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岛新区文化引领的战略内涵与定位

李光全 原创 | 2014-08-16 16:48 | 收藏 | 投票

黄岛新区文化引领的战略内涵与定位

                               李光全

 

青岛黄岛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后,黄岛新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黄岛乃至青岛新时期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新区规划中,文化引领战略成为一个很有特色的亮点。一方面文化引领战略成为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指导,但同时文化引领战略到底引领什么?如何引领?与此同时,新区对创新能力、服务能力和领航能力的关注以及对创新、改革、开放的重视成为对新区未来发展设想、发展定位设计必须要考虑的内容。换言之,在上述背景下,作为国家级新区的黄岛新区,文化引领这一重要战略该如何理解、整个新区文化发展该如何战略定位,才能借力国家新区、服务国家战略、实现自身崛起、加快推进国家战略,成为一个亟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一、黄岛新区文化引领战略的内涵

  随着第十个国家级新区——大连金普新区的批复,环渤海地区前所未有地集聚了三个国家级新区,超过长三角、珠三角、西北地区和西南区,成为国家新区战略最为密集的区域。在这一背景上,青岛黄岛新区如何利用自身国家新区战略机遇,在前有“天津滨海新区”后有“大连金普新区”的战略空间挤压中走出有自己特色且有较强竞争力的新路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国家批复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新区的发展战略设定必须要从这一当前最大的实际和机遇出发来考虑问题。作为黄岛新区发展中置于引领地位的文化发展,到底引领什么、怎么引领成为新时期落地国家新区战略的重要前提。在新区的发展上,黄岛新区管委所提出的文化引领战略自然应该立足国家级新区这一背景来理解,任何试图从一般地区发展层面来解读文化引领战略都是对这一重大机遇的浪费。按照我们的理解和思考,文化引领战略的内涵应该涵盖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发展要在整个新区发展中起到引领作用。文化发展并非简单地只是引领文化产业本身。未来,文化发展应该成为黄岛新区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强实力的重要手段,文化的引领应该体现在文化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融合创新的引领,一方面推进文化产业自身在全区未来产业发展中引领地位的实现,另一方面要在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升级改造中注入文化元素和文化内涵,提升产业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最终实现以文化引领产业腾笼换鸟与凤凰涅的目的。

  二是文化引领的作用和思考应该立足国家新区的战略高度。从国家新区承载的使命出发来谋划黄岛新区文化发展的定位以及文化引领战略在区域六大战略中的特殊地位。文化改革、文化开放、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事业改革是当前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关注且有可能在全国引领发展方向的。文化引领战略高度的问题,既是青岛市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率先科学发展”下青岛黄岛新区引领区域发展地位的直接体现,也是作为国家级新区来承担国家使命、着力在特定领域引领国家新区发展、引领国内特定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而国家级新区、再造一个新青岛的重大城市使命是黄岛新区战略引领必须考虑的最大现实。

  三是文化引领的作用和思考要立足新区最大的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的核心区,庞大的海洋科技研发队伍、众多的国家级科研机构、深厚的涉海文化历史底蕴以及较强的海洋产业成为区域的最大典型特征。在青岛黄岛新区,海陆统筹、蓝色创新、海洋生态等都将成为也必须成为这一区域的最大优势资源和发展基础,这是毫无疑问的。重点将海洋文化与蓝色经济的融合发展,积极在国家海洋文化、国家海洋科技创新文化、海洋生态文明等建设上进行改革探索,是黄岛新区立足自身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结合下实现差异化崛起、抢占制高点的现实选择。

  二、关于文化引领战略下黄岛新区文化发展定位的思考

  结合上面关于文化引领内涵的认知和思考,我们认为“文化改革的标杆区、文化开放的先行区、文化产业的示范区、海洋文化的核心区”能够科学体现黄岛新区承载国家使命、体现地方优势的特征,应该作为新时期黄岛新区实施文化引领战略的关键定位。具体如下:

