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搞混改究竟有何难言之隐?

张平 原创 | 2014-09-16 10:44 | 收藏 | 投票

 中石化油品销售业务混合所有制改革终于迎来一个重要节点,近日,这家中国石化行业巨头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石化销售公司已与25家境内外投资机构签署协议,25家投资机构认购增资后的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由此,中石化在今年2月宣布的在油品销售业务中引入社会和民营资本实现混合经营的改革目标,终于开始了实务操作。而中石化这个案例也为我国国资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树立了一个值得重视的样板。

根据中石化的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中国石化销售公司已与25家境内外投资者签署增资协议。包括腾讯、海尔、中国人寿等在内的25家投资者,共计出资1070亿元认购销售公司29.99%的股权。中石化将持有销售公司70.01%的股权。

面对部分网友质疑“混改”是否会导致国有资产的贱买?笔者认为,中石化这次出让其销售公司并没有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根据中石化在A股市场的市盈率约为10倍,而中石化销售板块去年净利润约为210亿元,按10倍市盈率计算,其销售公司资产估值约为2100亿元左右。但按照昨日中石化公司的股权认购情况,可以估算出其销售公司的实际股权作为高达3570亿元,高于之前市场预期3000亿元的上限。显然,作为石油巨头的中石化是绝不可能做亏本的卖买。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混改中,中石化对社会资本的话语权进行了提升。此次“混改”完成后,占有销售公司70%股权的中石化准备派出的董事保留在4人,而占有30%股权的社会资本则可在董事会占有3个席位(另有3名独立董事、1名职工董事),这种安排有利于社会资本在公司管理中掌握更多话语权,使“混改”的效果真正体现出来。

面对中石化打响了“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枪,很多专家认为,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同时,这也是敢于突破传统、冲破利益红线的勇敢做法,其改革的勇气和做法值得肯定。不过笔者认为,中石化这次转让旗下销售公司股份背后有其难言之隐:

首先,随着今年以来国内经济的下滑,目前恰是我国20年来石油需求增速最慢的时候,国内成品油市场已出现过剩,中石化此刻拿出油品销售板块,而非最核心的上游勘探和中游炼化板块向社会和民营资本开放,就是因为中石化看到了下游销售的优良业绩不可持续,未来油品销售领域竞争会更加激烈,利润可能会进一步压缩。

再者,中石化作为三大石油垄断巨头之一,早已受到外界诟病,很多专家建议将中石化进行拆分。而去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要改革目标后,今年7月,国务院国资委公布了央企4项改革方案,中国医药和中国建材两家央企成为“混改”试点,但两个月过去了,毫无进展。此时中石化抢在前头,就是想获得开启“混改”先河的美名。

其三,中石化通过股权转让之后,可获得千亿资金,这对于中石化的主业和跨界投资有着重要的帮助。如今中石化除了炼油、管道、斟探等环节都需要资金投入外,非油业务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资料显示,国外成熟市场加油站的利润超过50%来自便利店及快餐等非油品业务。而中石化觉得非油业务前景广阔,正想走非油业务之路。

资料显示,中石化销售公司跨界混搭了许多行业的龙头公司(腾讯、中国人寿、海尔、大润发)。从这份名单可以看出,中石化“野心”不小,它想借助产业财团的力量拓展便利店、汽车服务、金融服务等非油品销售业务。而无论是跨界扩张还是主业投资都需要超量资金的支持,中石化现在抛售部分销售公司资产,意在获取资金,谋取更大的战略投资利益。

最后,中石化的销售公司这次搞混改,主动给社会资本更多的话语权,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混改来完善公司治理、激发企业发展活力。一直以来,央企国企的最大弊病就是效率不高,缺乏活力和创新,而中石化通过这次混改试点,希望探索出一条使央企的资源优势和民企先进管理经验相结合的改革之路来。

中石化让25家国内外资本进入其销售公司,是走出了“混改”的第一步。很多专家认为这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不过,中石化主动搞混改有其难言之隐,一方面石油销售板块早已不再垄断,随着竞争激烈和经济的调整其销售公司业绩高增长将难以持续。另一方面,中石化除了油品业务投资,还要要搞非油业务领域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而这次出让部分股权,也符合中石化的利益。更让人关注的是,中石化引入社会资本,就是想通过混改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使整个企业有较大的发展。当然作为垄断央企而言,唯有响应党的号召,紧跟中央路线走,才能走得更远更踏实。

 

个人简介
不执著财经创始人:张平 知名经济学人,著名财经评论家, 每日经智库财经专家,今日头条,财经头条,百度百家,腾讯自媒体专栏作家,金融界、国际金融报,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特约撰搞人。 微信公号:bzzcaijing(或输入不执著财…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