做老二,这种政治的国际博弈,更容易在经济利益横冲直撞。一方面人民币管理机构强调市场化的方针政策;另一方面,美元面临的挑战及重新制定对美元有利的国际政策不可不防。虽然,从历史上,也可以说是现代金融学形成的历史经验来看,市场的稳定性及规律性的科学程度比较高,但是,面对新经济形势下形成新的金融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尤其是在短短的一百年里,人们踏入同一条河流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这一政策的出台,表明人民币国际化已经进入了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会比较长,速度也会比较快。
2014-03-16*00:45于广州PHcity
【版权所有、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