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商批评政府干预楼市为那般?

邱林 原创 | 2014-05-27 11:02 | 收藏 | 投票

  有迹象表明,中国楼市正在经历一次转折。5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4个月轼内楼市运行的各项数据,被视为判断房地产业发展状况的各项核心指标——开发投资增速、新开工面积、成交量、到位资金数量、国房景气指数等等,几乎全线回落,房价涨势也再次出现创纪录的回落幅度。

  就在上周,穆迪宣布将中国房地产业展望从稳定调整为负面。这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已面临十分严峻的形势。楼市的急转直下,导致部分开发商对楼市现状感到怠倦,有的公司甚至已提前进入洗牌状态。其中,绿城中国易主就是房地产业洗牌的标志性事件之一。

  5月22日,融创中国宣布,斥资62.98亿港元收购绿城中国24.313%的股份。收购完成后,融创中国将与九龙仓并列成为绿城中国第一大股东。自2015年3月1日起,孙宏斌将担任绿城中国董事会主席一职。5月23日,刚卸下绿城中国董事长一职的宋卫平批评了政府的房地产政策,他表示,政府不该把中小型房地产商挤出市场。

  在宋卫平看来,销量下降和政府实施严格的限购措施令国内房地产开发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2010年以来,为打击市场投机行为和抑制房价上涨,政府推出第二套及以上住房限购令以及限价令等一系列严格措施。开发商对此怨声载道,他们觉得这些措施扭曲了市场,而近期楼市滑坡的状况更引来这样的说法。

  一直以来,房地产业是政府保持经济增长的最大希望所在,但副作用是,由于把房地产上升到支柱产业的地位,导致现在的房价持续攀升。房价上涨,自然民怨沸腾;但房价下跌,一样会民不聊生,因为房地产牵涉到太多行业,一旦楼市崩盘,中国经济也好不到哪儿去。与中国股市相比,楼市之于中国经济的现实意义更加突出。

  由于楼市持续下跌,政府或许会伸出援手调控楼市,就像当初房价持续上升时,出台若干政策进行干预一样。最典型的例证是2013年2月政府高层出台了楼市调控“国五条”,其要点是,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措施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要在限购区域、限购住房类型、购房资格审查等方面,按统一要求完善限购措施。

  但“国五条”并没有得到有效实施。而仅仅过去一年的时间,楼市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虽然政府放松调控会很谨慎,但到憋不住的时候还是会救。近日,被称为中国房地产业精英的“任大炮”——任志强称,国内房价还没怎么跌,政府比我们还着急。政府依赖土地财政的惯性很难改,只要明白这一点,就知道政府肯定会出手救市。

  事实上,房价下跌不是政府想救就救得了的。哪怕政府决心采取措施救市,放松限购等措施也很难收到以往“一救就灵”般的效果。楼市的“虚火”持续了多年,表面的繁花似锦掩盖了许多深层次问题,无论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还是经济转型升级的艰难,其实都可以从楼市变化中窥出端倪。

  例如,近几个月来长三角地区楼市降价明显,当地政府确实很痛苦,尤其是浙江,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排全国第一;温州已连续降价32个月,2012年、2013年GDP增长分别只有6.7%、7.7%。

  纵观国内楼市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当前出现的一些调整迹象恰恰印证了市场经济的规律。再说,住房是双重属性,一是居住属性,二是商用属性,政府要做的事,就是要恢复商品属性。而不是把不该管的事揽起来,也就是说把裁判推到球场上踢球。

  换句话说,不能再给这个虚火旺盛的楼市传递任何容易诱发其幻想的信息了,政府在结束土地财政、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的过程中,政府理当扮演的角色及其着力之点,应该是清楚的。

  回到本文开头的话,开发商批评政府干预楼市的确是他们的无奈之举。中国楼市确实出现了分化趋势,部分二三线城市出现了商品房降价促销现象,但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房地产开发过度、存量房过多。因此,不论政府对楼市的干预是否有合情合理的理由,人们更希望“行政之手”对楼市更多一份耐心,不要在市场刚出现一点变化就着急出手。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