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到底有多大?

王维成 原创 | 2014-03-03 22:2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电商与实体店的生存环境之差异正在此消彼长的,并且速度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变化着!
     电商甚至在以前无法想象的金融领域也正在快速蚕食传统的牢不可破的金融市场:从银行信贷业务到证券股票与基金!简直让传统的金融行业无所适从!自乱阵脚!反应快的则纷纷开始往电商靠拢和发展!有的走的更直接:直接与相关网络公司合资或者入股从而快速切入电商领域!最近最出名的当然是各种“宝”(如活期宝,余额宝,)?
     常言道:人站得有多高才能看得有多远,也才能走多远!从而决定能够活多久!作为一个正在商业地产领域从业的我也一直在深思商业地产的现状及未来走势?面对电商的冲击商业地产应该如何应对!如何走出困境重获新生?作为地产商如果无法应对电商的冲击也无法改变这样的局面那只有进行转型!而具体如何转型则更需要眼光与胆略!
     当阿里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放言称“双十一”的关键不是交易额的数字,而是应该思考这一数字如何把商业地产的高价打下去。是的自从电商开始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后,传统百货零售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正迎来他们最难过的“寒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渡过这个“寒冬”?如果不能度过只能重新选择方向与道路!而路在何方?如何应对当下残酷的局面我相信是许多商业地产从业人士尤其是其中的老板与高管必须思考的命题!
     现在首先让我们来从多方面的信息看看现阶段商业地产的现状及电商对其冲击吧


     位于北京东城区北二环黄金地段的三利百货,从今年(2013年)8月31日起,已经停止对外营业。20113年以来,北京至少关闭了4家百货商场。最新的一家是位于大钟寺中坤广场“HQ尚客百货”,他们于11月6日正式宣告闭店。
  “如果要开店,千万不要到这个商场开,肯定会亏本的。”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导购李叶(化名)说。
     面对电商的强大冲击,承受着巨大成本的商业地产商们前途未卜。

  百货业的寒冬
    “酒旗戏鼓天桥市,多少游人不忆家”,曾是天桥商场的写照,但如今的天桥商场却凄清无比。傍晚6点至7点正值下班时间,但天桥商场只有稀稀疏疏几个人,他们大多是四五十岁年纪的人。几位客人在商场的中老年服饰门店前徘徊稍许便离开了。由于客流惨澹,几家零售店的售货员都聚在一旁聊天。
     商场三楼雪中飞羽绒服的售货员李叶介绍,“商场人太少了,再加上客户群都是中老年人,购买力也不强,雪中飞今年推出的一些漂亮新款都引不进来。”李叶抱怨称,尽管现在是羽绒服销售旺季,但公司给卖场制定的11月60万销售目标很难完成,但在其他卖场却可以轻松过百万。
    李叶不无感慨地表示,天桥百货的经营状态一年不如一年,去年冬天雪中飞在天桥商场的销售额达到800万,今年尽管销售目标已降低至500万,但从目前销售状况看,完成情况也不会太好。
    在天桥商场看到,从进驻的品牌来看,除了三楼的西单商场羽绒服大卖场以及几个运动品牌外,天桥商场的品牌大多名不见经传,如二楼服装层的“多彩雪莲”、“Jeep服饰”、“万顺恒润”等,鞋类的疑似山寨百丽的品牌“BelleBelle”、“ 德国鞋业”等,此外还有诸如“开东演出服”之类的店。
      更让人惊讶的是,天桥商场的四楼甚至开起了旅馆。李叶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天桥商场一些小品牌基本都是私人的,有的甚至是从批发市场直接引进的。
      成本之差
      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马云要打商业地产高价的言论不无狂妄,但现实是,电商低成本的运作的确在挑战着商业地产高成本的现实。“双十一”支付宝全天成交金额350亿中,不少品牌旗舰店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品牌旗舰店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正在对传统商业地产形成巨大冲击。
     以天猫为例,一个商家入驻天猫只需要缴纳一年3万或者6万的技术年费,其余成本则是交易额佣金支出以及保证金。而线下一个普通位置的50平方米商铺,每月租金支出要达到3万-10万元不等,还不包括诸多流通环节产生的各类费用。
     巨大的成本差异,对于商家而言,有着极大的诱惑力。记者在与多家商业地产商交流中发现,他们普遍反映,目前商业地产最大的困境就是招商难,而招商难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零售品牌种类少,另一方面则是成本压力。一位品牌商业地产商总经理告诉记者,对于经营一个购物中心而言,运营成本相当大。其中固定费用包括三部分,人工成本(自己员工以及外包的保安、保洁等)、能源费用以及每年的维护保养以及翻新费用;另外,购物中心还会产生一些推广费用,这部分费用在商场开业初期基本上需要开发商对半补贴。
      上述仅是运营成本,并不包括初期地价以及建安、折旧等成本。
       一些新兴的购物中心可以通过良好的运营提高租金,但对于缺乏创新的传统百货而言,由于经营惨澹,商家自然不愿意支付高额的租金,而最终将他们逐步推向死亡的边界。
      建国门贵友大厦身处黄金地段,紧邻国贸,但这家商场的经营状况也让人担忧。女装区可见“赛斯特”、“阿布”、“利德尔”等品牌,男装区的“堡马”、“卡尔蒂尼”等,品牌竞争力并不强。
      由于商场运营状况大不如从前,商场也只能降低租金来吸引商户。贵友大厦一位餐厅老板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别看贵友大厦地段这么好,租金却很便宜。一街之隔的秀水街租个普通档口进店3万,押金3万,每个月还要付2万的租金。但在贵友大厦每个月付7000的租金就可以了。
     阳光新业副总裁吴尧认为,百货行业的衰败与其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大部分百货商场采用的是进店费加抽成的方式,这是一种只赚不赔的思路。但对于一些商家来说,他们在百货经营状况不好,自然就不愿意支付高昂成本。建国门贵友大厦欢腾鞋柜一位导购介绍,她们一个月的营业额大概5万,但相比起其他店实在差太多,国贸店每个月都销售额能过30万。
      贵友大厦宣传部的周经理说,“针对现在的一些威胁,贵友百货没什么大的变革,印象中几乎没有。”

