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败王宗南

卫祥云 原创 | 2014-08-14 23:49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成败王宗南

卫祥云

成也王宗南,上海国资委系统的风云人物,曾经的中国十大商业领袖人物和中国连锁经营业的一面旗帜,可谓大名鼎鼎的“红顶商人”。在其任职期间,曾使亏损的上海联华超市一举扭亏为盈并成功运作香港上市;在其任职上海光明集团董事长期间,把该集团的销售规模从659亿元发展到了1400多亿元。可谓战绩显赫,功劳卓著。

败也王宗南,从目前公开披露的资料看,王宗南终因涉嫌在友谊集团和联华超市任职期间挪用公款和受贿而锒铛入狱。可见,其成败就在一念之间。一代优秀企业家的代表落得今日之下场,确实让我等同龄人唏嘘不已,不由得悲从中来。

悉数过往类似事件媒体的渲染和报导,中国人历来有墙倒众人推,破鼓众人槌之陋习。一是止步于事件真相,深挖个人隐私甚至八卦,以获取名利双收,二是开启想象思维,借题发挥,唯恐天下不乱者大有人在。而真正理性的思考却少之又少,更多的人往往陶醉在瞬间的群体鼓噪和狂欢中终无所得。而王宗南的个人自我评价除去留下一句“是不是儒商,由别人评说”之外。目前尚无其他新闻素材可挖。但有的媒体把王宗南事件与陈良宇事件扯在一起,认为王宗南被捕将开启上海市的反腐大幕,则存在主观臆测,似乎显得不大厚道。

众所周知,陈良宇案早有定论。它与过去的陈希同案和薄熙来案,与目前的苏荣案和徐才厚案甚至周永康案件一样,都只是现有体制产下的孽种,而王宗南案件只不过是这种体制下的伴生物而已。如果我们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则对我们目前的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大有裨益。从目前来看,王宗南案件至少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

首先,国有企业应该早日退出竞争性领域。虽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重申国有企业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路径。但到目前为止,退出的决心不大,退出的路线图不明确,退出的思路也不清晰,退出的速度也太慢。有的企业甚至还在不自觉地进入竞争性领域。而王宗南案件给我们的启示则在于职业经理人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存在着难以协调的悖论。如果国有企业要在竞争性领域长期存在下去,这种状况就永远不会改变。

其次,国有企业要在公益性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精耕细作。在公益性行业和部分自然垄断行业发展国有企业,虽然不是最优选择,但属于不得已的选择,或称次优选择,即最不坏的选择。因为没有更好的选择。因此,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包括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企业应该实行准公务和准公务员管理。企业的所有经营管理运作包括出资、合资、合作、并购、兼并、合并、破产和企业高管的薪酬管理,员工的分配奖惩制度等都应该透明化,实现阳光下的操作。而不是建立所谓的临摹式的现代企业制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也有助于把公益性行业和自然垄断行业的国有企业减少到最低限度。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作战的目标。即使有失误,也有利于纠错,不致犯更大的错误。

第三,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既是国家干部,又是企业负责人,他们既要承受国有企业的僵化体制,又要面对市场的万千变化,因此很难成为真正的企业家。而顶多是个事业家,同样,也是准公务员。目前,按照现有的党管干部人事体制,国有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可以和官员的位置互换,各级组织部门也是这样运作的。由于国有企业负责人的个人命运与企业是分离的,那么给予国有企业负责人任何荣誉称号都是可以的,辅之以一定的物质奖励也是必要的,但就是不能给予国有企业负责人任何企业财产诉求。这种改革正好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想当官就别想挣钱,想挣钱就别想当官”的执政为民理念,对我国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具有重要引导作用。

2014年8月14日

 

个人简介
卫祥云,著名经济学家,国资委商业科技质量中心原主任,先后出版《改革的逻辑》、《国企改革新思路》、《产权的逻辑》等多部经济著作。现兼任智石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卫祥云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