  新时期文化改革的标杆区。文化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一轮改革极为关注的内容,国务院在2014年连发三个文件来指导和推进文化改革。黄岛新区将文化发展置于区域发展的引领地位,这决定了在文化领域释放改革红利、创新红利是必须做出的选择。黄岛新区的文化引领在战略定位上应该体现出积极利用国家新区战略、引领区域文化改革的使命。黄岛新区应该承担起这一使命,率先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探索在文化产业领域中文化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等混合所有制改革;在文化事业领域探索建立科学高效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新模式,探索社会资本参与文化事业改革、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力争借助国家新区战略优势在文化改革创新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成国家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实验试验区。

  国家文化开放的先行区。中国文化领域如何进行开放合作?如何加快推进中国文化及文化产业走出去?是当前我国提升国家软实力,提升中国文化影响力亟须破解的问题,而对于黄岛新区而言,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有助于从国家战略层面对这一问题的破解给出一种尝试和探索,同时也具备现实的支撑条件。具体来说:一是作为国家级新区,在战略资源的掌控能力具有高度优势;二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传统优势地区,多年来,黄岛新区所在区域具备丰富的开放经验,具有先行先试、敢为天下先、积极进取、锐意革新、持续开放的文化基因,在海关监管、海关特殊监管区运作、对外贸易等方面能够承担其建立文化开放先行区的战略使命;三是黄岛新区具备探索的现实基础,琅琊文化、徐福文化等黄岛新区的特色文化在日韩等地具有广泛的认知力和影响力。拥有保税港区、开发区、中德生态园、中日中韩合作创新产业园等众多高层次的平台和载体,是山东半岛国家级园区数量最多、功能最全和开放政策最集中的区域,为该区先行先试、率先科学发展和广泛进行中日、中韩、中德、中俄等国际文化交流提供了极其广阔的空间,打造了载体和条件。总之,黄岛新区具有培育外向型文化企业,鼓励文化企业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文化品牌,形成文化出口竞争新优势、打造国际文化交流示范区的现实可能。

  中国海洋文化创新产业的核心区和领航区。在很多人看来,发展海洋文化应该是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心城市和海洋特色国家级新区的应有内涵。但发展定位的确立应该立足于更大范围内的深度审视和比较。中国沿海地区,有辽宁沿海经济带、天津滨海新区、黄三角经济区、江苏北部经济区、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舟山群岛国家级海洋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广州南沙新区、北部湾经济区等众多涉海国家级政策区域密集分布,青岛黄岛新区如何在众多基本同质化产业区域的竞争中找准定位、寻找突破,才是关键。近年来,与南方先进城市相比,青岛在国家各种试点资格的争取中都具有明显优势,但试点成效在实际中往往存在差距,其关键就在于试点中对优势的把握更多考虑自身有什么优势,而不是自身与别人相比的优势在哪里。所以,建议黄岛新区海洋文化的发展不能简单地有海洋文化资源就发展海洋文化产业,应该立足黄岛新区海洋科技创新这一放置全国也有突出优势的科技实力和创新的理念,依托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创新文化来推进海洋文化创新,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绝对竞争力突出的海洋文化创新产业,打造中国海洋文化创新的领航区。

  国家文化产业化的示范区。提升文化对经济的贡献度、增强文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融合,在山东乃至全国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上做出示范是文化引领战略的应有内容。这一定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支撑,具体而言,一是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储备丰富。放眼全国,在一个区域能够集聚这么多高水准、大体量优质文化产业项目确实较为罕见。万达东方影都、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媒体学院、中视联动漫产业基地、中国数字舞美科技应用产业基地、黄岛国际版权创意产业园、青岛国家级版权交易中心、全球数字娱乐联盟产业基地等这些档次高、投资大的优质项目,每一个拿出来放在一个区域都会成为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和引擎,更何况在黄岛新区一个区域这么大量的集聚,这将成为文化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支撑。二是与其他八大国家新区相比,黄岛新区具有资源优势突出和产业发展态势好的明星特点。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34.2亿元,占青岛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4%,规模位居青岛首位,是市南区的2.18倍,增速15.2%,遥遥领先于其他区市。三是文化产业品牌化效果突出,先后荣获“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中国美术创作基地青岛基地”、“中国书法家(青岛)创作培训基地”、“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市”等荣誉称号。总之,在黄岛新区探索建立国家级文化产业化的示范区有现实发展基础,也有未来成长潜力。

每日关注 更多
李光全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