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为何成为束缚中国企业发展的枷锁

郎咸平 原创 | 2014-09-19 12:47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我在各地演讲中,听到企业家抱怨最多的问题,就是遇到人才瓶颈。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系统生产的产品也就是人才不合格。在我最近出版的书《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中,我称之为人才枷锁。在这本书中,我重点谈的是审批枷锁、垄断枷锁、税费枷锁、融资枷锁、低价枷锁、人才枷锁、社会枷锁、假货枷锁、国际化枷锁、法律枷锁,我认为是这十大枷锁束缚了中国企业的发展,我们只有砸碎它,中国企业发展才不会磕磕绊绊,中国经济才能走出萧条。

那么,我们的人才状况究竟是什么样子呢?就是大家都说的那样,“既入不了厅堂,也进不了厨房”,大批毕业生是高不上去,也低不下来。总之,培养的都是企业没法用的人。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是教育体制僵化,学校没有自主权。二是职业教育被漠视。今天我们重点谈一谈职业教育的问题。

 

我们过去搞“教育产业化”,“大学大跃进”已经造成恶劣后果。社会本来应该以职业教育为基础的,大家想想每天生活工作的地方,有多少工作必须是大学生来完成,又有多少制造业岗位需要熟练技工。很明显,技术工人不够!现在我们全变成了所谓的精英主义教育。如果中国大学培养的学生真的全部是精英,我看这个国家稳定不了。中德都是制造业大国,我们偏偏不学德国。德国16~19岁的人中70%选择接受企业办的各种职业教育,包括机床操控、汽车维修、船舶驾驶、烹饪、首饰加工等。而且教育部绝对不歧视他们,不像我们,和德国一样的技工学校根本不被纳入教育系统,不拨经费,学生自掏腰包去学,而且教育部不承认这些学校的学历。中国有所谓的公办职业教育学校,大部分也是有其名无其实,学生出来后也基本没用,就连老师自己也没几个真正在工厂操作过。

 

既然人才瓶颈已经成为限制我们企业发展的枷锁,如何打破,那就是要改革我们的教育制度;如何改革才能见效快,那就是要放开职业教育,并且真正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支持职业教育。对于那些所谓的三本大学,其中绝大多数可以鼓励它们转为职业技术学院,全部卖给或者交给民营企业去运营,因为企业最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人。

 

可喜的是,在新一轮高等教育改革浪潮中,对职业教育领域的涉及达到了空前的关注度。一是今年初李克强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二是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出炉发展职业教育体系的“顶层设计”;三是时隔9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再度召开,习近平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批示;四是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拟将600多所地方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一系列重要的文件、讲话和会议,布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职业教育改革。

 

但是,何时能收获到这场职业教育改革的果实,让中国的企业家们不再抱怨人才的匮乏,还有待时日,还需要教育界从企业需求出发,深入一线调研,当了解到企业真正的人才需求后,职业教育的改革才算走出了切实的一步。

本文部分摘自我7月新书《郎咸平说:萧条下的希望》(东方出版社)和最近的思考。

个人简介
1956年出生于台湾,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博士,曾执教于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教授曾担任…
每日关注 更多
郎咸平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