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辉煌:向唐山人致敬

蔡律 原创 | 2015-10-28 14:14 | 收藏 | 投票

  苦难辉煌:向唐山人致敬



唐山地震纪念碑   蔡律摄

唐山历史悠久,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作生息,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朝鲜半岛,回途中经由此地,其爱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爱妃,山赐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唐山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始建于1878年的唐山开滦煤矿是中国最早采用西方近代技术开掘的大型煤矿,是中国第一座成功的机械化矿井。中国的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也都诞生在唐山。



唐山地震纪念馆    蔡律摄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东经118.2°,北纬39.6°)发生了强度里氏7.8级(矩震级7.5级)地震,23秒钟内,一座年产值约占全国百分之一,拥有百万人口的华北著名的工业城市,被夷为平地,变成一片废墟,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万人重伤,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之首,上万个家庭解体;97%的地面建筑、55%的生产设备毁坏;交通、供水、供电、通讯全部中断,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30亿元。当时西方曾有过这样的报道:“唐山将从此在中国的地图上抹掉了。”



39年后,我们和唐山市及广州的朋友来到位于唐山的市中心唐山抗震纪念碑。抗震纪念碑有如四只通天巨臂矗立在那里,让人看了豪迈顿生,拔地而起的气势和人定胜天的精神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主碑高达30米,用花岗岩石料贴面,碑的四周是四组八块的浮雕,生动地记载了当时抗震救灾的事迹,辑录部分碑文如下:

 “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主震方止,余震频仍,幸存者即奋挣扎之力,移伤残之躯,匍匐互救,以沫相濡,谱成一章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先人后己、公而忘私之共产主义壮曲悲歌。”



“地震之后,党中央、国务院急电全国火速救援。10余万解放军星夜驰奔,首抵市区,舍生忘死,排险救人,清墟建房,功高盖世。5万名医护人员及干部民工运送物资,解民倒悬,救死扶伤,恩重如山。四面八方捐物捐款,数十万吨物资运达灾区,唐山人民安然度过缺粮缺水之绝境。与此同时,中央慰问团亲临视察,省市党政领导现场指挥,诸如外转伤员、消尸防疫、通水供电、发放救济等迅速展开,步步奏效。震后十天,铁路通车;未及一月,学校相继开学,工厂先后复产,商店次第开业;冬前,百余万简易住房起于废墟,所有灾民无一冻馁;灾后,疾病减少,瘟疫未萌,堪称救灾史上之奇迹……震后新城,高楼林立,通衢如织,翠荫夹道,春光融融。广大农村也瓦舍清新,五谷丰登,山海辟利,百业俱兴。今日唐山,如劫后再生之凤凰,奋翅于冀东之沃野。



39年过去了,新唐山环境优雅,高楼林立,2016年唐山将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主题是“都市与自然·凤凰涅槃”,向世人展示唐山抗震重建和生态治理恢复成果,表明唐山人民保护环境、修复生态、实现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决心。



唐山市的决策者目前也在打一场经济转型发展的硬仗,他们非常清醒地认识到:

在经济下滑的背景下,2014年唐山市经济遭遇了多年来少有的“冰冻期”,传统行业严重亏损,企业效益持续下降,部分经济指标增速创下近20年新低。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225.3亿元,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052亿元,增长4.6%。随着市场和形势的发展变化,“两高一低”问题越积越重。尤其是钢铁产能过剩导致市场低迷、效益下行等问题,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显现,2013年集中迸发,2014年全面扩散,迅速波及到其他行业,造成全市经济大幅下滑。加之自身投资不旺、内需不振、消费不足,形成了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根本在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集中凸显、相互交织。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趋同,产业链条短、产品档次低、竞争力不强,成为经济久提不振的根源所在。现在我们既面临全国“三期叠加”的普遍矛盾,又面临调结构、治污染、防风险的特殊压力,各种两难问题更加突出。



产业青黄不接、转型阵痛加剧。一方面,压减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对财税增收、民生就业以及相关行业的连带影响十分明显;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尚处在起步和成长阶段,还添不平秤、挑不起大梁,短期内难以对冲新旧转换造成的被动局面。核心在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向创新驱动的根本转变。

越是困难越要担当。历史经验表明,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城市,在其发展过程中都会经历若干兴衰成败的历史节点。必须坚定革新图变的决心,拿出扭转乾坤的新招,在推动发展的思维、理念、模式、路径、动力支撑上来一次大调整、大变革、大洗牌。唯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在沧海横流中抢抓新机遇、赢得新主动。强力推动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崛起。这是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经济振兴的通天大道。要将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赢得未来竞争的“双引擎”,使其尽快成长为“参天大树”,早日挑起发展大梁。



依托京津实现借力发展。总书记亲自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目前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对唐山而言,这是最大、最现实、最不可错失的机遇。尤其是北京与河北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更加凸显了唐山在承接首都产业转移中的战略地位。全市上下、各行各业都要形成高度共识,积极行动、主动对接,着力抓好总投资2788亿元的中海油服新材料生产基地等141个重点项目,尽快让京津转移产业在唐山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同时,放大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广泛借势造势,把世界的、全国的科技、人才、资金引到唐山,以此分享协同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提升我们的实力、活力和竞争力。

 苦难兴邦,唐山人从地震的废墟中站起来,不怨天尤人,39年的自强不息,一座现代化的崭新城市矗立在世人面前。漫步唐山街头,浮想联翩,唐山人给了我一个宝贵启示:对一个国家、民族、城市乃至个人,只要不停地奋斗下去,苦难的背后,就是辉煌!

蔡律   2015年10月25日

个人简介
湖北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系团总支书记兼政治辅导员;2004年任忠县人民政府顾问,2007年获“重庆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球问计求策”一等奖,荣获2007度、2008年度重庆十佳网络知识分子。荣获2011年“新阶层·重庆第二届…
每日关注 更多
蔡律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