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TPP的多重选择

陈建奇 原创 | 2015-12-30 12:55 | 收藏 | 投票

  随着2015年《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的12个成员国首轮谈判结束,由此引发全球的广泛关注。中国作为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更加关注包括TPP在内的区域一体化进程。TPP作为立足亚太并覆盖全球40%经济总量的全球最大自贸区,客观上对中国的影响是不可回避的,虽然有些评论认为中国可以不必担心TPP的影响,但简单的绝对性判断可能引发谬误,就比如没有哪个机构准确测算出中国2001年加入WTO后所可能滋生的巨大影响一样。更何况当前韩国、印尼及台湾等亚太经济体表示希望加入TPP谈判,未来TPP可能不断扩围。中国不仅应客观评估TPP的影响,更应从深层次上研究TPP并作出战略应对选择。

  TPP影响中国经济的三个层面

  从经贸规则看,TPP协议将影响中国未来区域经贸规则的制定。TPP协议全文涵盖30章并且超过千页,内容比较繁多复杂,涉及经济、法律等学科。相比以前的经贸标准,TPP协议具有范围更广、要求更高、规则更细等特征。TPP协议在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别之间的协调规则、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均有较大创新。在没有更高的标准出台之前,TPP将引领区域乃至全球经贸规则的变革态势,这将影响包括中国在内的未来区域或者全球经贸标准的制定。

  从产业竞争看,中国由于TPP可能面临产业转移的问题。原产地规则是TPP协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未来TPP成员从外部进口的中间品可能无法享受TPP自贸区内的优惠税率,有些商品可能因此无法进入相关市场。从这点看,目前TPP覆盖的12个成员国与中国的经贸关系比较紧密,原产地规则的落实可能会促使TPP成员国大幅减少从中国进口,从而侧重在成员之间重新构建产业链条,最终可能滋生产业转移的问题。而且TPP还推行与中国经济密切相关的国有企业、劳工等新标准,此举可能构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贸易投资看,TPP对中国的国际市场影响也不容忽视。中国巨大的经贸体量预示其与包括TPP成员国在内的主要经济体有着较密切的经贸关系,TPP自贸区的建立短期可能不会导致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贸规模的大幅缩小,但TPP作为一个整体因为深化合作而大幅下调关税及其他成本,进而可能导致TPP自贸区内生产的产品具有成本等优势,借此推动TPP与其他地区经贸规模的扩大,反过来促使中国国际市场的缩窄。

  中国应对TPP的能力亟待提升

  虽然中国与TPP半数左右的成员国已经构建了自贸区,而且中国未来还将加速推动与其他TPP成员国构建自贸区,与此同时,中国还倡导构建“一带一路”等全球战略布局,由此可能有助于缓解TPP对于中国的影响。然而,截至目前,中国应对TPP的能力仍然亟待提升。

  一方面,中国现有自贸区难以完全应对TPP的冲击。中国与TPP成员国之间已经构建的自贸区的经贸标准离TPP还有较大差距,即便是今年达成的中韩、中澳等自贸区,仍然没有涵盖国有企业、劳工等标准,这就决定了现有自贸区的合作有待深化。同时,由于原产地规则等影响,中国与TPP成员国达成的自贸区尽管可以实现双边领域的经贸合作,但涉及全球价值链的合作方面可能会弱化,因为TPP成员国从中国进口价值较大的商品在域内的竞争力将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应对TPP的影响有赖于高标准经贸规则的制定。今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时提出欢迎美国参与“一带一路”,预示“一带一路”覆盖的领域超越了沿线国家和地区,而是包括全球,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应对TPP的影响。然而,“一带一路”目前尚未形成明确的高标准经贸规则,参与“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尚处于较为初级的层次,未来有待进一步制定完善的规则以深化合作,预示“一带一路”要应对TPP的影响还有重大的工作亟待落实。

  中国应对TPP的多重选择

  TPP对中国构成的影响有待更加深入的评估,中国商务部等部门在不同场合表示对包括TPP在内等有助于深化区域一体化的规则持开放态度。然而,明年TPP可能在各国立法机构通过并且真正实施,由此也促使中国应对TPP的问题越发迫切。客观评估中国应对TPP所面临的多重选择,据此评估内在的优缺点,是制定当前战略谋划的重要依据。

  首先,中国可以选择加入TPP谈判而接受美国主导的高标准经贸规则。这种情况可能倒逼中国加大力度进行深层次改革,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尤其在国有企业、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劳工等重要领域可能需要做出某些妥协,以满足TPP的标准。虽然重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倡导环境保护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均符合中国的改革方向,但国有企业、劳工等相关的改革可能面临着规则创新的问题,由此可能导致加入TPP面临着挑战。同时,加入TPP意味着中国继续扮演规则的接受者,这未能反映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变动的中国因素。

  其次,中国可以选择参与不加入TPP,通过加快在“一带一路”构建高标准规则等手段推动全球战略布局以应对TPP的影响。TPP为中国提供了未来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样本,中国通过上海、广东、天津、福建等自贸园区建设先行先试,探索高标准经贸规则的构建,同时将互利共赢等中国开放理念融入其中,再通过“一带一路”构建高标准区域规则,以此深化同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此举有助于应对TPP的影响。但挑战可能在于如何推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和地区进行高标准协议的谈判,特别是如何让各成员有积极性达成协议。

  第三,中国可以借助APEC平台倡导通过亚太自贸区等手段深化经贸合作,以此应对或者降低TPP的影响。APEC平台已经发展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多边合作平台,中国倡导的亚太自贸区建设是APEC的重要目标。如果亚太自贸区能够达成,那么TPP可能成为亚太自贸区的子区域,那么中国就可以大幅规避TPP的影响。重要的是,亚太自贸区所倡导的经贸规则具有中国元素,由此可以推动中国在未来经贸治理平台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举也符合当前世界格局变化。

  总体来看,中国应对TPP的占优策略选择不是简单决定加入还是不加入,必须创新战略思维,将构建亚太自贸区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但亚太自贸区的谈判进程可能由于TPP的谈判加速而受到影响,中国必须在此问题上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尤其应力推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开放市场体系,加快区域及全球治理体系研究,推动亚太各地区加快谈判以确立亚太自贸区高标准经贸规则体系。

个人简介
现任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世界经济室副主任、副教授,兼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教育部北京大学国家人力资本政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先后在福建省财政厅、交通银行总行、北京大学工作。2008年以来先后受聘…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