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连锁行业资料

郑磊 原创 | 2014-04-28 12:32 | 收藏 | 投票

网上相关资料汇总整理

19世纪80年代法国人修建越南河内至中国的铁路时,将他们钟爱的咖啡馆带到了中国。至此咖啡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已经有一个世纪之多。

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未来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预计可以达到1万亿元,2030年之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可能会到2万-3万亿元,成熟的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应该会在3万-4万亿元

咖啡曾经被认为是高雅品味的象征,目前正在走向大众,其在中国大陆的市场前景十分可观。近日,有专家预测,未来10年,中国咖啡市场预计可达上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引来了众多咖啡巨头的激烈竞争。那么,这样的发展趋势将给普通消费者带来怎样的实际影响呢?

如今啥人都喝

“如今这咖啡啊,啥人都喝!”记者日前在北京的一些路边冷饮摊位旁以及一些超市的咖啡货架前听到销售人员这样议论。销售人员表示,十几年前,喝咖啡的人群主要是青年学生、知识分子以及白领上班族等,而如今,这部分人群已扩大到跑街的、推销的、民工、的哥、路边摊主等等。

由于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咖啡价格也随着越来越高。以雀巢咖啡为例,其中一款奶香型咖啡粉目前的零售价格为50.90元/盒,而前年的价格仅为26元/盒,差不多翻了一倍。

据记者调查了解,目前的咖啡粉市场基本上还是雀巢的天下,占据80%-90%的份额。而摩卡、麦斯威尔等品牌也不甘落后,经常搞一些降价促销,以其更加鲜美的口感赢得了不少回头客,“有的消费者专买摩卡。”物美的销售人员透露。

市场现象体现了行业的整体繁荣。法国兴业银行[-2.54% 资金 研报]分析师沃伦·阿克曼认为,中国将成为雀巢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市场。有调查显示,在2004-2011年的7年里,中国速溶咖啡的销量翻了5倍。另据彭博报道称,星巴克这家世界最大的咖啡连锁机构,计划在2015年前将中国的门店数量翻3倍,达到1500家。

茶国度里的咖啡王道

据统计,目前世界咖啡消费市场“蛋糕”大约为12万亿元,其中,美国是全球咖啡消费最大的市场,以人民币计算,年消费达到3万亿元;相比之下,目前中国的咖啡消费仅为约700亿元,但中国市场潜力十分巨大,预计很快将赶上美国。拥有强大茶文化的中国具有广阔的咖啡消费潜力,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消费市场。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会长熊相入认为,未来10年之内,中国咖啡消费市场预计可以达到1万亿元,2030年之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可能会到2万-3万亿元,成熟的中国咖啡消费市场,应该会在3万-4万亿元。

有统计显示,在中国城市里,目前平均每人每年的咖啡消费量是4杯,即使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每人每年的消费量也仅有20杯。而在日本和英国,平均每人每天就要喝一杯咖啡。根据国家权威机构调查表明,在国内许多大中城市咖啡专业场所数量每年在以25%左右的速度增长。

正因为中国咖啡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咖啡消费增速惊人,这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机遇已经降临,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更大的利润回报空间。

一方面,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近年来中国咖啡种植和消费的发展愈来愈为世界所瞩目。麦斯威尔、雀巢、哥伦比亚等国际咖啡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或工厂,为中国市场提供各种各样的咖啡产品。随着世界著名咖啡品牌相继进入中国大陆,抢占中国市场,中国咖啡业将面临更快的发展;同时,也预示着新的机遇的到来。

云南省咖啡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路指出,云南是中国咖啡的种植“高地”,目前,云南咖啡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占到全国98%以上,由于气候和海拔高度的原因,在中国大地上,能够种植优质咖啡的地方基本集中在云南。云南土地面积8.11万平方公里,其中适合种植咖啡的面积500万亩,加上25度以下山坡地,种植面积达600万亩以上。

另一方面,中国国内目前咖啡消费处于起步阶段,国外咖啡生产商(包括非洲生产商)纷纷看好这个市场,直接向中国销售咖啡并加大宣传力度,希望在这个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有报道称,目前一些非洲国家已在中国进行咖啡豆直销,其中东非国家乌干达在中国销售的是经过烘焙的咖啡豆,这样能获得较高的附加值,但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进行营销,提升乌干达咖啡的知名度。

其他一些非洲国家,如肯尼亚、埃塞等国的咖啡多数是通过国际拍卖方式进行交易,既不利于提升知名度,也增加了销售环节,减少了咖啡豆种植者的收入。如今,很多非洲国家认识到,要打开中国市场,就应采用直销方式。

在直销方面,肯尼亚已迈出了重要一步。肯尼亚种植者合作社联盟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签署协议,每年将通过后者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销售至少7亿肯尼亚先令(约合1000万美元)的肯尼亚咖啡。

第二本土在中国

目前世界咖啡企业排名前几位的公司,没有一家不在中国咖啡市场上布局的。从700亿到3万-4万亿,中国咖啡市场的蛋糕如此之大,难怪世界咖啡巨头们虎视眈眈,有国际咖啡巨头甚至作出这样的宣传:“中国是除了公司所在国的第二本土市场!”

