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经济“靠得住”的4大支点

周其仁 原创 | 2015-01-06 09:55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从“经济下行”讲起

  2008年以后,中国的经济为什么下来?原因概括地讲就是,原先的增长方式很难维持下去了。首先是速度,一个大国,多年来连续保持平均14%的增长,这是二战之后世界范围内极其少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高度依赖全球化。

  不要把帐都记在自己头上,说中国人艰苦奋斗、肯干,所以增长速度才会这么快。改革开放之前,我们也艰苦奋斗,也肯干,怎么没有富起来呢?这是因为,你的付出没有在全球范围获得评价。

  长期封闭之后的开放,释放出一个巨大的潜能:我们的劳动和产品,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通,这个不得了。

  最早邓小平搞改革开放的时候,还没想到中国的产品可以出去,当时是缺钱,上个大项目全国要勒紧裤腰带,开放的最大需求是“引进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1970年代后期谷牧(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带团访问欧洲,德国总理到机场送的时候就带着协议,五十亿、一百亿美元,你们想要,马上就可以签。

  这个情况让高层非常振奋,所以邓小平说,胆子要大一点,把门开大一点,多借一点外国资本。但是谁也没想到,他们的资本、技术一过来,和中国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结合起来了,不管什么产品,以前我不会做拉倒,一旦我学会了,就非常有竞争力。

  国际市场一打开,发达国家的购买力和需求都是现成的,他们的生产成本又高,发现中国人的便宜,那就买吧,这是中国经济多年来高速增长的真正秘密。不是中国人以前不辛苦,后来变得辛苦了,而是同样的辛苦,评价的尺度变了。

  特别1997年加入WTO的协议一签,5年后正式加入,贸易的壁垒大幅度打掉,中国国内改革之前又持续了一二十年,民营企业起来了,一部分国有企业先行改革了,体制和机制都已经有了变化。两者一结合,经济一下子飞起来了,这是双方之前都没有想过的。

  中国成了世界工厂,甚至是世界车间,美国人的传统制造业有了替代品,贸易大量逆差,尽管经济增长、速度不差,但是(美国)就业状况越来越不好,为什么?我们这边是高速工业化,节节往上走,逼着美国人在IT方面不断创新,但是,这个创新主要是资本和技术,知识阶层获益了,普通工人没占到便宜。

  发达国家的资本可以出来,工人可出不来。他们的工资水平也是刚性的,涨可以,随便降是不行的,你看,麻烦就开始了,社会一般阶层收入增长不多、失业率提高,反映在政治上,那就是大问题。

  美国两党,哪一个上台都要增加社会福利和保障,让国外资本的投资所得,分出一部分来给普通人享受。次贷就是这么出现的,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发达国家经济衰退的起点。

  美国的穷人买不起房子,商业贷款评估信用,也不给贷款,好,政府成立两房(房利美、房地美)帮你买,贷给你首付,商业贷款一看政府担保了,就跟着配发贷款,再把这些债务打包做成金融产品,上市流通。

  穷人很高兴,搬进新家里,但是就业岗位没增加,收入没增长,进去也是付不了租金、物业税等等,只要把房子退回来,退得多了,银行就要拍卖回款,房价也就跟着下来了,这个可是基准资产的价格,它一下跌,跟它有关的金融产品都不行了。

  就是这么一个“次贷”,规模大概一百亿美金,居然后来会烧这么大一个泡(金融危机),华尔街一出事,发达国家都跟着出事。当时我们可没想到华尔街出事,以前我们都是跟它学,金融、投行、基金、保险……全是跟它学,老师一出事,学生这心里还挺高兴的。

  没开心两天,火就烧过来了,美国的金融带动消费,金融下去了,消费也跟着下去,买不了你中国这么多东西,我们的出口就下去了,这时候正好是2008年,当时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就是这个背景下推出来的,也就是联想之星成立这一年(编注:国内创业投资开始兴起)。