       洗牌
       上述品牌商业地产总经理告诉记者,他们这几天也在讨论电商对于实体商业的影响,结论是,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能调整好自己去适应变革。市场洗牌的结果,是百货的衰败以及新兴购物中心加强体验式感受。    
    据申万研报调查报告显示,近年来,百货业态的毛利率相对稳定,但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近三年来的毛利率分别为22.58%,21.84%,21.57%。一二线城市竞争的恶化,要求百货为供应商提供更优惠的扣点以便在同业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三四线城市的布局拓展,导致百货整体商品档次下移,低档商品拉低平均毛利;竞争加剧,还迫使百货进行更多的降价促销活动,进一步拉低了全业态的毛利率水平。他们判断未来百货毛利率将进一步下降。  
    据北京三家上市百货企业前三季度成绩单显示,王府井、首商股份、翠微股份均遭净利下滑,跌幅分别为4.62%、6.71%、9.04%,其中仅有王府井国际取得9.93%的营业收入增长。
    新兴的购物中心也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据资深人士透露,为了顺利招商,购物中心大部分采用的方式是抽成加租金,对于一些强势的大品牌,有的甚至要采用免租,纯抽成的方式。一些购物中心在经营初期,引进一些大品牌还要给予装修费等补贴。吴尧表示,消费习惯变了,商业地产的业态和运营必须改变。优秀的商业地产商应该是前瞻甚至引导消费趋势。未来洗牌的结果是,商业地产更加集中,布局和选址将会越来越重要,一些社区商业将获得更快发展。
    大悦城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目前已经将购物中心新的增长点定在体验经济上。据他们一项调研显示,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环境的重视程度甚至超过了对商品的重视程度,足以说明消费者对购物中心的环境营造和体验功能的看重,已经从最基本的购物需求转变为“情感体验”需求。该负责人称,大悦城的“体验经济”战略,让消费者在大悦城获得了“情感体验”的需求满足,带来的是对品牌的认同和追随,也带动了顾客的消费,实现经营收入的持续增长,以及更高的商业价值。体验经济的背后是商业业态的调整。据上述商业地产总经理告诉记者,目前整个购物中心都在去零售化,即加强餐饮以及娱乐的配比。
    面对电商的挑战,不少开发商也开始重视以往被忽视的社区商业。东亚新华地产营销总监贾玉鹏告诉记者,“我们所推售的商街客户定位就是服务于1公里之内的社区周边人群,业态规划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便利店形式,如社区超市、精品服饰小店、餐饮、康体SPA、母婴用品等。这类商铺面积不太大,投资灵活,总价不太高,如我们的东亚五环国际,面积在110平方米-752平方米,全部为临铺独立双层商铺,目前首期客户预订非常踊跃,尚未开盘已基本预订完毕。” 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表示,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影响是显然的,从内部来看,供应量太大,导致行业内恶性竞争、局部泡沫化、同质化严重;从外部来看,边缘化的实体销售受到影响,百货业的生存越来越艰难。王永平认为,目前百货业有两种变革方向,一种是往购物中心的方向走,多引进体验式餐饮等业态。但餐饮等业态的主要功能是吸引人流,对利润的贡献并不大,服装业对利润的贡献更大,需要智慧来取得一种平衡。还有一种是向O2O的电子商务模式走,通过做一个网站来抗衡电商,但不能赶时髦,必须要做到线下体验和线上购物相结合,带给客户不一样的东西才行。