据悉,东亚地区传统上都是以饮茶为主,但日本最近40年来在咖啡消费方面发展十分迅速,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咖啡进口国。相比之下,中国大陆的咖啡消费市场才刚起步,目前年消费量在3万-4万吨之间。但中国咖啡消费的增长速度相当快,每年在10%-15%之间。

据记者调查发现,国际咖啡企业把中国当做“本土”市场,中国咖啡消费市场这块巨大的蛋糕,似乎已经被“规划”了。也有国际咖啡巨头,近年来开始不爱“说话”了,他们默默地扎根中国咖啡市场,就连最偏远的便利店,也可以见到他们的咖啡,“不说话”不等于他们没有在行动。还有国际咖啡巨头,在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大型超市里,展开激烈的促销,促销队伍庞大,这在中国咖啡市场上还是头一回。

世界十大咖啡连锁在中国:

第一名 星巴克

在中国深耕十数载、门店数量破700家。星巴克致力于抢占家庭、办公室以外的第三滞留空间的美式风格。


第七名 科斯塔 Costa
科斯塔(Costa,英国,创办于1978)在1971年,一对意大利兄弟Sergio Costa和Bruno Costa开始成立了咖啡豆批发业务,向餐饮业和意大利咖啡专卖店提供已烘焙过的咖啡豆。凭借他们的意大利背景和Sergio在意大利帕尔马市(Parma)学到的混配和烘焙咖啡豆的经验,Costa兄弟逐步建立了他们独特的烘焙咖啡豆的风格.他们将咖啡豆经过低温缓慢的烘焙,使制成的咖啡味道更香浓,口感不苦涩。Costa兄弟更将Arabica与Robusta咖啡豆以6:1的比例混配,研发出只有costa才有的口味独特的意大利浓咖啡(espresso)。无论是这种独特的咖啡豆烘焙方式,还是那特别混配的独有咖啡配方Mocha Italia都一直仍沿用至今,成为了Costa业务的中流砥柱。COSTA努力营造温馨典雅的欧式咖啡环境。在中国有连锁店100多家。

第八名 麦咖啡 McCafe
麦咖啡(麦当劳)(McCafe,美国,创办于1993)1993年诞生于澳大利亚,以经营各式咖啡和别具特色的欧陆小食品为主,经过七年多的发展,现已在全球建立了300多家连锁店,成为麦当劳家族中风味独特的一员。中国最早引入麦咖啡的是香港,北京、深圳等地的麦咖啡是在麦当劳进入中国十年时即2000年成立的。目前,麦咖啡在中国的规模还不算大。

第十名 驯鹿 Caribou
驯鹿(Caribou,巴林,创办于1992)是一家著名的美国咖啡连锁企业,成立于1992年,总部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它在全美国有300多家连锁店,此外,Caribou Coffee在美国还通过因特网销售咖啡。
    Caribou Coffee在美国非加盟的咖啡连锁公司中,连锁规模排名第二,仅次于星巴克。在2004年12月,根据美国权威媒体《消费者报告》所作的民意调查显示,所有销售哥伦比亚咖啡的咖啡连锁公司中,Caribou Coffee的口味排名第一,星巴
克排名第十一。据新闻媒体报道,Caribou Coffee已经草拟了“开力宝”的中国名字,显示了其进入中国市场的信心和巨大热情。该公司希望寻找到具有100万至200万美元投资能力的合作伙伴帮助其在中国某一区域开设Caribou Coffee店。

其他品牌咖啡连锁

太平洋咖啡:2011年4月,太平洋咖啡在内地的第一家咖啡店开业。这家发轫于香港中环、拥有19年历史、被港人评为“最喜爱的连锁式咖啡店”,对大陆消费者而言还有些陌生。但对星巴克来说,却已经是老对手了。在香港这块风云变幻的战场上,星巴克和太平洋分别以110家门店、105家门店共同分享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双方势均力敌。目标销售者,是那些对咖啡品质有要求、对邻桌人群有要求、对消费环境有要求的专业人士。2010年,太平洋咖啡80%的股份被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创业收购。受益于华润集团的央企背景,太平洋咖啡轻松拥有了星巴克等其他品牌羡慕不已的市场资源优势。在与商圈物业洽谈门店时,太平洋咖啡能联手华润旗下诸如Ole、华润堂、采活等品牌拼团议价。而且,基于在香港市场的十几年发展,香港的地产发展商会预先向太平洋咖啡发报在内地的发展项目,让太平洋咖啡掌握第一手信息,及时拿到适合运营咖啡馆的门店。

 

上游

由于云南省自然条件与著名的咖啡豆生产国哥伦比亚十分相似,目前,云南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咖啡豆出产基地,占中国产咖啡原豆的98%以上。云南省出产的咖啡豆还分别供应给全球五大咖啡巨头——雀巢、麦氏公司、美国卡夫食品、德国纽曼和丹麦伊卡姆。

