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市场注水解决融资贵得不偿失

谭浩俊 原创 | 2015-03-27 13:10 | 收藏 | 投票 编辑推荐

市场传闻,近日到期MLF(中期借贷便利)3500亿,工行、农行、交行各800亿,中行500亿,建行600亿。昨日基本都增量续作,交行增加至1200亿。按此统计,估计续作总量可能在4500亿至5000亿之间。

 

对此,相关专家表示,近几个月来,外汇占款收缩,新增人民币贷款高增长,均对资金面构成紧约束,如果没有量的配合很难真正引导利率下行。

 

以增加市场流动性来缓解融资贵的矛盾,从表面看,不失为一种举措。因为,市场流动性增加了,融资成本自然应当下来。但是,仔细分析则不难发现,我国出现的融资贵问题,与市场流动性已经没有多大关系。想一想,从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几乎每年信贷资金都是天量投放,广义货币M2也已达到120万亿,对应60多万亿的GDP已经足够。就算外汇储备占用了20万亿,100万亿的M2对应60万亿的GDP也是绰绰有余的。那么,为什么融资贵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呢?

 

显然,问题的根源不在市场有多大的流动性,央行发了多少货币,而在于这些资金都到了哪里,有没有运行效率,产生了多大的效益。从银行到其他可以投放资金的部门和行业,有没有按照规范的运作方式投放资金。否则,资金投放越多,危害也越大。而且,在金融秩序十分混乱的状态下,还会引发更多诸如社会集资、高利贷等方面的严重危害社会安全、损害公众和企业利益的行为。

 

不解决资金运行不规范的问题,而把解决融资贵的矛盾建立在发行货币、增加市场流动性上,显然是思路出现了问题,方向出现了错误。对管理层来说,应当好好反思。最有效的手段,先来规范银行的经营思维,让银行的融资成本先降下来,全部降到基准利率以下,而不是基准利率的两倍以上。在此基础上,规范民间借贷行为,打击非法金融活动。自然,融资成本就能降下来,融资难的矛盾也可以得到极大缓解。否则,就会得不偿失。

 

个人简介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