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在心:几乎所有改革都将低于市场预期

钟伟 原创 | 2015-03-30 21:33 | 收藏 | 投票

   18届3中全会给出了336项政策改革目标,至今陆续落地,如果绝大多数对内经济体制改革,都必然显著低于预期,那并不会令人意外。万病源自内心,心病是不容易去除的。

  第一,李鸿章的紧身衣。

  李鸿章在访美时,也曾经轰动一时,其接受纽约时报的采访稿,如果改动一下采访名字和时间,与今日差异并不显著。其所穿的马褂,一度被命名为李鸿章的紧身衣,引领一时时尚。但这并没有改变清末国运。李死之前,反复叮嘱下僚,外需和戎,内需变法。这和对外开放,对内改革,和平崛起似乎并没有语境上的实质差异。现在看来,对内经济体制改革举步维艰,最大制约在于心病,在于改革的理念逐步陈旧,画地为牢。比如对国企,土地所有制的定位和功能等问题。皆是如此。穿着紧身衣,怎么甩开膀子?裹着小脚,怎么迈开步子?

  第二,如何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面?

  到目前政府已成为最大的被改革的对象,但同时也是启动改革纲领制定改革线路者。这回到了罗索悖论,即谁为理发师理发的问题。壮士断腕会很疼,但有下定决心的壮士,免不了也有打退堂鼓的人。政府要改革自身如何管理经济职能的基本框架,知易行难。没有关乎生死的外部冲击,没有如临深渊的危机感,经济改革就难有持续的动力机制。改革动力衰竭是很糟糕的问题。

  第三,不是慵懒散,而是彷徨加彷徨。

  政府行政体制经过整顿至今,已在深度化疗的后期,不敢有旧习气,但也谈不上新气象。336项改革,制定和落地仍然是依赖各部委办局,这种做法好在原来的对口部门熟悉情况,政策不会出大偏差;坏在出招已成习惯,政策不会有大新意。让国资委担纲国资改革,让工信担纲2025制造业战略规划,让老农口相关部门制定土改,一切宛如新的,实际都是旧的。这如同聂卫平下围棋,这么多年棋下过来,布局、中盘和收官都成了习惯,历练越多新意越少,反而可能想下好棋,却放出了臭手。

  第四,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心病太深。

  如何让部队听话?让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有专门能打仗的,但是能打仗的必须过组织生活。而深刻浸淫到组织生活之后,会打仗的基本就不会打仗了。然后是旧体制渐进性蜕变,积累到突变和路线斗争。这样的心病深刻影响经济改革。例如混改,无论从就业,投资,税收等指标看,国有及国有控股都和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有冲突。那么,改革开放以来,基本经济制度演进如何?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壮大有利于还是有损于党和政府的执政?土改也一样,从所有权衍生出来的各种权益,例如经营权、收益权、处置权,然后衍生出更复杂的和土地相关的资产以及不同主体、权属日益复杂,土改日益碎片化。方向和手段都日渐自我迷失。支部心病考量的是执政理念和自信。

  那么亚投行为什么接近成功?原因也简单,因为它不是中国对内的经济改革,是一种新的中国梦想,因为它不是人们已经厌倦了的旧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一种新的全球梦想。很可能创始成员国都还不清晰未来亚投行的模样、功能和其多大程度上能够取得巨大成功,但至少这是一种突破常规思维的创新。反观上海自贸区,尽管也有些进展,但其具有的可复制的创新含量并不令人欣慰。

  总体上,可预见的未来3-4年,中国对内经济改革的重要构想,很可能都只是在现有框架下,向前轻微挪动的一小步。改革万病在心,有愿景,但没有推动力,没有想象力,没有执行力。可能一直到19大之前,中国经济改革都只是按下复位键,尝试再出发。

个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每日关注 更多
赞助商广告