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6.9%到6.5%,准备好了吗?

吉宁 原创 | 2015-10-21 08:15 | 收藏 | 投票

 三季度GDP降至7%以下并未出乎市场预料,但是由此引发的讨论更多地集中在了今年能否实现全年增速7%,以及本轮经济调整的底部到底是多少?

对于今年“保7”不用过于担心,即便三季度是6.9%也应该看到,部分下滑数据已经出现降速减缓以及政策的持续发力,四季度经济要回升至7%以上不会太多悬念。

但是,6.9%只是今年的经济底部。如果说6.9%意味着中国对经济放缓已经做好准备,那么在未来的几年里,对经济增速还将继续下台阶的容忍度也将进一步加大,而对这一阶段经济增长所设的底线,很可能是6.5%。

真正的问题是,从6.9%到6.5%,我们是否做了足够的准备。

下周即将召开的五中全会将对“十三五”规划进行审议,在保持“两个翻番”——国民经济增长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基础上,最受关注的就是对于未来五年经济增长目标的设定。如果将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6.5%,不仅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要进行调整,对于企业和老百姓来说,企业对自身的规模和发展战略、个人支出和财富分配都将随之改变。

6.5%,意味着,正在进行的过剩产能淘汰还将继续,那些处于边缘的企业,如果不能抓住机会,将被接下来继续汹涌而至的资金链条紧张、用工价格上涨、库存高企等问题所吞噬。

6.5%,意味着,随着部分企业特别是实体企业的倒闭,就业机会将减少,大批的应届毕业生和愿意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农村青年将成为就业压力最大的群体,而新增的劳动力对一线工人、建筑工人的就业机会并不十分感兴趣。

6.5%,意味着,在从6.9%到6.5%这一过程中,宏观政策将更多地转向保证经济缓步换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换挡最关键的时期——也就是当前——支撑经济的力度必须加大,而且实际上,在持续了近半年的稳增长之后,财政、货币政策都在面临两难,既要稳住整体经济,又要保留一定的弹药能撑到经济动能真正平稳切换。

在经济换挡时期,最好的托底政策就是给让实体可以得到资金保证。

现实中可以看到的是,当时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出现了过度背离之后,金融和实体的调整更多地将问题指向了融资。现实中可以看到,一批原本打算利用IPO融资的企业还在排队等待,银行的贷款中针对实体的贷款仍然不是十分乐观。单纯依靠降准、降息,或者加大财政支出,在这两大政策配合之间,更需要一些可以与实体更为紧密的政策来让资金更加流畅地流入。

从近两年对资金通道的疏通来看,仍然是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进行的,而从实体经济来看,地方债务、资本市场虚涨等风险陆续得到释放后,需要在宏观政策进行更多的创新。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主持召开金融企业座谈会就指出,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促进金融创新,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因此,在宏观政策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的情况下,要对经济增速从6.9%降到6.5%做准备,最紧迫的还是给资金开更多的口子,这同时也涉及,对原有的相关政策做出调整。比如,对于企业来说,给出更多的直接融资渠道,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也要留出更多的主动空间。

 

 

 
 
个人简介
管理博士,实战派企业培训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吉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