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7.5%的底气从哪来?

贺江兵 原创 | 2014-06-22 09:44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6月18日,正在英国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中国政府对经济运行实行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保证GDP下限不越过7.5%,保证充分就业增长;并确保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限不越过3.5%,让人民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并承诺不会采取强烈的经济刺激措施。

 

随同李克强出访的财经官员有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和财政部部长楼继伟,而确保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稳健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财政政策,6月以来货币和财政政策正在发力,这就是确保完成上述目标的最重要的基础。

 

尽管现在很多城市楼市出现房价下降拐点,但是,这对经济整体影响有限,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而由国家开发银行支持的棚户区改造正在有力推进,完全可以对冲掉因房价下跌带来的对经济不利的影响。

 

财政可以更积极

 

货币调控更精细

 

长期以来笔者一直主张对中小企业、个人减税,这也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一部分,相较于四万亿政府投资刺激,减税更能刺激企业和个人消费、投资。政府的消费和投资存在大量的浪费甚至产生腐败,而个人消费会对更广泛的领域产生影响。减税不会产生通货膨胀。

 

好在李克强总理承诺不会再搞类似于四万亿的大规模刺激了,并且,减税已经开始,尽管幅度和领域有限,毕竟开始由过度依赖央行降准朝着减税方向发展了。笔者曾在5月16日发表的《降准不如减税》一文中明确提出财税部门应该简化税率等级、降低税负的建议。尽管个人所得税并未获得减免,财税部门还是开始了减税行动。

 

6月18日,财政部、国税总局发布《关于简并增值税征收率政策的通知》,决定简并和统一增值税征收率,将6%和4%的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整为3%,自7月1日起执行。据测算,这一减税措施可为相关企业每年减少240亿元的税款负担。

 

鉴于长期以来,中国的财政收入增速都比GDP高出两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存在继续减税的巨大空间和基础。

 

大型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左右,被央行冻结的存款准备金大约有21万亿元人民币。这部分资金也是预防发生金融危机、出现挤兑、防止经济硬着陆的真金白银。

 

受制于贷存比75%法定红线和资本充足率等的限制,商业银行大幅放贷的空间不大,出现系统性风险也不大,即便个别银行出现问题,央行和政府部门完全能解决。

 

另外,随着外汇占款的增幅减少,央行投放货币的形式正在改变,并有很多创新,比如再贷款、再贴现、逆回购以及央行的创新型工具等等。

 

今年以来央行对农商行和农村合作银行定向降准以便其更多资金投入支农;6月更是设定一定支农、支持中小企业、符合条件的银行均可获得降准,央行的调控趋于精准。

 

相比创造条件实行相对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财税部门也应该更加积极,扩大减税范围、领域和额度。

 

房价下跌无碍经济发展

 

棚户区改造好于强刺激

 

很多人认为中国房价下跌必然会造成金融危机,从而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这未免耸人听闻。

 

较早前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显示,去年底,央行组织了17家大中型商业银行进行过压力测试,这17家银行包括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和民生、光大、华夏等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这17家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占到了银行类金融机构的61%,具有代表性。

 

央行设置过三个级别的压力冲击,假设经济增速放缓,分三种情形:轻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7%;中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5.5%;重度冲击为GDP增长率下降至4%。

 

测试结果显示,在上述三种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会出现以下状况:轻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1个百分点;中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2.5个百分点;重度冲击下不良贷款率上升4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银行业不良贷款并不高,2013年底不良贷款率仅为1.49%。即便是为央行假设的重度冲击,银行依然能支撑得住。

 

2010年4月,本报曾最早报道“银行能承受房价下跌20%到30%”。2011年11月,前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曾表示银行能经受房价下跌50%。刘明康表示,假设最坏的情况发生,即当房价下跌50%,银行的贷款覆盖仍能达到100%,虽然利息不能收回,但本金没有问题。

 

刚离开银监会主席位置不久的刘明康说的那句话当然有依据。何况,中国的放贷杠杆率并不高,尚未实现证券化,这一方面占用了银行信贷资金、消耗了资本金;另一方面也规避了金融风险。

 

中国老百姓对房子的情怀与其他国家并不完全一样,如果是自住房,一般是不会出现断供的,何况央行征信系统已经覆盖了个人住房。违约成本是相当高的。

 

住建部党组书记陈政高是李克强在辽宁省工作的老搭档,对棚户区改造、建设保障性住房有丰富经验。而国家开发银行承担着对棚户区改造提供信贷支持重任,而国开行最近刚从央行获得数以千亿计的再贷款。而国开行行长郑之杰也是此次随李克强总理出访人员之一。

 

财政实力、金融稳定、定向调整、结构性扶持等等,这些都是李克强总理自信的现实基础。

个人简介
《华夏时报》金融部主任、首席记者,曾经在基层金融部门及《财经时报》供职。
每日关注 更多
贺江兵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