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看到一个新闻,标题是“制造业老板转型:辛苦办工厂,利润不如余额宝。”文章先讲述了一个经营LED制造工厂的老板,其年利润率5%,感叹不如买余额宝,然后报道了中小企业主转移投资阵地,参与民间P2P借贷。
大凡关于中小制造业企业的报道,多数是类似偏负面内容,按照投资界的术语就是唱空。从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现在遍布祖国大地,还出现了众多大型的知名企业,难道就没有什么值得称赞之处?尽管现在宏观经济环境不够景气,不如90末20世纪初那样火热,但多数企业依旧昂首挺立,继续存活与发展。在市场竞争中,少部分企业倒闭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国民营企业占据了中小企业的大多数,其中包括中小制造型企业,也包括服务企业,它们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活跃了当地经济,为地区发展做了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中小制造型企业,是我国作为世界制造业大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多数对中小企业的报道,都是出自媒体的调查走访,作为中小企业本身,不像大企业有专门的公关部门,很少主动发出自己的声音,单向的传递使得信息难免失真,同时受制于记者、媒体从业人员的个人局限性,他们的观点有时会有失公允,缺乏对当事人和事实的尊重。
譬如曾经有媒体报道深圳福永某工厂招聘边远地区童工,全篇强调工作强度大、薪水低,突出企业的不人道。但罔顾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些儿童家庭经济条件普通非常困难,都是自愿前来,且经过父母同意,孩子假期的临工对他们家庭而言是一笔重要的收入。
再譬如闹得沸沸扬扬的富士康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其实富士康的员工福利和工作生活环境要比中小企业都好,其员工工作是单独乏味,但是流水作业的工厂都是这样,媒体朋友在没有完全弄清个案之前就上升到整体高度,除了制造更多的关注,博得更多眼球之外,对问题的实际解决没有直接帮助。
以下罗列的内容都是笔者常见的有关中小制造型企业不当或者不完全准确言论与报道:
1. 中小企业都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2. 中小企业从事简单的加工制造,没有技术含量;
3. 中小企业利润微薄;
4. 中小企业效率低下,产值低;
5. 中小企业员工工作强度大,时间长;
6. 中小企业员工收入低;
7. 中小企业老板多为草莽出生,不懂得现代企业管理;
8. 我国在逐渐丧失劳动力成本优势,制造业势必迁往越南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地区;
制造业是一个大门类,行业繁多,企业众多,大到飞机制造,小到一个螺丝钉,这都是制造;如果按照产业链条,一个成品的完成过程需要多个企业通力合作,越是复杂的产品,参与企业越多,一台汽车的背后是数十家零部件供应企业。处于不同行业和不同产业链位置的企业,其科技水平和利润肯定是不一样的,如果要从技术和经营水平上去评定这家企业,一定要以行业标准去判断。沃尔玛年净利润仅3%,你能说它经营管理水平低下?一家小型互联网企业年利润率为20%,你能说他经营水平高吗?要知道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到了如此大的规模都能保持超过30%的净利润率。
欢迎您关注本人微博:身边的管理学,我将与您分享有趣、易懂、可思的小短文,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