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利率管制 央妈“双降”亮点

吉宁 原创 | 2015-10-24 08:22 | 收藏 | 投票

 这一次没有意外,货币宽松仍在途中,周末“双降”传闻成真。其亮点之一,在于“取消利率管制”,其次,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6%、基准利率1.5%的背景下,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10月23日19:17时,央行宣布,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以进一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其中,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相应调整;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抓紧完善利率的市场化形成和调控机制,加强央行对利率体系的调控和监督指导,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

央行决定,自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同时,为加大金融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正向激励,对符合标准的金融机构额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此次“双降”是继8月之后,降准降息再临。海通证券(600837)就此认为,零利率是长期趋势。华泰证券(601688)则测算,这次降准可以释放流动性7000亿左右,对股市是重大利好,对金融大蓝筹更是利好,与去年11月大行情起点有些类似。

而前一日,国家外汇管理局(简称“外管局”)公布的银行代客结售汇数据显示,2015年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6953亿元人民币(等值1092亿美元)。这意味着,市场主体购汇意愿较强,资金流出明显。外管局副局长王小奕亦坦言,今年以来或者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外汇资金确实呈现了一定的流出趋势。

也因此,市场解读,GDP破7、经济下行压力之外,一定程度上,此次降准也是“对冲”资本流出。

降息方面,降息的同时央行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招商银行同业金融总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分析,这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完成,利率管制已不存在,金融机构以资产定负债的趋势将会更加明显,在资产配置荒的环境下,决定了金融机构难有大规模扩张负债的冲动,即使取消上限,存款利率也不会出现明显上行,这有利于持续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但也对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提出更高要求。

此前,按照海通证券宏观团队姜超的话说,当前贷款利率管制已完全放开,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也分别在去年11月和今年3月、5月先后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2倍、1.3倍和1.5倍。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有所分化,存款利率已初步形成分层。

“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扩展至基准利率的1.5倍后,下一步存款利率调整有可能完全打开浮动区间,存款利率市场化已接近完成。” 姜超认为。

话音甫落,放开利率管制成真。而完成最后一跃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将重塑,高收益资产将受追捧,金融资产大时代仍将延续。

事实上,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双降”前,李克强总理表示要“合理运用降准、定向降准、降息等货币政策手段,要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创新货币政策手段”。刘东亮认为,总理亲自表态实际上为近期弥漫的双降无用论画上了句号,特别是在外汇占款持续大幅下降之际,降准对维持资金利率宽松有格外重要的意义。因此,有理由认为,央行的宽松举动将会持续至2016年,明年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可能降至1.0%以下,而“创新货币政策手段”则充满想象空间,在利率日益接近极低区间,且利率管制取消之际,央行如何进一步通过市场化手段传导货币政策?不排除央行未来会酝酿推出类QE政策;如果判断正确,债券市场利率下行空间依然十分看好,谈拐点为时尚早。

不过,在刘东亮看来,同时也必须承认,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刺激作用正在衰减,宏观经济的表现持续低于预期,因此未来财政政策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PPP、政府引导基金、自发自还地方债、专项金融债预计会加速落地。

不管怎样,“双降会令市场看贬人民币的情绪持续,人民币未来贬值压力依然较大,预计短期央行仍可能会积极维稳,汇率较大概率维持双向波动,但中长期而言,人民币贬值压力的消失还是要依靠宏观经济的实质性好转。”刘东亮称。

 
 
个人简介
管理博士,实战派企业培训师。
每日关注 更多
吉宁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