 專家預計,中國將成為全球最大的咖啡消費國,到2020年中國人均每天喝一杯咖啡的話,僅咖啡豆市場每年將達到500億美金,整個產業鏈將產生上千億美金的市場。咖啡的普及化已成為勢在必行的工作了。通過對北京、上海、廣州、成都、重慶、溫州、杭州、南京8個城市的2465名近3個月曾經喝過咖啡的普通市民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採用配額抽樣方法,並按年齡層次和性別比例分配名額。

  主流產品——速溶咖啡

  數據:在受訪者中,絕大多數的人喝過速溶咖啡,這個比例高達92.2%,過半數者(58.4%)喝過三合一袋裝咖啡。 16.8%的人喝過焙炒咖啡,29.4%的人喝過其他咖啡飲料。在被訪者對於某一類咖啡的消費頻率時,每天喝速溶咖啡的為6%,經常喝的為38.4%,在“偶爾喝”的咖啡種類中,三合一袋裝和速溶的消費頻率已很接近。而表示經常喝三合一的則只佔13.1%。

  分析:喝過速溶咖啡和三合一袋裝咖啡的百分比最高,在“偶爾喝”的調查里這兩者的百分比也是最高的,這說明速溶和三合一咖啡在初級消費者領域是具有很大發展潛力的。

  目前市場上的咖啡飲料儘管具有口味純正、飲用方便等優點,但由於其價格相對較高,飲用時亦缺乏咖啡文化所體現出的高雅、溫馨的情調,因此,絕大部分消費者只是偶爾喝一喝。

  主要人群——中青年人

  數據:各年齡段對咖啡的喜愛程度不同,其中表示非常喜歡咖啡的人群中41~50歲佔了24%,20~30歲佔了18%。

  進一步調查表明,喝咖啡的男性比例要高於女性比例。在所有受訪者中,喝咖啡的男性為55.1%,女性為44.9%。

  分析:咖啡作為一種口味獨特的飲品深受青年消費者的喜愛,中年人和青年人是咖啡產品的主要消費群體。

  咖啡產品的推廣應該富含“文化氣息”咖啡作為一種舶來飲品,對中國人來說,每天飲用的人畢竟還屬於少數,對於絕大多數消費者來說並不是生活必需品。新興消費階層(如年輕白領、學生)對其有很大的興趣,但他們屬於消費較不穩定人群,也就意味著不太會構成持久的消費能力。咖啡的穩定消費者主要還是以中年男性知識階層為主,但他們的品牌忠誠度較高,對新品牌的選擇機會較小。事實上,對於國內大多數消費者來說,咖啡的飲用並不是作為一種飲料,更大程度上還是一種品位的象徵。因此,針對國內咖啡市場的消費者更應該耐心進行咖啡文化的教育和傳播,宣傳咖啡的歷史文化,才能在國內拓展市場。

  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咖啡市場表面上看似穩定,極少出現大的變動,而事實上,這一市場不僅存在行業內部各咖啡品牌的競爭,還面臨著與茶飲料、果汁飲料等相關產品的競爭。據調查,三合一咖啡平均每消費一次最低需要1元,速溶咖啡最低需要人民幣2~3元,至於炒磨咖啡,最低也要10元。在高檔咖啡館,一杯咖啡最少也得近20元。而果汁和碳酸飲料價格相對於咖啡要便宜得多。所以,對於相當一部分消費人群來說,果汁和茶飲料就成了他們的首要之選,我們也必須在市場還未成熟前,先豐富產品線再進而引導消費者接觸咖啡飲品,因此要提高咖啡的市場競爭力,價格也是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加入WTO經濟快速發展的中國,人們的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咖啡這種西式飲品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隨之而來的咖啡文化正充滿生活的每個時刻。咖啡不再僅僅是一種飲料,它逐漸與時尚、品味緊緊聯繫在一起,體現出高品質的現代生活。

  (1)從國內整體市場上看

  統計顯示,擁有500萬人口的芬蘭,每年的咖啡消費量為100萬包。而擁有13億人口的中國如今咖啡年消費量僅為20萬-40萬包。從這一比較中可以看出,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而同時中國潛在的咖啡消費者約為2億至2.5億人,這已與目前世界第一大咖啡消費國美國的市場不相上下。

  (2)從增長速度上看

  目前中國人的咖啡消費仍然不大,但增長勢頭非常可觀,中國咖啡消費年增長率為15%,而世界咖啡消費年增長率僅為2%。同樣有數據表明,1998年起中國的人均咖啡消費量正以30%的速度逐年遞增,未來幾年中國有望成為全世界最具潛力的咖啡消費大國。

  (3)從人均消費上看

  據相關的數據統計,歐美的發達國家平均每個人每年的咖啡消費量為500杯以上,有些甚至超過1000杯,如芬蘭、瑞典。近鄰的日本人年均消費200杯、韓國人年均消費140杯。而目前平均每個中國人每年的咖啡消費量僅有4杯,即使是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平均每人每年的消費量也僅有20杯,相比之下,跨入21世紀後,中國的咖啡消費市場将有著巨大的發展上升空間。

个人简介
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SFI客座教授,行为经济学者,创新发展,金融投资专家,南开大学经济学博士,荷兰maastricht管理学院mba,兰州大学数学学士 email:prophd@126.com
每日关注 更多
郑磊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