  其实在我本人看来,自从住宅受到多次国五条调控后许多房地产开发商均在喊转型:开始是从传统的住宅往改善型的宽大型,再到享受型的豪华型 和别墅型,再回归刚性需求的小户型,现在又在纷纷往什么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养老地产方向转型,这样的讨论在许多大型房地产公司决策层均天天在思考与讨论,可是自从商业地产的王健林依靠大型商业综合体快速成为中国首富之后,商业地产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许多公司无法学习和追赶!可是他们也许都没有注意到:连王健林本人面对电商对商业地产的冲击都在思考如何转型!我感觉王健林始终是快人下一步,至少是快半拍!可是就是这下一步这半拍就决定了个人的成败和公司的存亡!因此在我看来最直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王健林如何行动并及时跟进,这会让自己省掉许多调研,讨论与决策的时间!从而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腾出来做其他的相关准备工作!当然这需要资金实力与执行力!需要工作效率与速度!

    作为电商的代表的马云与代表传统商业地产的王健林分别会如何发展,《
商业地产转型应对电商挑战 王健林PK马云谁会成为最后的真正赢家?》此文值得好好思考与学习,具体全文如下:
    伴随着电子商务规模的迅速扩张,中国传统商业地产在商场看货网上下单“抄码族”的兴起和众多品牌的退却中遭遇瓶颈。靠商业地产发家的王健林曾和电商界的代表人物马云定下赌局,“2020年,如果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到50%,我给马云一个亿。如果没到,他给我一个亿。”“王健林如果赢了,我们这个社会就输了”,对亿元赌局,马云强势回应。而天猫在24小时内创造出360亿元的销售神话也让马云的强势显得不无道理,但面对“招商难”和商铺大量空置的窘境,商业地产也并没有束手就擒的打算。“中国商业地产的招商压力的确巨大”,商业地产服务机构RET睿意德预测,到2013年底,中国仅购物中心累计存量就将超过2.6亿平方米。此外,部分城市集中上市众多项目,争夺有限的品牌商户资源。在商业地产这块“饼”越来越小的同时,“吃饼的人”却越来越多。由于近年来土地供应方面的限制,开发企业几乎不可能拿到纯住宅的土地,因而不断有房企“试水”商业地产。内地龙头房企万科集团执行副总裁毛大庆将该公司在商业地产领域的试水比喻为“开着车换轮子”,其风险不言而喻。同样面对“住转商”探索的远洋地产副总裁王福顺亦表示,未来该公司的商业项目占资产规模将达40%,这部分资产将以10%的营业额贡献公司30%的利润。不过,商业地产集中上市,又与电商短兵相接,“如果中国商业地产巨头王健林输了,实体商业怎么办?”王福顺在回答中新社记者提问时指出,电商确实对传统百货、购物中心形成巨大冲击。如何避免开发的商业物业沦为电商的“试衣间”、并且与电商的生产方式产生更大的差异是商业地产项目在营运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例如上周进入试营业的天津远洋未来广场在设计时加大了餐饮、儿童主题乐园、运动休闲等电商难以取代的体验式业态比重。在商场中开设冰场、巨幕影院等配套设施,以“吃喝玩”抵御网购对零售业的冲击。
   除加重餐饮、娱乐等非电商能取代的休闲业态比重外,对商业环境的打造和招商品牌的筛选也被认为是在电商冲击下,商铺“求异”的主要方式。
   远洋地产与太古地产合作的成都大慈寺项目负责人乾豪置业总经理陈雷告诉中新社记者,该项目包含购物中心、写字楼与酒店三种业态,其中购物中心‘成都远洋太古里’以‘低密度、开放式’的理念进行设计,除购物本身外,还希望成为市民接近自然以及与亲朋聚会、交际的场所。
  “无论是街道长宽,还是业态的配比布局等细节我们都经过了仔细论证,以吸引享受这个环境的市民”,陈雷表示。届时市民可穿梭于小巷里弄、庭院和广场之间,集中地体验300多家不同的商业业态。     
   此外,无论是布局城市核心地段、成熟商业区的理念,还是挑选一些以零售为主要销售方式的品牌,都是远洋地产的商业运营者在电商潮冲击下所作出的转变。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在新一轮商业地产的冲击下,现有商铺的优胜劣汰将不可避免,加之电商近年来的一路高歌猛进,未来将有一批经营不善的实体商铺遭到淘汰。
    无论马云与王健林的赌局谁输谁赢,在实体商业与电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中国的商业形态和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个人简介
从工作到生活,从言语到行动,我都追求清新 自然与流畅,简单直接而又不乏深刻!喜欢运动思考与写作;追求主动积极与健康人性的情感体验,情感让人生变得更加生动充实和滋润;看书 学习 思考 实践与写作是我一直以来长期坚…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