  2000年之前,我们的出口总量相当于GDP的30%多,这个数字全世界的大国里,独此一份。也就是说,我们的“高速增长”这架马车,高度依赖“出口”这一匹马,全球市场需求一收缩,首当其冲就是这匹马。

  除了出口这匹马,另外一匹就是投资。这一匹历来也很猛,但是质量不高。以前我们没钱的时候倒还好办,哪里没路走了,就修条路,哪里没房子住了,就建几栋房子,尽管困难、紧张,但绝对是修不错的。

  后来,我们有钱了,开始主动规划,政府的权力又很大。比如说土地,世界上没有我们这样的土地制度:只要我想要,就可以从农民手里拿,我来设定补偿金额,我来征地,我来变更属性。

  一只手拿地,另一只手又可以在市场上招拍挂出售,干部又是5年一个任期,上来就要政绩,那就投吧,结果就是城市遍地开花,畸形发展,路修好了没人走,房子建好了没人住,引发一系列问题,资源浪费,社会矛盾突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雾霾这个东西可不是外国输入的,是我们自己搞出来的,环保可能是现在社会最严重的问题。

  而且,还害了一批干部。你们看这两年反腐打掉的干部,以前不腐败的时候,不是没工作能力,也不是没理想,革命时期严刑拷打还出过江姐,现在成吨的现金砸过来,很难扛得住。

  2008年以来的经济低迷,怎么来的,就是这么来的。

  过去的事说完了。未来怎么样,谁也没法准确预测。但是,经济这个东西啊,心态很重要。你看邓小平当年听汇报的时候,要是说得特别好,他就会说:没那么好吧?要是说的特别差,他就会说:没那么差吧?

  如果让我说,未来5年、10年经济情况怎么样,我也没法预测,但是,有四个已经形成的支点,还是靠得住的。

  第一个支点:国内市场体系和理念的兴起

  据说当年毛主席让陈伯达算过,如果我们像苏联一样,全部搞成国有、集体农庄,把全国人民包起来,发工资行不行?陈伯达找了一屋子人来算,算完汇报说,不行,我们比苏联落后,农村人口太多,包不起。

  现在看,陈伯达还是有贡献的。人要包下来,会有什么行为倾向?哪怕这里一点点、勉强生活,外面海阔天空,他也不会往外走。

  向未来看,中国经济靠得住的一条还是:国家不包农民、不包民营企业,大家都得在市场上去拼。你看马云现在这么富有,市场一翻脸,他可能就没了。

  现在好多人大富大贵,查20年前,家底都是一样的,都是无产阶级。一部分人、一些企业、一些地区先富起来,很多人尝到了这个甜头,前面有榜样,后边的人就挡不住,这个带动力量极其关键。

  而且,80后、90后这一代人起来了,他们中很多人家庭条件不错,不像父辈当年一样,毕业马上要找工作,养家糊口。现在的年轻人家境不错,就可以任性一下,不想上班,要创业了。

  社会有这个氛围,再加上前面有榜样,就是未来5-10年靠得住的力量。我看马云最大的贡献,不一定是淘宝网,而是让年轻人知道,只要敢做梦就行,万一实现了呢?

  第二个支点:国际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还靠得住

  我们从全球化里成长起来,学了不少本事,现在也可以用了。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板块兴起、购买力增加,这是个现实,但是不好做,为什么呢?

  以前,我们的对外贸易的对象是发达国家为主,生意好做,为什么?它出价高,基础设施、商业服务都很发达。我们就是个车间,只要按订单生产出来,港口发货就行了,只受累不操心,后续的都是人家给安排。

  现在,要面对新兴市场,它们就不行了:基础设施和商业服务都跟不上,甚至钱也不够。你看咱们的总理现在主要忙什么——用“对外投资”带动“对外贸易”,跟发达国家当年对我们做的差不多。

  没钱借给你钱,基础设施不行我们帮你建设,这些年我们的建设、制造能力可是起来了,人强马壮,矿山、港口、电力、铁路……什么造不出来?我们向西发展,哪个国家的资源都很好,用他们的土地、劳工,加上中国的制造设备,做通了再卖中国货,这个市场大有可为。

