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的历史发展进程

迟竹强 原创 | 2014-06-28 00:08 | 收藏 | 投票

 1953年~1973年,人民币与美元有正式的挂钩,汇率保持在1:2.46的水平上。由于当时境内外贸很少,人民币汇率意义不大。

  1973年,石油危机,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的转变与国际主要货币汇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人民币汇率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法进行调整。1980年的汇率调整为1:1.50。
  1980~1994年,境内有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汇率固定在1:2.80的水平。
  1985~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这阶段,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
  1991年4月~1993年底,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
  1994年,人民币与美元非正式挂钩,汇率只能在1:8.27至1:8.28元之间浮动。
  2005年7月21日19时,央行宣布美元兑人民币官方汇率由8.27调整为8.11,人民币升幅约为2.1%。央行同时还宣布废除原先盯住单一美元的货币政策,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008年,人民币自2005年汇改以来已升值了19%,但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停止了升值走势。
  2010年6月19日,央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回顾人民币这几十年来汇率调整的路径,我们不难看出,每一次中国汇率政策的调整都和自身经济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初步总结可以分为五个重大调整期。
 
  第一阶段(1949至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期,这一时期汇率变动呈现剧烈波动的特点。人民币汇率主要根据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的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调整。
 
  第二阶段(1953至1980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汇率制度,大跃进和文革时期,这一时期的我国汇率制度又历经了两次转变和调整。第一次转变(1953至1972年),由于东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冲突,欧美发达国家开始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国内政策调整为以“大跃进、大生产”自力更生闭门造车为发展经济的主线。由于进出口项目不多,此时的人民币汇率变动呈现出基本稳定的特征,汇率保持在1美元兑换2.46元人民币的水平上。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外贸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第二次转变(1973至1980年),由于1973年美国单方面推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且当年世界石油危机爆发,世界物价水平上涨,西方国家普遍实行浮动汇率制,汇率波动频繁。为了适应国际汇率制度,更有利于推行人民币计价结算,便于贸易,人民币汇率参照西方国家货币汇率浮动状况,采用“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方法进行调整。为此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从1973年的l美元兑换2.46元逐步调至1980年的1.50元,美元对人民币贬值了39.2%,同期英镑汇率从1英镑兑换5.9l元调至3.44元,英镑对人民币贬值41.6%。值得注意的是,1972年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国开始和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一系列政策包括经济上不断磋商沟通与协调,汇率政策无疑也被列入了当时的议题。
 
  第三阶段(1981至1994年)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对外改革开放期,这一时期又可分为三次转变。第一次转变(1981至1984年),初步实行双重汇率制度,即除官方汇率外,另行规定一种适用进出口贸易结算和外贸单位经济效益核算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格,该价格根据当时的出口换汇成本确定,固定在2.80元的水平。人民币官方汇率因内外两个因素的影响,其对美元由1981年7月的1.50元向下调整至1984年7月的2.30元,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53.3%。政策调整的时间点正好也是年邓小平成功访美后的第二年。第二次转变(1985至1991年4月)复归单一汇率制度。汇率继续向下调整,从1984年7月的2.30下调到1985年1月的2.80,之后又多次下调。这阶段虽然恢复了单一的汇率制度,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随着留成外汇的增加,调剂外汇的交易量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高,因此名义上是单一汇率,实际上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1985年比较有影响力的政策是对内裁军100万给财政减负,对外加大了开放的力度,把一些经济特区范围扩大。第三次转变(1991年4月至1993年底),这一次对人民币汇率实行微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官方汇率数十次小幅度调低,但仍赶不上出口换汇成本和外汇调剂价的变化。到1993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分别为5.7和8.7。可见,这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化与改革的特点是: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官方汇率逐渐向下调整。这也是对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后,经济方面反映在汇率市场化道路上的一次探索。
 
  第四阶段(1994至2005年),为适应市场体制下的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取消外了双重汇率制度,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外汇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当年4月4日,银行间外汇市场正式运营,各外汇指定银行依照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在规定的上下幅度内决定挂牌汇率,对客户买卖外汇。这时期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直接制定,而是由外汇指定银行自行确定和调整;(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并以此形成了统一的汇率;(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汇率处于超稳定状况,并单一钉住美元。这一时期,政策有一些比较重大的调整,1993年海南楼市泡沫,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央行行长的朱镕基,果断出手调控挤出楼市泡沫,给投资领域降温。一方面控制住了投资过热,另外一方面推进汇率改革,对出口贸易释放利好政策。保持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至少有一驾马车是在正常奔驰中。
 
