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要谨防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刘植荣 原创 | 2015-02-25 22:39 | 收藏 | 投票

城市化要谨防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作者:刘植荣

20131227,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自2014年起每年的1031日为“世界城市日”(World Cities Day)。2014年首届“世界城市日”由联合国人居署、住建部和上海市政府联合主办,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辞:“全世界已有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地区,因此,人类的未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城市的未来。我们必须把城市化搞好,这意味着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增强复原能力,确保供水和环境卫生等基本服务,设计安全的公共街道和场所供大家分享。”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城市化展望》(2014年版)显示,2014年世界54%的人居住在城市,世界城市人口一半居住在5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1/8居住在28个人口超过1000万人口的巨型城市。联合国预测,到2050年,世界将有6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这期间城市人口增加25亿,其中90%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国家,这两个大洲的城市化率将分别达到56%64%

有专家称,城市化率(城市人口数占人口总数的比率)高代表经济发达和社会繁荣。这样表述并不正确。2014年,城市化率北美地区为82%,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为80%,欧洲为73%,非洲为40%,亚洲为48%。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程度远不及欧洲,可前者的城市化率比后者还高,这是因为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属于移民地区,而移民倾向于定居在居民点,居民点逐步扩大就形成了城市。

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少国家几十年前就开始出现城市萧条现象,大多数发生在工业化国家。

根据德国城市建筑学者蒂姆·里耶涅茨的研究,伦敦作为世界第一大都市长达100年之久,但从20世纪初人口开始持续衰减。从1901年到1981年的80年间,伦敦中心区人口下降了45%,在1939年到1991年间,整个伦敦人口下降了22%

英国的利物浦是工业革命的先驱城市,商业运营的客运铁路、大西洋海运、有轨电车、电力机车等都是在利物浦发明的。利物浦在19世纪的贸易量占世界贸易总量的40%,其财富总值超过了伦敦。20世纪30年代发生的经济危机让利物浦遭到灭顶之灾,大批企业倒闭,失业率高达30%。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利物浦的支柱产业造船业急剧萎缩,基础设施闲置,城市大片区域荒废,杂草丛生,到处是破败的景象。

美国的“汽车之都”底特律在1973年和1979年的两次石油危机中遭到重创,由于汽油价格暴涨,汽车销量锐减,工厂大批裁员,底特律开始萧条。根据1950年的人口普查,底特律市区有1849568人,而2010年的人口普查还剩下713777人,60年间人口流失了61.4%2013718日,底特律市政府向破产法院提交破产保护申请,这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政府破产案。

德国的莱比锡1835年开始了工业化进程,很快就发展成为一个“繁荣之都”。在20世纪50-60年代,当时的东德政府在莱比锡上马了一大批化工项目,但不久遭遇石油危机,这批项目宣告失败,加之柏林墙被推倒后大批莱比锡市民涌向西德地区,使莱比锡人口锐减,由1930年的70万人减少到54万人,城区一片荒凉。

俄罗斯的伊万诺沃从1871年起因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被誉为“俄罗斯的曼彻斯特”,到苏联时期,伊万诺沃的纺织品产量占苏联纺织品总产量的50%。由于产业单一,伊万诺沃的经济在苏联解体前就开始崩溃,1998年伊万诺沃工业总产值只有1980年的20%1998年的失业人口达到1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9%

分析一些城市萧条的原因不难发现,萧条下来的城市大多是因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造成的,把一个城市搞成“纺织城”、“汽车城”、“造船城”、“金融城”、“化工城”、“印刷城”等,这就相当于“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一旦这个行业出现危机,就会让一座城市的经济崩溃。

所以,在城市化进程中,政府干预的因素要尽量少些,而是由市场配置城市的产业和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一个城市适合哪些行业发展,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交通运输、居民素质、能源供给等诸多因素有关,市场可以综合这些因素判断出一个城市适合哪些行业发展,投资规模应该有多大。城市化应该是经济发展的自然过程,城市化规模要适应经济发展水平,要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谨防产业结构过于单一,防止我们的城市“未老先衰”。

个人简介
刘植荣,独立学者,媒体评论员。 qq:327954416
每日关注 更多
刘植荣 的日志归档
[查看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