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长“破7”的意义

易宪容 原创 | 2015-10-21 17:28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GDP增长为6.9%,比上半年增速下滑0.1个百分点,好于市场预期的6.8%,但为2009年以来GDP增长速度最低的一季。实际上,GDP增长7%,增长6.9%,两者之间差别意义大吗?这对于前三季度达近50万亿的GDP总量来说根本上就意义不是太大。多一点少一点有多少关系。

但是,第三季度GDP“破7”意义不在于增长多少,而在于观念转变及对未来趋势的判断影响。因为,GDP增长破7就是政府对GDP崇拜的观念有些许的突破。因为,在以往,在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当年GDP增长的规划。但是这个规划一旦确立,那么当年政府所有的工作都会围绕着这个GDP规划而出台政策,如果实际经济增长或政府预期当年GDP增长可能会偏差这个规划,就会出台一系列的刺激经济增工政策,以保证GDP的增长不低于这个规划指标,这是多年来政府的惯性思维。

而这次政府允许GDP增长低于当年GDP增长规划,这不仅意味着政府正在逐渐打破以往的GDP崇拜的惯性思维,允许GPD增长破7,也意味着未来几个季度里,中国增长下行的压力还有增大。而打破这种保7的惯性思维,就要求未来中国的GDP增长更符合实际,更需要回到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所承诺的不追求GDP的高速增长,而更关注GDP增长效率与质量。总体来说,这个方面是正确的,但是要中国政府真正这样做实在是不容易。GDP的破7也就是意味当前的中国政府已经迈出一小步。

还有,允许GDP增长下行了7之下或年初规划之下,也可能政府对未来经济增长形势不太乐观。因为,尽管国内消费增长成了当前中国经济增长的亮点,比如9月份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比8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其中,通讯器材消费维持调整增长,前三个季度同比增长达到35.8%。民生类产品如粮油类、食品类、日用品、服裝等均录得10.2%14.2%增长,从而使得第三产业即服务业的前三季度增长达8.4%,远高于总体GDP增长的6.9%,即国内消费成了拉动GDP增长的主力。但是,这种态势能否持续是相当不确定的。因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并不会太乐观。国内居民消费能力增长还是有限。这就是国内内需一直难以快速扩张的关键所在。

再从投资增长的情况来看,其形势则不容乐观。因为,第三季度投资增长还在继续下滑。1-9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3%,比1-8月份增速下滑了0.6个百分点,继续创2000年以来低位。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私人企业投资意欲十分微弱,1-9月份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8.9%3.5%,都比1-8月份下滑0.30.9个百分点。而前三季度的投资主要重心是放在公共基建投资上,道路和水利管理投资分别录得了18.1%22.5%。估计在这种方面,以后几季度政府推动的公共投资可能会更是为强劲。

这种情况就说明了,一是尽管当前国内企业融资欲望十分强烈,当前国内企业涌入香港股市上市、企业债券市场融资疯狂、及银行贷款快速增长,但是私人企业获得大量的融资之后,其投资欲望没有增加,反之私人企业投资还在下滑。这就意味国内企业获得的大量资金有可能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可能在金融市场内循环。

二是私人企业投资欲望为何这样弱,最为根本的问题就是当前国内许多行业的产量过剩问题都是十分严重的,国内制造业增长繁荣已经结束,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无论是国内房地产业还是建筑材料钢铁等行业的情况都是如此。比如,尽管第三季度房地产的销售同比增长不小,但是这种房地产需求的过度超支不会持续时间太长,从而使得房地产严重的供大于求问题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的经济增长下行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

三是目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把宝压在政府推出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上,尽管发改委在今年前三季度批复的约1.8万亿元基建项目仍然会在后续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是这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仅后续能否持续是不确定的,而其效益也不容易在短期内显示出来。

总之,第三季度的GDP增长破7,意味着政府正在转变观念,也意味着当前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虽然消费表现不错,但是工业增加值动能减弱、投资增速大幅下降、产能过剩问题严重,仅是希望公共基础建设来拉动经济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压力仍然很大。政府只在真正放弃GDP增长崇拜,以市场方式让经济结构调整,才能走出当前困境,否则当前中国经济调整时间会更长。

 

个人简介
1958年出生于江西上高, 1989年获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1997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学位。 1997年7月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 1998-2000年到香港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做合作研究; 1999…
每日关注 更多
易宪容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