  不得不佩服朱镕基总理对经济的调控艺术。今日之回首往昔仍有酣畅淋漓之感,调控措施真是刀刀切中要害,雷厉风行,刀刀奔向权贵阶层,效果之好令世界惊叹:一是抓紧整顿金融秩序和金融体制改革。朱镕基亲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并于1995年7月12日召开全国银行会议,颁布16条,从紧缩信贷开始堵住货币进入市场的渠道。在金融整治方面最具有“朱氏风格”特点的就是当年7月份,朱镕基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把所有下属银行的主持者都召集到北京,当面命令他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逾期收不回来,就要公布姓名,仍然收不回来,就要严惩不贷。”语势之厉令所有银行行长们胆寒;二是果断开仓放粮。1993、1994两年中央政府放出400亿斤国家储备粮。与此同时,中央政府还在1993~1995年期间,3次提高粮价,鼓励农民种粮食。到1995年粮食大丰收,市场上粮食开始供大于求,治理通货膨胀度过最艰难的阶段;三是大砍项目,防止重复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当时砍项目,砍得鬼哭狼嚎,砍得权贵阶层无处躲藏。
 
  可见推进汇率改革,并非是一个单方面的孤立行为,而是由其他政策配合、协调后所产生的结果。为配合调控措施的坚决推行,朱总理在舆论和政府监管上做了精心的准备。一是高扬调控的旗帜,显示政府调控的决心。针对理论界中关于是否要放松调控的争论,朱镕基旗帜鲜明地表示,调控要继续适度从紧,防止过热。并对主张放松调控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进行公开批评,以正本清源,二是打击腐败毫不手软,强力推行各项调控措施在各个地方的具体执行,严厉警告地方官员不准胡来或是阳奉阴违。当时可以毫不夸张的用10个字来形容朱镕基调控的力度:“老朱一瞪眼,官员吓破胆”。房地产调控成为朱镕基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紧缩房地产投机,要求各大银行把投入到房地产上的资金彻底回收,以彻底断掉投机的资金来源,终于成功挤出了房地产业中蕴藏的巨大泡沫。而不是去开征什么房产税,出台一些什么隔靴搔痒的五条、八条、十条来愚民。对内钳制住楼市泡沫,对外汇市和货币政策推出后实行的效果才能够完全释放。因此,在内外并重软硬兼施的调控下,人民币开始在国际上不断提升自己的地位。这才是本币国际化的基本途径,与其空谈人民币国际化不如踏踏实实干点事实。那些个跑不出中南海的鸡肋政令,不但会毁了调控成果,也会让政府形象在民众心中一降再降。高度集权的政府一旦失去了基本的公信力,就会出现社会道德堕落、经济发展混乱、海外扰华势力乘虚而入的情况。当一个信誉、信用、信心、信念和信仰和统统缺失的民族,就算GDP成为全宇宙第一又能怎样?来得快必然也去的快。因为民众别无选择,要么选择继续相信,要么远走高飞,而那些即不相信也没实力离开的人,就有可能成为那个最不确定的因素,对社会稳定构成潜在的巨大威胁。
 
  最后阶段(2005年至今日),两次人民币汇率改革。2005年7月21日,迫于内外压力,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并向上调整了人民币汇率,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从2002年末以来,由日本等少数国家开始在国际社会上散布“中国输出通货紧缩论”,2003年,这种论调进一步升级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到2005年前后,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或基于国内经济的需要,或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要求中国改变汇率制度或强迫人民币升值。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同时美元每天浮动范围限制在上一交易日收盘价的上下3%之内,对非美元则在1.5%的范围内浮动。然而,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除了受到上述国家的压力,也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外开放度提高,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等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外汇占款不断提高,中央银行不得不大规模发行票据对冲,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成本,使得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的成本上升,由此才在2005年正式拉开了人民币汇改升值的帷幕。
 
  2007年5月21日起,央行决定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三扩大至千分之五。2010年6月19日,央行正式就人民币汇率改革问题明确态度,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这就是人民币“二次汇改”。当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人民币被严重低估开始,西方发达经济体和国际经济组织持续向我国政府施压,要求我国进一步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汇率”机制过渡。
 
  根据近年规律,每次高层访美或美方高层访中都会出现人民币汇率升高的现象。那么下个月习近平主席(6月7日)将再度访问美国,或许人民币汇率问题将再度成为政治博弈的筹码。由此可见,凡是我国汇率政策出台重大调整,则必然和国际时政脱不了干系。而汇率政策的大幅调整背后不仅仅对经济上有巨大影响,对国家与民生,企业与个人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调节适宜则利国利民,调整不当则祸患无穷
 
个人简介
祖籍:烟台招远,80后,中国智库发起人,人大财经论坛专家
每日关注 更多
迟竹强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