  现在,中国的年轻大学生很多,“就业不行”成了社会问题。我在大学工作,我就经常说,你们还是要振奋一些精神,为什么老在国内转悠,世界大着呢,去开疆拓土、去跑啊、去营销啊。有些地方确实不安全,天上要飞炸弹的,销售经理要冒着炮火前进,但这才是企业家精神。

  第三个支点:国内投资和内需,还靠得住

  以前,我们投资效率不高,是在空间分配上出了问题。你看发达国家,经济空间分布是什么特点?大量人口和经济活动,分布国土面积上较小的地方,形成都市圈、大城市区。

  我们拿这个标准去看自己,投资和布局还带有很强的农业特点——地区分割,效率就低了。进一步改革之后,人口和经济活动的继续集聚是挡也挡不住的,这是有重大意义的。人口集聚就会产生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生产力的源泉,一类人专门做一件事,互相提供产品和服务,经济就发展起来了,这是经济学。

  举个例子。你看村里有卖早点的吗?有人专门剪指甲吗?但是,村里人不吃早饭不剪指甲吗?规模太小,分工分不了。但是,到了北京、上海这样的大都会,早点是巨大的产业,手机下单就有人专门给你送的。

  我访问过一个地产公司的保安,他以前是保安,现在培训保安,培训过几千个,我说“你是怎么做农村年轻人思想工作的?”他说,我就说你好好干,站着就能领工资!在农村里,站就算是白站,在城里就给发钱?这就是分工的问题。

  服务业要想像发达国家一样,比例到百分之七八十,我们的经济空间和人口还是要集聚,要集聚还是要投资,但这不是放宽土地、财政政策就行了,最大的课题是:我们要学会管理“高密度的社会经济体”。

  你看现在北京的地铁里,人都快挤扁了,你怎么办?靠疏散搞好交通?我看不行,集聚还会继续,挡不住的,还是要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

  第四个支点:持续创新的能力,是靠得住的

  以前老听说“我们的教育不成功”,去了印度我才知道,我们过去的教育也有非常成功的地方,“普及”做得好,这是一个重要方面。

  知识这个东西很奇怪,生产的成本和学习的成本是不一样的,你看爱因斯坦、牛顿,他们的知识是怎么生产出来的,是哪个大学里培养出来的吗?门儿都没有!但是,一旦他们的原创知识生产出来,只要有一个有效的教育体系,就会很快被人学会。

  中国在“原创知识生产”方面确实不行,原因是什么?不是经济问题,我们不展开讨论。我的判断是,这样的情况还会持续很多年。

  但是,我们多年穷国办大教育,包括应试教育,培养了大量高效劳动力,能写会算、有抽象和想象能力。另一个层面,我们的工程师也很多。两者一结合,我们的集成创新(不是原始创新)的能力是非常靠得住的,不但能设计,而且有高效的劳动力可以生产。现在,印度也开始抓基础教育了,你到印度看,哥哥姐姐没有书包,弟弟妹妹开始有了。这个东西重视起来,6-9年就会产生效果。

  没出路,才会找出路

  谈到经济宏观形势,我的看法跟很多人不同。经济和人体一样,不能只有往上走,不能往下走,也要有春夏秋冬。收缩,不一定是坏的,你不收缩,钱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谁有空给你搞新?经济下行会带来很多痛苦,没办法,调整啊,全世界都在干这个事。但是,经济危机也有它的正面功能:可以激发积极力量的成长。

  如果一直顺风顺水的事做着,旧常态还能继续下去,新常态就出不来。商业跟军队一样,没出路才会找出路,这是必要条件。

  什么叫创新,毁灭性的创造。一个新的东西出来,很多东西就没有用了,废了,创新是很无情的。

  舞台已经准备好了,怎么看它都不小,至于大家能在这个舞台上演多大的戏,可不是经济学家能说清楚的。未来,不是靠预测,而是靠行动,靠舞台上的这些角儿。

  

个人简介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每日关注 更多
周其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